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文予;李祥军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在患者与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两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对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跟总住院费用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7.44±2.21)d,对照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8.87±3.74)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8931.44±1333.45)元,对照组患者的的住院费用为(9769.55±2453.45)元。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使用针对性强的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总住院费用。
作者:曾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自动止液输液器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6月在我科输液的患儿使用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结果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在输液完毕能自动止液,避免空气进入静脉。结论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应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药液的浪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特点,通过分析和健康人群的血脂中固醇的含量,探讨血脂水平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关系。方法根据慢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5年住院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分析,随机选取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对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胆道疾病患者有28例,占总人数的50%;有酒精性患者有17例,占总人数的34%。50例患者中腹痛44例,占88%,消瘦21例,占4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HDL-c水平降低(P<0.01),但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胰腺炎(CP)主要症状是腹痛。其中酒精中毒和胆道疾病是常见的慢性胰腺炎致病因素,实验组中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脂水平的降低与慢性胰腺炎患者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郑舒丹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康妇特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诊治的112例阴道炎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康妇特栓治疗,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7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83.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治疗老年性阴道炎,采用康妇特栓治疗,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治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正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护理信息化的需求,为设计实用高效的临床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1]资料分析原则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护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集中在患者定位、身份确认、用药信息核对及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方面。结论护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在了解护理人员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前,随着临床医学的日益发展,深静脉导管也广泛应用在临床当中。其中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应用安全、留置时间较长、血管能够定位准确、感染率较低以及并发症较少等相关优势,已经引起人们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PICC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之下可以带管时间长达12个月,尤其适用于长期化疗的患者,可是在临床应用期间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一旦没有处理妥当,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申慧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26日~2013年1月26日从我院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效果良好。对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娟;汤先团;李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干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急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与2013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数据各取55例,前者的危重症急救患者沿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后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仅为3.63%(2例),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73%(7例),且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52例),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5.45%(36例)。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满足危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并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在危重患者急救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罗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匝悦悦)活动在减少手术器械准备不足发生率中的具体实施与心得体会。方法组建匝悦悦,按匝悦悦的步骤及品管手法,对术中手术器械准备不足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器械准备不足发生率由匝悦悦活动前平均每周16.5例降低至活动后的5例,进步率为69.7豫。在本次匝悦悦活动中,圈员们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得到增强,极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高效、专业、人性化的手术护理服务,同时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促进医、护、患和谐关系,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作者:邓小莲;罗丹;陶秀花;黄雪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索留置针不同穿刺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疼痛及穿刺点出血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300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5o~45o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0.5 cm处进针快速穿刺血管,即新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15o~30o常规角度,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24h内、24~48h及48~72h穿刺点出血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感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各个时间段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35o~45o,在欲穿刺静脉偏远心端0.5cm处进针,能减轻静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且减少穿刺点出血率。
作者:潘寿玲;朱小翠;王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产科出血合并DIC(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科出血合并DIC患者38例,所有患者都是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成分输血法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输血反应,患者的痊愈率为92.1%,所有患者实施成分输血治疗之后的FGB、APTT、TT、PT等血液指标与治疗前相比都具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出血合并DIC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成分输血法为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余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在社区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药物降压,干预组再辅以社区干预手段,2年后,观察两组的脑卒中发生率、行为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血压比较、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遵医嘱服药、清单饮食、适量运动)比较、脑卒中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熊新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在临床工作中,ICU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极易因合并咳嗽反射减弱而发生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可致命。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误吸现象进行原因剖析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鼻饲误吸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魏艳;李静;杨敬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重视培训及宣传教育,提高查验质量,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履行职责。入托、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发生流行,对保护广大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儿童预防接种是控制疫苗相关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裴阿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3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当中选出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加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后可以看出,相比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比护理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提升程度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想要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就应该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阮德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与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为医院护理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管理参考借鉴。方法针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项目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制定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基本要求。结果患者对医院的选择与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有关,因此注重加强护理管理水平,可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选择,护理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朱龙茜;刘华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并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经过化疗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使用白细胞介素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照组皮下注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观察组的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洁净手术室的使用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控制手术感染,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1]。其空气净化的主要原理是采取生物洁净技术,将室内、外空气经过三级过滤,并通过各种控制方法达到降低室内微粒浓度的目的[2]。
作者:王秀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对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优质护服务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患者症状控制和治疗方案实施的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万里知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胎心监护在临床中对胎儿窘迫症状诊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2例胎心监护异常患者,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并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胎心监护为正常的732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胎儿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导致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之中出现胎儿窘迫的患者共计288例,占患者总数的39.3豫,对照组之中仅有6例患者出现胎儿窘迫,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7.7豫,两组患者在胎儿窘迫现象发生率方面的对比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0.05),在导致胎儿窘迫情况出现的危险因素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达到了76.0豫,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3.0豫,其差异也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在对胎儿窘迫症状早期的诊断之中,胎心监护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深入研究应用。
作者:彭涛;班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