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琼;朱玲;陈秋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与对照组(79.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够使患者享受舒适的住院环境,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吴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内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加用曲美他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经过一个实验周期的治疗,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对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产妇产后48h内乳汁量影响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能够将基础护理依据进一步的提供给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各有1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针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针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针对两组产妇在48h之内乳汁的分泌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相对于对照组的产妇而言,观察组的产妇在48 h内乳汁量明显要高,两组产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针对产妇进行护理,能够使产妇在产后尽可能早的泌乳,并且使其泌乳量得以增加,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作者:黎秋勤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究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 w和2 w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意识,清除血肿,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品峰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临床先兆早产护理中的效果,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法以2014年3月~12月在我院收治的62例先兆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以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分为评定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SAS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对治疗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先兆早产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
作者:贾自毅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基层实施农村群体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组织管理及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农村群体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在辖区有影响力的专家项目负责,充分调动辖区社会资源,构建由5单位专业人员参与的流调工作组、采取分时段对调查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对流调人员进行培训、营造适宜的流调现场、规范的流调方法。结果本次应调查11835人,实际调查9871人,占应调查人数的83.40%,收回资料完整问卷调查表9840份,有效应答率为83.14%。结论由有影响力的专家项目负责,充分调动辖区社会资源和科学地组织管理是基层实施农村群体流行病学调查的保障。
作者:闫琴;刘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作用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核磁共振诊断、CT诊断,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4.0%(47/50),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80.0%(40/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秦浩民 刊期: 2015年第38期
创伤性膈疝多伴有多脏器损伤(由于病情严重复杂(术前不宜做过多检查(因此容易漏诊膈疝)膈肌破裂后破口大小不同(疝内容物不同(会出现不同症状(常见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呼吸、循环、消化道症状;伴实质脏器损伤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体检有纵隔移位、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或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或胸部听到肠鸣音。创伤性膈疝临床少见,漏诊率较高。对失血性休克者术中尤应细致探查,防止漏诊,病情相对稳定者应行X线检查,如伤侧膈肌上升,膈上有气泡,有密度增高影,心脏、纵膈向健侧移位,伤侧出现线状或弧状肺不张等均提示膈疝形成。不典型病例可行消化道造影,慢性病例应行CT检查。
作者:刘成涛;赵文霞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评价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疗程均为1凿。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豫;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豫;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氨溴索氧气雾化吸有助于老年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熊选政;符代炎;靖颖霞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研究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但研究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②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操作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与预后。
作者:涂建生;栾波;王积辉;骆苏红;阿发武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排尿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留置尿管护理等护理措施。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尿潴留的发生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能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闽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表数字法把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3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手术进行治疗,即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即未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未出现病变转移或者复发、胸肌萎缩病例,有2例患者出现腋窝疼痛,1例患者出现上臂麻木感;对照组转移或者复发4例,胸肌萎缩3例,腋窝疼痛与上臂麻木感分别为2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保留胸前神经以及肋间臂神经实施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复发率以及转移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恺欣;陈虎;赵以模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浅谈门诊预防接种操作过程体会,为完善门诊预防接种操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来我院接种疫苗的100例儿童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接种疫苗操作(在操作前认真准备以下物品:操作盘、持针器、75%酒精、医用棉签、自毁型注射器、疫苗、安全盒、医疗废物桶),主要以稀释的粉针疫苗为例。结果经操作人员细心准备以及熟练的接种操作,所有的100例接种儿童均接种成功,成功率为100.00%。结论门诊预防接种操作与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详细的准备以及精确的操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儿童接种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韦国周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究临床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鉴定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共22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伤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法医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鉴定结果以及伤者的手术情况。结果在其临床损伤情况分级中临床法医鉴定显示Ⅰ级裂伤伤者8例,Ⅱ级裂伤伤者6例,Ⅲ及裂伤伤者5例,Ⅳ裂伤伤者2例,经过治疗后其中19例伤者在治疗后治愈出院,3例伤者由于在受伤后出现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其死亡率为13.6豫。结论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鉴定较为困难,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伤者的诊断要结合其临床症状以及影像资料和相关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陈瑞;舒琦舵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4例进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式是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之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实验组显效34例,有效3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患者进行全胃切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肖珍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其中治疗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3%,治疗无效9例,实验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经过12个月随访,研究组并未出现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7%,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加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甜甜;王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为满足患者及家属多层次和多元化的需求,本着充分关心尊重患者、保护患者利益的理念,住院精神病患者已从旧式封闭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为主,可以自由进出,消除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等许多心理问题,以利于减轻痛苦,恢复社会功能,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外走、自伤、自杀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加强护理干预可减低开放式病房的意外风险。
作者:郭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值得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许秋菊 刊期: 2015年第38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在内镜室检查在患者中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前来内镜室检查的1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分(SAS)和抑郁自评分(SDS),分析患者情绪变化和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室工作中产生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普通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朱卫平 刊期: 2015年第38期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又称“振掉”、“震颤”、“颤振”,属西医的某些椎体外系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中医运用针药结合疗法治疗颤证,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笔者运用九六补泻针刺疗法结合中药治疗颤证疗效显著,以飨同道。
作者:赵旭 刊期: 2015年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