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玉兰

关键词:综合护理, 手术室,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化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和技术日新月异,外来手术器械已经在诸多医院的临床科室广泛使用,主要包括:专科特殊器械、动力系统、各种植入物等。这类器械由厂家提供,在医院与医院的多科室间频繁流动,且均由厂商人员负责提供和跟台使用。其清洁及灭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了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我们相关规定明确要求:由CSSD统一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采用全程无盲区管理和器械追溯控制。确保各环节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作者:林秀平;许雅雅;秋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38例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4年6月119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发生并发症的38例患者。结果38例患者中15例行Bil rothI式,Bil rothⅡ式23例。其中胃排空障碍10例、吻合口瘘3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消化道出血6例、梗阻9例、胆汁返流4例、倾倒综合征4例。结论 BⅡ式比BI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0.05)。其中有术后的正常表现,但术式不合理、操作不当、术中损伤、术后处理等都是重要因素,是预防重点。

    作者:许家骝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MRI检查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作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强直性脊柱炎(AS)12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8例。结果早期骶髂关节炎的MRI征象包括骨髓水肿、关节软骨信号增高、关节软骨变形、骨质异常、脂肪沉积、关节间隙改变,MRI增强后病变区域不规则强化。结果 MRI检查能清晰显示早期骶髂关节炎病变,有利益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何杰;高文峰;刘娟;杨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探讨胃溃疡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整理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手术组患者进行胃溃疡的手术方法治疗,主要有Bil roth I式胃大部切除术和Bil roth I 式胃大部切除术两种,对药物组患者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溃疡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药物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胃溃疡病症,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有效切除,且患者在治疗后不易产生胃溃疡复发。

    作者:王其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小儿手足口的治疗及护理探析

    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

    作者:祝雨婷;王晓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204例急性腹痛急诊诊治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高患者的急诊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04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例急性腹痛患者中,腹腔内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190例(93.14%);腹腔外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8例(3.92%);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5例(2.45%),内科疾101病例(49.51%),外科疾病97例(47.55%),妇科疾病5例(2.45%),不明原因1例(0.49%)。结论急性腹痛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症状、体征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急诊科医师应掌握全面的临床知识,高度重视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漏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朱伟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加强效期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

    目的:探讨加强效期药品管理的方法,观察确保药品质量带来的正性效应。方法加强本院门诊药房效期药品的管理,通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常规检查、动态监控、不定期抽查等方法进行药品效期检查和管理。结果加强效期药品管理后,每月滞销药品报损金额由(572.28±68.26)元降为(241.55±26.27)元,药品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管理前(0.0032%vs 0.0076%,0.0024%vs 0.0059%)(<0.05)。结论加强效期药品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能减少药品失效损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俞玉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了解其特点、规律,加强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所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87例,按照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中抗感染药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高,达47.1%,中药制剂比例<14.9%。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重视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技术分析

    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指的是确保饮用水从水源地到居民用水之间的每个环节的安全,主要是包括水源地、送水管网、饮用水处理企业、饮用水配送企业等4个环节。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是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保障,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概括,详细的对实验室监测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

    作者:傅万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保留肛管用于危重患者严重腹泻预防失禁性皮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保留肛管在危重患者严重腹泻时预防失禁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58例严重腹泻的ICU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温水擦拭后涂造口护肤粉,观察组采用保留肛管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收集大便法进行肛周皮肤护理。比较两组肛周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和护理工时。结果观察组发生失禁性皮炎2例,对照组发生失禁性皮炎14例,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比较,2=11.47,=0.0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肛周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8,<0.005)。结论保留肛管引流大便能有效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且取材简单,使用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作者:谢艳;陈瑶;唐智菊;魏红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探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轻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应用于儿童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轻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清IgE及嗜酸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1.0%,两组对比有差异(<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8%,对比无差异(>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轻中度持续性哮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彭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64层40 mm容积数据采集,z轴方向通过0.625 mm重建间隔获得64层轴位图像;对研究组患者使用128层40 mm容积层数据采集,z轴方向通过0.312 mm重建间隔获得128层轴位图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血管噪声值及软组织噪声值对比,<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ED值对比,>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晓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策略研究。方法随机选取68例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所有68例患者血液检查标本产生误差因素并提出有效减少误差的针对性策略。结果目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院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患者自身因素,耽误血液标本送检佳时间,血液标本运送差错等。结论血液标本误差因素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有关部门为了大程度减少血液标本误差几率,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责任制,工作合理分配到个人,提高血液标本包括标本采集、存放、运送和检验项目在内的工作质量,增强血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利用全方位手段提升操作者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差错频率,充分发挥血液作用。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6月及2013年7月~10月两段时间,观察我科同一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排班模式和扁平化排班模式下的各项指标,并对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扁平化排班的模式下,护士的月度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排班模式,护理差错率比常规排班模式低,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考核成绩,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邓晓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对天麻鉴定、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天麻的鉴定和药理学作用,观察天麻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根据其来源、性状、特征、实验学检测等方法对天麻进行鉴定要点的讨论,也进行了药理学作用的讨论。并对天麻素治疗脑损伤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天麻临床应用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利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可行性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可行性研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临床可行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及质量,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王志成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胃肠科进行治疗的150例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兰索拉唑组(n=50)、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克拉霉素、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w的治疗,观察对比兰索拉唑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兰索拉唑组(<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尤以兰索拉唑、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的联合使用的疗效为显著。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和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疗效和满意度的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注重对患者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白芸;丁惠芬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和手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是否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促进内瘘成熟。方法选取2015年3月~5月48例我科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住院患者,其中24例为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另外24例为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效果和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瘘通畅情况、养成期限、住院期限、医疗费用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完善的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缩短术后养成期,减少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继发脑梗死,分析中重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谈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年龄<14岁或>60岁、GCS昏迷评分3~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以及大剂量使用脱水剂均为继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上应当保持积极且高度重视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需要给予必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颜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