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李刚恢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知识更新为迅速的学科,也是医学与生命科学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1].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医学基础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等特点,而且本学科涉及大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前沿学科的知识内容[2],所以对于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讲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难于理解和掌握.
作者:马新博;唐荣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医院2006~2008年间儿科应用静脉置管251例,调查影响置管的相关因素.结果:251例应用留置针输液患儿,堵管、继发感染、滑脱、自行拔管方面与年龄有关;置管时间与继发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应注意套管固定、防止滑脱,预防机会感染,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轻了患儿痛苦与护士工作量.
作者:邵惠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2008年6~12月,我院ICU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衰患者3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闽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糖尿病2~3年后出现神经病变,也有一少部分患者以首发神经症状而就诊,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发展而递增,因此DPN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红丽;宋孟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高压氧治疗恶性肿瘤一系列的观察研究认为,高压氧可提高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且在化疗后可以改善被损伤组织细胞含氧量、氧储备,有利于组织细胞修复[1],从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辅助手段.
作者:汤永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对5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恶性肿瘤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在中等偏下水平,影响因素主要有:(1)缺乏疾病的认识,害怕生命的结束.(2)家庭支持系统不完善.(3)性知识缺乏.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应对方式有关,护士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全面评价,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东琴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脱位伴截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
作者:刘国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施行胸腺瘤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近年38例施行MG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I~Ⅲ级,择期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级12例,Ⅱa级7例,Ⅱb级9例,Ⅲ级3例.麻醉诱导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异氟醚吸入,不再追加肌松药.所有患者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38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占5.3%),发生MG危象6例(占15.8%,6/38例).术前危象预测积分≥12分的27例患者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308.4±183.7)h,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的(56.2±47.5)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术中尽可能避免肌松药物的使用,术后正确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时机,对保证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新生;刘怀清;刘祥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建立川渝产山银花中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结果:总黄酮在0.02~0.08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15%,RSD为0.45%.总绿原酸在0.8~8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为0.2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山银花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春红;田吉;何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痛疼、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8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咀嚼片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胃溃疡随机分为:A组56例,B组56例,两组均先给予标准3联疗法根除HP.1周后A组:兰素拉唑30 mg每日2次+铝碳酸镁咀嚼片1 000 mg每日3次;B组:兰素拉唑30 mg每日2次+硫糖铝1 000 mg每日3次,继续治疗5周,停药4周后观察溃疡愈合及S期S2期获得率.结果:停药4周后内镜下A、B组溃疡S期、S2期获得率分别为95.2%、80.5%;73.4%、33.6%.A组溃疡愈合显著优于B组.结论:铝碳酸镁咀嚼片作为黏膜保护剂,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优于硫糖铝.
作者:覃刚;蔡莉;蒋锐;吴莉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28~37周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的活产婴,其大多数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2005~2007年,我科对19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治疗及护理,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祥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静脉外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用马铃薯片外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液外渗用马铃薯片外敷,可提高静脉输液外渗治愈率,延长静脉使用,保证用药要求.
作者:胡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层螺旋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所取得的图像质量好,诊断率高,无并发症.结论:认真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配合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4层螺旋CT检查成功取得优质影像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刘霞;李雪;冉启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8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按Johner-wruh疗效评价标准全部病例优良.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张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鉴于药物的理化特性、剂型、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多药合用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增加.为促进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使用,笔者抽查了2008年的3 000份住院临床医嘱,旨在发现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及时纠错,以期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丁珊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人的阴茎和身材高矮、肥瘦、五官大小等一样,存在着众多的差别,长短不齐,粗细不均.一般认为:静止状态平均长度4.5~8.5 cm,勃起时12~18 cm算正常范围.
作者:王晓芬;张静;孙中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采供血系统常用胶体金法进行献血者献血前的快速筛查,该方法应用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试剂稳定等优点.本文采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并与ELISA法对比以评价胶体金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陈映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而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士素质,发展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临床带教的效果[1].
作者:张夏慧;薛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5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多见,占57.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1.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8.1%.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34.1%;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多,占47.4%,护士呈报少,占2.2%.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
作者:杨涛;彭启娟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