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义;阮冶;黄悦勤;高长青;卢瑾;姚坚;党卫民;罗诚
目的:探讨斯帕丰(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应用斯帕丰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并与单独使用斯帕丰和黄体酮胶囊作对照,观察患者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情况,治疗前后了解孕妇体内孕酮水平变化,对先兆流产疗效进行判断.结果:应用斯帕丰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患者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的症状;明显的改善孕妇体内孕酮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联合用药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斯帕丰和黄体酮胶囊(P<0.05).结论:斯帕丰联合黄体酮胶囊是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联合用药.
作者:许琼;刘常利;周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手部急性损伤是常见的损伤.约占急诊外伤总数的1/4,该损伤常伴有皮肤缺损,肌腱、指骨外露或变性坏死,可导致手部严重残疾[1].
作者:贾秀芬;饶小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强度、临床病理特征及与CD34标染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骨巨细胞瘤中MMP-9表达强度及CD34标染的新生血管密度,分析MMP-9表达强度、临床病理特征与MVD的关系.结果:MMP-9表达强度在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级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组MMP-9表达强度高于初发组(P<0.01),在肿瘤转移组MMP-9表达强度高于未转移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MMP-9表达强度与MVD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9.结论:MMP-9可能通过促进骨巨细胞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肿瘤预后,MMP-9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罗启翅;阳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曲水县2岁以下儿童中卡介苗接种率及卫生服务现状.方法:对曲水县2岁以下儿童进行普查,共调查484户家庭,采用人户问卷调查并检查儿童手臂卡介苗卡痕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484名儿童中有77%接种过卡介苗,高卡介苗接种率与从家到乡医院的步行时间≤1个小时(OR=3.1;95%CI,2.0~4.8),母亲在医院分娩(OR=1.8;95%CI,1.1~2.7),被调查儿童曾至少1次在乡医院接受过疫苗接种(OR=2.5;95%CI,1.6~4.0)显著性相关.结论:曲水县2岁以下儿童的卡介苗接种率为77%,为了提高西藏农村地区的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应进一步减少家庭分娩率,并在现有医疗机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医疗服务点,以缩短从家到医疗服务点的距离,应广大农村妇女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
作者:次仁央宗;乔蓓;白玛康卓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X线摄影与计算机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成像方式,是医学影像技术重要的里程碑.实现了X线成像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使放射科技术人员从繁重、黑暗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解放,同时亦使放射科的照片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科通过5年的运行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陈彤;李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层螺旋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所取得的图像质量好,诊断率高,无并发症.结论:认真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配合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层螺旋CT检查成功取得优质影像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刘霞;李雪;冉启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细支气管一肺泡细胞癌(简称肺泡癌)是肺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我院收治了1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泡癌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金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8例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2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3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降低了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竞淘 刊期: 2009年第14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入院前4小时与家人生气后服阿米替林(约40~50片,25 mg/片)和舒乐安定(20片,2 mg/片).来我院急诊,来时神志尚清,予洗胃及对症治疗,于服药后1 h出现神志不清,考虑因患者早晨及中午均未进食,药物经胃肠道吸收较快所致.
作者:吴晓华;云叶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约65%的患者会伴发一侧肢体瘫痪,并采用脱水、降颅压、扩张血管、营养及保护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以静脉输液为主,由于输注药物多,输液时间长,以及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烦躁等症状.
作者:王浩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是乙肝防治的关键.目前实验室检测乙肝HBgAg和HBeAg常用方法有EU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健康人群体检中偶可发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相符合.对于低水平状态存在的抗原,由于弱反应结果处于阳性判断值以下,常易造成漏检.未界定灰区或未恰当界定灰区,使得一些弱反应结果通过不同方法和试剂盒检测出现不同的结果.笔者对以上两种方法检测HBsAg和HBeAg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方法假阴性和假阳性造成的漏检和误检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他既有降低患者收缩压,提高舒张压,改善冠状动脉灌注作用,又有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降低心脏耗氧量的作用.
作者:任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肝标志物三项阳性孕妇HBV-DNA的结果.方法:对8685例孕妇先检测HBV标志物.其中大三阳101例,小三阳370例,三抗体阳性310例.召回这些孕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大王阳组HBV-DNA阳性101例,小三阳组HBV-DNA阳性76例,三抗体阳性组HBV-DNA阳性26例.结论:对乙肝标志物三项阳性孕妇需要进行检测HBV-DNA含量,以便了解孕妇感染HBV-DNA的情况,从而采取措施降低胎儿宫内HBV感染.
作者:吴志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正常妊娠时,孕卵应着床于子宫腔的子宫内膜,凡孕卵在子宫以外着床发育者,成为异位妊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对我院12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进行保守性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俊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8年9月23日,我区某软件开发公司内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当日12时10~40分,8名公司员工食用了某家庭式快餐作坊提供的快餐;14~15时,8人同时出现以恶心、剧烈呕吐、头痛头晕、四肢乏力等为主的中毒症状.
作者:李鹏;徐廷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将96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压缩空气驱动组(空气压缩泵)和氧气驱动组,两组均予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在雾化吸入前、雾化吸入过程中及雾化吸入后10 min监测SaO2的变化.结果:雾化吸入过程中及雾化吸入后10 min氧气驱动组SaO2水平与压缩空气驱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毛支患儿SaO2均有影响,氧气驱动吸入更适合于毛支患儿.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咀嚼片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胃溃疡随机分为:A组56例,B组56例,两组均先给予标准3联疗法根除HP.1周后A组:兰素拉唑30 mg每日2次+铝碳酸镁咀嚼片1 000 mg每日3次;B组:兰素拉唑30 mg每日2次+硫糖铝1 000 mg每日3次,继续治疗5周,停药4周后观察溃疡愈合及S期S2期获得率.结果:停药4周后内镜下A、B组溃疡S期、S2期获得率分别为95.2%、80.5%;73.4%、33.6%.A组溃疡愈合显著优于B组.结论:铝碳酸镁咀嚼片作为黏膜保护剂,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优于硫糖铝.
作者:覃刚;蔡莉;蒋锐;吴莉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死亡率较高.
作者:崔英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施行胸腺瘤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近年38例施行MG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I~Ⅲ级,择期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级12例,Ⅱa级7例,Ⅱb级9例,Ⅲ级3例.麻醉诱导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异氟醚吸入,不再追加肌松药.所有患者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38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占5.3%),发生MG危象6例(占15.8%,6/38例).术前危象预测积分≥12分的27例患者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308.4±183.7)h,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的(56.2±47.5)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术中尽可能避免肌松药物的使用,术后正确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时机,对保证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新生;刘怀清;刘祥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由于发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不完全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晚期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作者:陈永康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