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侧肾脏双原发癌1例

葛文敏;王新杰

关键词:原发癌, 肾恶性肿瘤/诊断, 误诊
摘要:1 病例报告 男,72岁。因左腰痛伴肉眼血尿0.5a余,于1999-01-11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左肋缘下可扪及16 cm×10 cm包块,中等硬度,活动度差,轻压痛,左肾区扣击痛。B超示左肾中上极实性占位。临床诊断:左肾癌。手术所见左肾明显增大,表面不规则,上极有肿物凸出肾脏表面。 病理检查:一侧肾脏,大小16 cm×9 cm×8 cm,肾门纵切面可见肿物位于中上极,占据约3/4肾脏,进一步观察发现肿物呈现2种形态,肾上极肿物球形,大小8 cm×7 cm×6 cm,灰黄色,质脆,有坏死及出血;肾中部肿物占据肾盂及周围肾实质,大小6.5 cm×5 cm×4 cm,灰白、灰褐相间,坏死明显,界限不清,两肿物之间不见正常肾组织。镜下观察,肾上极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梁状,细胞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伊红,颗粒状,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异型明显;肾中部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大多数瘤细胞似鳞状上皮的棘细胞,有角化及癌珠形成,病理诊断:左肾颗粒细胞癌并左肾盂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1.5a死于肺部转移。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淋巴阻塞并发滑膜肉瘤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 男,32岁。自幼不明原因地右上肢呈缓慢增粗伴该处皮肤增厚、粗糙,上肢关节活动受限。1996年右手背起不明肿物,间断隐痛,周围渐出现黑褐色扁平丘疹。1998年对初发肿物行手术摘除,病理示透明细胞瘤。其后复发,试用碘化钾治疗无效,1999年长至核桃大小,周围原述皮疹呈扩展趋势,再次手术摘除此肿物,病理报告高分化滑膜肉瘤。术后行钴60放疗并截肢至肱骨中段。

    作者:徐月明;孙秋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14例分析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EM)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限性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以皮肤粘膜多样化表现为特征,严重者有广泛粘膜病变和内脏受累,甚至导致死亡。我院于1993~2000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4个月~13岁,学龄期起病8例。在病史中有明显诱发因素5例;出疹前2~3d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3例,服用APC2例(其中1例同时静脉用头孢类抗生素),腹泻1例。14例中轻型8例,重型6例,复发3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有4例初诊时误诊为水痘并感染而收住传染科治疗。 本组发热13例(其中12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出疹2d后发热),T38~39℃,1例腹泻起病,无发热。发热1~7d内出疹,皮疹呈多形性,为红色斑疹、丘疹及疱疹样伴局部水肿,呈对称性,9例可见典型靶形红斑。6例重型皮疹遍及全身,以颜面及四肢为主,手指、手掌、足跖、足底均见皮疹,可融合成片。粘膜损害常与皮疹同时出现:有结膜炎5例,口腔粘膜受累10例,重型患儿唇、颊、舌、牙龈、上腭均见粘膜肿胀、水疱、糜烂至溃疡出血;有6例唇肿胀明显,见皮革样厚痂,张口困难,影响进食。肛门或外生殖器红斑、糜烂4例,尿道口红肿3例。病程中有乏力、纳差、头晕、烦躁等症状6例。血象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2例,肝损害(ALT45~84U/L)5例,心肌损害3例(CK-MB)升高且CK-MB/CK<5%),ESR升高3例,CRP升高1例,蛋白尿2例;血培养均阴性,血HSV-IgM(-),血IgA、IgG、IgM均正常;胸片均正常。

    作者:李秀珍;龚四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以骨髓检查有相对特异性的噬血细胞而命名,亦属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临床病型。于1979年由Risdall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对其报道逐渐增多,尤多见于东方人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 病因及分类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家族性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 FHL)和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RHS)。 FHL多见于婴幼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90%患者在2岁时即有症状,由Farguhar于1952年首先报道[2];RHS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细菌、原虫、蠕虫感染,肿瘤亦可并发,病毒感染相对多见,称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V-AHPS),发生于细菌感染者称细菌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B-AHPS),健康人可以患病,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常者相对多发。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超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及误诊原因探讨

