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庆
目的探讨采用侧方支持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Hof a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13年9月年共收治Hof a骨折9例,按Letenneur[4]骨折分型:Ⅰ型6例,I 型1例,Ⅲ型2例,其中外髁骨折7例、内髁骨折2例,无双髁骨折病例,合并髌骨骨折1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2~61岁,平均37岁。采用膝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侧方支持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按Letenneur等[4]的Hof 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评定,本组获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侧方支持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Hof a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适合于Hof a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郭锐;张恩赦;杨艺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高危科室,因此,对手术室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新迁医院建成了现代化的层流净化手术室。为了让护士尽快转变观念,熟悉新的工作环境下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我们在新建层流手术室之初就加强了对护士进行了层流手术室工作理念、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工作制度以及业务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手术室护士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质量的优劣对整个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和医疗安全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能不能建立一个科学、规范、有序的层流手术室的运行机制,护士对层流手术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遵守是关键。
作者:李彩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结肠癌治疗中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价值。方法随机把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35例,对照组患者仅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卡式功能状态评分以及生存时间。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存时间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治疗前后患者KPS功能评分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联合应用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陈晓春;柯贤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75~93岁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硬膜外麻醉(EA),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的SAP、DAP、HR、SpO2。结果 CSEA组比EA组麻醉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0.05)。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无显著差异(>0.05)。结论罗哌卡因CSEA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是较好的方法,有效安全。
作者:李兵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一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30日收治的1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给予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并对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观察。结果此例患者行病理检查,符合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标准,遂于2014年起服用江苏豪森制药企业所产伊马替尼,服药2周后患者咳嗽症状完全缓解,也未见不良反应。后期复查胸部CT,患者右中上肺软组织肿块较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前有明显缩小。结论国产伊马替尼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肺转移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琼;韩春全;王爱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焦虑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心理改善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行手术前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提升护理满意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闵小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遇到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取我院ICU病房2012年6月~2014年5月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手术室抢救或者手术的;抢救失败或者手术不成功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制度;护理器械;护理人员;物料准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形成严格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能够减少护理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手术室的工作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加强不安全因素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胡雪桦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并发现出临床实践中的优质护理在外科住院患者的应用需求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并调查我院与2013年4月~2014年9月共计接受500例外科住院患者的病例以及其他具体的情况。应用随机盲选法,把研究对象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应用需求的方面,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同时对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采取优质护理,再对照组中使用普通护理的方法,同时分别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对比。结果经分析后发现,90%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外科患者对于优质护理方面的微笑护理,预防保健,隐私安全以及合理的沟通方面等问题要求高。95%患者要求较低,但是对基本的护理需求比较大。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对照组使用普通常规护理,统计后对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62%,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后得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位95%,<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外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时,应该尽量满足实际住院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外科住院患者对基础的护理优质较高的要求,优质护理在外科患者的实际护理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效果和较高的患者评价。
作者:许雯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2例胆囊炎的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切除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探采取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毛云海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80例急危重患者进行NEWS评分,跟踪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停留期以及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佳截点。以佳截点为界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两组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NEWS可预测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039)、(0.968±0.013)、(0.831±0.042),佳截断点分别为7分,6分,8分。以6分为佳截断点,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采用NEWS可以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的效果,使患者尽早获得对症治疗,提高预后。
作者:陈东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4例猝死案例中检致死原因分析与尸体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近几年我辖区内发生的4例猝死案例中的尸体进行解剖研究,观察患者临床法医学病理学特点与导致死亡因素。结果经尸检显示,2例死者因为情绪激动为诱因死亡,1例死者死于治疗过程,1例因活动后而导致猝死。其中3例为心源性猝死,死者均患有冠心病,1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症状。结论经尸检了解死者猝死原因及临床法医病理特点,有利于提高猝死死因分析及公安工作中的纠纷化解。
作者:吕娉;牛鑫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临床见习模式的构建,使学生能够了解临床工作的性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根据见习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的不同联系相关科室带教老师,将2010级和2009级相同性质的学生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理论和技能的考核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内容构建的见习模式比单一的护理人员带教见习的学生病例分析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结论根据内容构建健康评估模式符合优质化护理服务理念,提高健康评估见习效果。
作者:李秀君;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开腹胆囊手术及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探讨两种手术术后肠黏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间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对甲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法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法进行治疗。结果甲组患者即行开腹胆囊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33例、发生率为66%,乙组患者即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10例、发生率为20%。经统计分析甲、乙两组患者肠粘连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字2=21.58,<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较低,相比开腹胆囊手术治疗而言效果较佳,对于控制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涂清卫;陈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自噬(autophagy)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对细胞内物质进行转换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一个可以清除受损或功能障碍的细胞器和蛋白质聚集体从而帮助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自身消耗过程。在心脏中,自噬是一个可以被急性和慢性缺血激活的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过程。目前已有证据证明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同时具有有利和有害的双重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调控。本文将简述自噬在心肌I/R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罗云燕;胡钊(综述);肖践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凶险性前置胎盘早于1993年由Chat opadhyay等首先提出,其定义为: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常伴有胎盘植入。而在实际工作中,将前置胎盘患者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如多次人工流产及清宫、子宫肌瘤挖除、子宫矫形手术、剖宫产术等,均列为凶险性前置胎盘。近年来,分娩前多有人流史及子宫手术史,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相应上升,由于常伴发胎盘植入及盆腔严重粘连,手术操作困难,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母儿生命。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共收治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现将护理内容总结如下。
作者:陈庚容;余厚容;刘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临床技术支持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来有效地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岁以上患者门诊测量血压、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等,筛查出本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结果依据数据统计,本辖区管理高血压患者3930例,管理率达35.1%,规范化管理率达71.5%。结论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近年来,研究体内蛇毒浓度的检测方法很多,包括:酶免法、凝集法、放免法、荧光免疫、光电免疫和生物传感器等,但各有优缺点。由于蛇伤患者病情变化快,寻找一种即快速又灵敏且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蛇毒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章勇;林应标;孟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总结对神经外科1615例住院患者运用医院压疮质控流程进行压疮预防管理。将Braden评分≤12分的患者作为护士重点预防压疮的对象,也是作为我们研究对象。其中1例发生Ⅰ期压疮,经积极治疗好转。其余1614例无新发压疮。通过规范压疮相关流程、制度、防治体系使医院的压疮质控流程规范化、统一化,使压疮高危人群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到位、监管到位,降低压疮的发生。
作者:兰艳;梁娟铭;陈小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孕期健康教育对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于我院妇产科科室的孕产妇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未实施规范化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孕产期并发症、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者患者在产妇在孕产期并发症、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规范化孕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母婴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