    本文回顾总结我科1985-01迄今,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其他检查、临床后确诊的胰腺占位性病变195例,其中B超误诊29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95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48例,女47例。年龄6~80岁,平均62.6岁。手术病理证实133例,B超导向穿刺证实1例,其余61例经CT和MRI、ERCP等检查,临床后确诊。 仪器为Aloka SSD-240、SSD-256、ALT Apogee 800、Ultramark 9等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按胰腺检查常规检查。2 结果 195例中后确诊为胰腺癌154例(含胰头淋巴结核漏诊1例),腹膜后肿瘤2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胰腺假性囊肿(PPC)34例,先天性胰腺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CP)2例,胰腺结核1例。B超诊断符合者166例(85.1%),分别为胰腺癌135例,PPC31例。假阳性24例(12.3%),假阴性5例(2.6%)。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详见表1。

    作者:王怀禄;程瑞萍;赵夏夏;刘俊娥;常虹;曹敏丽;孙厚坦;张希平;闫瑞玲;郑英;付小燕;吕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胆汁瘘诊治19例分析

    胆汁瘘是胆道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我院在1990-01~2000-01共行胆道手术425例,其中19例术后并发胆汁瘘,发生率为4.4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49岁,单纯胆囊切除术后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5例,胆肠吻合术后5例,胆汁瘘出现时间术后第1天至第9天,平均3d,胆汁瘘量20~150ml/d,平均350ml。 本组病例均用有效引流、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治疗。1例胆总管探查患者,术后第1天,燥动自拔T管,再次手术置T管,腹引管引流;另1例胆总管探查患者,术后第4天翻身时不慎压住T管脱出于腹腔,继行引流治愈;急诊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Y式吻合术后第5天,腹引管引出脓液,第9天引出胆汁,量逐日增加至1200 ml行空肠营养性造口术;2例whipple术后因均合并胰瘘,引流量1000~1500 ml/d,行空肠营养性造口。

    作者:刘防震;张书亭;宋德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 女,11岁。因发热、咽痛、全身乏力1wk于1999-07-21入院。1wk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病毒唑及对症处理无效转我院。查体:T38.3℃,R35次/min,P115次/min,BP105/60 mmHg,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稍高亢。腹平软,肝脾均肋下1 cm,质中等。实验室检查:WBC8.6×109/L,RBC4.62×1012/L,Hb160 g/L,N0.68,L0.32,尿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入院后仍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先锋霉素、病毒唑及对症处理,但病情不稳定。入院后第6天患者仍发热,体温高达39.2℃。复详细追问病史及查体,患者发病来从未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但咽痛明显,并向耳及下颌角放射。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中等,触痛明显,未扪及结节。据以上病史及体征,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性大。遂停用抗生素等药物,改口服强的松治疗,同时作血沉、甲状腺功能检查,ESR70 mm/h,T3 9.6 nmol/L,T4 315 nmol/L,TSH 2.8 mU/L。2d后体温开始下降,7d至正常。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明确,住院15d症状明显缓解,出院继续用激素治疗。

    作者:武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测定30例重型颅脑损伤和3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7d,8~20d、21~30d的两组血清淀粉酶值并观察胰腺CT影像学的动态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淀粉酶值在1~20d显著升高,与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P<0.01;随颅脑损伤的康复下降而趋于正常;CT检查发现重型颅脑损伤组中胰腺肿胀积液发生率高,与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P<0.01,,但随颅脑损伤的康复亦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一过性胰腺损伤。

    作者:郎岳明;王兴东;徐立权;水淼;甘海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雅克什综合征误诊36例分析

    我院儿科自1987-11~2000-11间诊治雅克什综合征210例,被各级医院误诊36例,占17.14%,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误诊的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个月3例,~1岁9例,~2岁22例,~3岁2例,病程3~14个月。1.2 临床表现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的24例,低于~30%的9例,低于~40%的3例;不规则发热34例,咳嗽9例,腹泻14例,活动性佝偻病体征阳性17例,腹胀8例;面色腊黄及食欲不振29例,皮肤粘膜有散在性出血点的21例,肺部罗音4例,肝脾肿大35例,其中脾达脐及脐下者8例,全部病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精神萎靡、反应差19例,口腔粘膜发炎12例。

    作者:郭存涛;王秀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5例分析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段平直下移1 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 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 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作者:刘志清;徐昌青;李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误诊12例分析

    处女膜闭锁又称无孔处女膜,是泌尿生殖窦上皮未能向前庭部贯穿所致[1],为女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一种,初诊易误诊。作者就12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11岁3例,占25%,12岁4例,占33.3%,13岁5例,占41.6%。月经均未来潮,其中来自农村8例,占66.6%,城镇4例,占33.3%。临床表现:腹痛12例,占100%,腹胀7例,占58.3%,便秘11例,占91.6%,尿频6例,占50%,尿潴留4例,占33.3%,排尿困难7例,占58.3%,肛门坠胀10例,占83.3%,食欲不振8例,占66.6%。体检:生长发育均正常,腹部肿块7例,占53.3%,B超子宫颈囊状扩张积血12例,占100%,子宫腔内积血10例,占83.3%,阴道积血12例,占100%。妇科检查:处女膜闭锁12例,占100%。12例行处女膜X线形切开引流积血,切除多余的处女膜瓣,使切口呈圆形。术后鼓励早日下床活动,有利于经血流出,给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擦洗外阴2次,保持外阴清洁,肿物消失痊愈。误诊原因: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7例,占58.3%,尿潴留3例,占25%,盆腔肿瘤2例,占16.6%。误诊时间长5个月,短2个月,平均3.5个月。

    作者:马水娟;张慧珍;蒋淑卿;雷先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药物与体外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

    有关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由此产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十分常见,人们也相对重视。但关于体外药物与某些物质接触而产生相互作用并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例如在输液前添加药物时,药物与塑料容器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说来,体内药物的相互作用常导致某药物毒性增强,药效降低甚至失效,而体外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降低了生物的利用度或改变药效。1 药物与塑料制品的相互作用 尽管人们对药物与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后果的认识还不十分明了,但塑料制品对某些药物有明显的吸附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有效浓度,这一点在临床实践过程已得到证实。现已知道塑料对下列药物能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吸附作用:西地泮(安定)、硝酸甘油、硝异山梨醇、维生素A醋酸酯、华法林钠、盐酸肼酞嗪和硫喷妥钠,还有一些抗组胺类药、吩噻嗪类药等。

    作者:吴瑞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肺综合征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 男,47岁。主诉劳累后呼吸困难1a,口唇青紫1个月就诊。于1a前因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尤以行走时加重,伴头晕、周身乏力,卧床休息后好转。近1个月行走时口唇青紫。查体:T36℃,P76次/min,R24次/min,BP90/60mmHg,神志清,口唇青紫,杵状指,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肝于右肋下一指,边缘锐利,质硬,轻压痛,肠鸣音正常。既往乙型肝炎病史10a,X线胸片:双肺下野可见斑点状阴影,肺纹理间隙模糊。肝功能:HBsAg阳性,白蛋白27 g/L,A/G0.9。诊断:肝炎后肝硬化。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肝泰乐、益肝灵)并卧床休息。1wk后病情减轻,呼吸困难明显缓解,但10d后又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再次就诊。查体紫绀较前有所加重,动脉血气PaO260 mmHg,血氧饱和度86%,给予卧床,吸氧,紫绀消失,进一步监测直立位PaO2为70 mmHg,卧位PaO290 mmHg,后诊断为肝肺综合征。

    作者:吕喜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鉴别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在明确肺部病变性质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总结我院肺部占位性病变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活检25例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5岁,以48~64岁居多,25例在活检前均进行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常规CT扫描,常规细胞学痰查。3例经纤支镜检查,均难以确定诊断。病灶分布:肺门型8例,肺野型17例,病灶小3 cm×3.5 cm,大7 cm×10 cm,呈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等。

    作者:陈秋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然避孕法与宫内节育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比林斯法(Billing)与测定基础体温(BBT)相结合自然避孕法(NFP)与IUD效果比较,解决IUD失败又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并拒绝使用外用避孕药具的育龄妇女的节育问题。方法对163例适宜NFP的妇女传授使用Billing法和BBT相结合的NFP,即根据观察宫颈粘液及外阴部感觉,进行自我监测排卵日的方法与测定BBT相结合,找出可孕期、安全期,指导性生活。与同期163例健康IUD妇女进行跟踪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妇女避孕有效率相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不宜使用避孕药具的妇女,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应用NFP,解决由于避孕药具的副作用与失败给妇女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达到节育与生殖健康的目的,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作者:尹春艳;张翠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舌红苔剥滋阴法误治3例

    1 病例报告 例1 气虚津液不布女,45岁。1998-05-23入院。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4个月余,伴腰困、口干欲饮、大便干燥、精神欠佳,舌质鲜红、苔剥燥、舌根部苔微黄腻。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尿培养:无菌生长,肾功能检查:正常。入院诊断:中医:淋证,西医:泌尿系感染。入院前在门诊曾服数十剂中药,均为清热利湿之品,并输先锋霉素Ⅴ4d。综合舌、脉、症及病史,考虑湿热未尽、津液已伤,治则:滋阴生津、利湿通淋,方药:生地15 g,元参30 g,沙参15 g,旱莲草12 g,女贞子12 g,(艹)/(扁)蓄30 g,瞿麦30 g,白茅根30 g,木通10 g,车前子15 g(包煎),继续静脉点滴先锋霉素Ⅴ。1wk后,停用抗生素,仍服中药。治疗半个月,病情时好时坏,且精神倦怠、肢体乏力懒言、不思饮食,脉沉细无力、舌象同前。患者另求他医,取来一方:黄芪30 g,党参10 g,白术10 g,云苓12 g,葛根12 g,炒薏米30 g,防己10 g,猪苓10 g,泽泻10 g,甘草6 g,余虑黄芪四君子甘温燥热、悖逆舌象,不利于病情,不意药后竟然获效。连服10剂,病情明显好转,舌质转淡红,舌面生薄白苔,舌根部黄腻苔亦退。

    作者:常政红;韩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误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组织,韧带损伤的误诊将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现报道9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误诊病例,并就误诊的原因予以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56岁,平均31.5岁。损伤原因:机动车撞轧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压伤1例。合并伤:股骨髁骨折1例,股骨骨折2例,胫骨骨折4例,其中有1例同时合并股骨及胫骨骨折,内侧付韧带损伤2例,外侧付韧带损伤1例,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各1例。9例中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1例。误诊距受伤时间:短2d,长为8个月。1.2 方法对早期发现的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损伤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本组有4例,对单纯前或后交叉韧带体部断伤,时间较久的行保守治疗,本组有5例。

    作者:赵友明;洪汝康;王振文;池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容易误诊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内分泌疾病

    很多内分泌系统疾病均有消化道症状,很容易误诊。现分别介绍如下。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昏迷前发生范围广泛的阵发性剧烈腹痛、腹胀、呕吐,又称糖尿病假性急腹症。查体可见轻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升高,体温可轻度升高,腹部X线可见液平面,极易误诊为阑尾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穿孔及肠梗阻等。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①有糖尿病史;②颜面潮红、充血、呼吸有酮臭;③酸中毒前多先厌食、恶心、呕吐或嗜睡等,而后有腹痛,腹痛呈弥漫性、局限性压痛不明显,或虽有压痛但反跳痛不明显;④查血糖、血酮体均明显高出正常范围,尿糖、尿酮阳性,甚至有蛋白尿、管型尿。此症经积极抗糖尿病治疗与纠正酸中毒后(4~6h),腹痛即可完全消失。

    作者:邸晶;周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输尿管膀胱误伤的处理和预防

    我院自1994-08~2000-12共收治输尿管、膀胱误伤患者26例,输尿管下段损伤12例,膀胱损伤14例,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8例,女18例。年龄8~52岁,输尿管损伤12例,膀胱损伤14例。疝修补术、盆腔淋巴瘤、直肠癌切除术引起者8例,宫外孕、子宫肌瘤、宫颈癌手术切除引起18例。伤后就诊时间1d~0.5a。 本组手术后次日出现腹部伤口渗尿者4例,阴道溢尿者12例,左侧腰痛者3例,右侧腰痛者5例。术后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2例。经术前行超声、X线静脉排泄性造影、膀胱镜检等检查诊断输尿管结扎8例,切断3例,不完全切断1例。阴道残端与膀胱缝合致膀胱阴道瘘12例,膀胱附壁线结结石2例。

    作者:娄庆;田凯;王宜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2例分析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94-07~2001-02住院患者中有1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25~48岁。4例有胸闷、气短症状,发病无明确诱因及固定的时间,8例无任何症状。常规ECG:HR70~85次/min,平均心率78次/min。V3、V4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3例,Ⅰ、Ⅱ、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4例。Ⅰ、V2、V5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1例,V3~V5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4例。其中有5例患者QRS波与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的胚胎J波,类似于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活动平板:有2例提示心肌缺血。

    作者:马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1993-03~1999-12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尿道狭窄73例,其中19例失败。回顾性分析失败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失败原因中包括瘢痕组织切除不彻底或吻合口有张力8例(42%),手术方法选择不当4例(21%),围手术期感染控制不利3例(15%),合并假道形成3例(15%),瘢痕过度增生1例(5%)。结论针对手术失败原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后尿道狭窄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马顺利;李士星;种庆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