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彦彦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DPN的疗效。方法纳入观察的15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只用甲钴胺治疗,二组在一组的基础上加鼠神经生长因子,三组在二组的基础上加红花黄素,治疗12w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统计学差异,<0.05,治疗组间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红花黄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联合用药对治疗更有效。
作者:杜海燕;林少芳;付东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在患者与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两组患者出院的时候对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跟总住院费用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7.44±2.21)d,对照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为(8.87±3.74)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8931.44±1333.45)元,对照组患者的的住院费用为(9769.55±2453.45)元。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使用针对性强的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总住院费用。
作者:曾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的超声分型对临床治疗阴囊闭合性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4年间66例阴囊闭合性损伤的超声表现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据超声表现分为:睾丸挫伤11例,睾丸血肿20例,睾丸破裂32例,单纯阴囊壁血肿2例(另外有12例阴囊壁血肿合并睾丸损伤),睾丸扭转1例,其中有1例睾丸扭转误诊为睾丸挫伤。手术病理确诊48例,超声及临床随访证实18例。诊断准确率98.4%。结论高频彩超不仅能对阴囊闭合性损伤进行分型,而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黄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属于非典型性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可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药理学研究表明FGF21在动物中存在活>的代谢反应,包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甘油三酯浓度,以及减轻体重。FGF21会诱导相应的PPAR-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并且刺激肝葡萄糖,脂肪酸氧化和酮的生成。左心室肥厚和冠状动脉钙化与CKD病患的死亡率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FGF21在CKD患者中的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分析疗效影响因素,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评价临床疗效,按照疗效将患者分为痊愈组、对照组,行因素分析。结果对照组52例,其中未达到治愈49例、中转开腹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痊愈组295例;痊愈组、对照组年龄≥60岁比重、慢性胆囊炎病史比重、急性胆囊炎发作比重、糖尿病比重、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比重、医师LC术执行≥100次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60岁、糖尿病、慢性胆囊炎病史、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成为LC治疗胆结石疗效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C对胆结石治疗效果较好,中转开腹、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残留、疼痛等后遗症是影响疗效主要原因,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应明确诊断,做好风险等级管理,充分发挥LC术优势。
作者:吴晔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治疗的方法主要为二尖瓣置换术与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在保持良好的左心室结构形态、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生存率等方面较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明显优越性。因此,其已广泛应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针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不同病理改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成形技术,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目前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小切口二尖瓣成形和机器人辅助的二尖瓣成形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二尖瓣成形中来。因此,我们将对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近几年来的诊疗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汤吟;李亚雄;吴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心肌梗塞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共99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本次所有入选的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心肌梗塞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单纯的阿司匹林进行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研究组心肌梗塞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②研究组心肌梗塞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差异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方法治疗心肌梗塞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洪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胺碘酮治疗,研究组36例行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左心房的内径、血压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对照组左心房的内径显著高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研究组,且房颤的复发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胺碘酮和RAS抑制剂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朱长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曲美他嗪合并美托洛尔,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疗效和相关身体指标上的变换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7.5%,<0.05;在血压、心率、LVEF、LVEDD、LVESD的指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疗效,快速的改善身体相关指标。
作者:刘庭琪;刘承军;徐公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治疗术的患者褥疮的防治措施。方法将64例行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治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敷料组和常规组各32例。敷料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骨隆突处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常规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及褥疮愈合时间。结果敷料组患者褥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褥疮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水胶体敷料能降低患者褥疮的发生率,缩短褥疮愈合时间。
作者:张小璐;张璐;王丽霞;宋玉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评价安全标识在动静脉内瘘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3年1~12月肾内科收治的200例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试验组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予术侧肢体贴鲜明警示性安全标识(纹身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瘘管使用良好率、内瘘保护方法知晓率、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安全标识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5%、患者瘘管成熟良好率为93%、内瘘保护方法知晓率95%、患者满意率为98%;2013年同期对照组200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患者瘘管成熟良好率为84%、内瘘保护方法知晓率86%、患者满意率为91%。护理差错发生率大为降低,其他三方面分别提高了9%、9%、7%。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瘘管使用良好率、内瘘保护方法知晓率、患者满意率均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中使用警示性安全标识,有利于加强患者对内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宪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2014年乌鲁木齐市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上报告的水痘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570例,发病率为75.71/10万,报告3起暴发疫情,发病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在5~6月和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0~15岁为高,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提高水痘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的监测和防控,防制疫情暴发流行。
作者:高枫;陈薇;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克力木;艾孜买提·沙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穿透性胎盘植入术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例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以及14例文献报道中的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植入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超声、磁共振成像,确证对15例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的病理。初产妇发生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为3例,经产妇发生为12例。15例患者中,全子宫切除为6例,次全子宫切除为5例,保留子宫的为6例(包括来我院治疗的1例),来我院治疗的1例患者,先经过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造影和药物灌注栓塞术治疗后,胎盘没有排除,后经过宫腹腔镜联合切除病灶,保留了子宫。15例患者中,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1例,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1例,因穿透性胎盘植入并子宫浆膜层出血,发生腹腔内出血的患者为1例,其余的12例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容易引起穿透性胎盘植入,利用超声检查、MRI检查,能够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率,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保守治疗,以及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切除病灶,都能够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何会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米氮平在脑梗死伴发抑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予氟西汀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做一探讨。结果抗抑郁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第1、2w 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段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SSS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厌食)26例,发生率6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失眠)21例,发生率52.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3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7例,发生率4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米氮平在脑梗死伴发抑郁症患者治疗的疗效与氟西汀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米氮平起效更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复发原因,并根据患者病症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了解疾病复发诱因,总结出预防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措施,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病症。结果在对80例患者的复发诱因进行调查后,患者的饮食、心理、睡眠、药物食用等情况,都是患者复发的主要诱因,肠道感染和不明因素也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结论及时找到疾病复杂的诱导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作者:赵爱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需紧急处理,若诊治不当可危及生命。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后,若病史体征典型,膈下又有游离气体,诊断较容易。若病史体征不典型,膈下又未发现游离气体,又未追踪观察,就否定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即可造成误诊。
作者:王家卿;张楠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长托宁与阿托品用于老年患者围术期用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进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8例,并随机的分为长托宁组与阿托品组,每组各24例,入室前对两组患者均分别进行肌内注射长托宁和阿托品0.01mg/kg,常规麻醉诱导选用咪达唑仓0.1mg/kg,芬太尼5μg/kg,阿曲库铵5~7mg/kg以及异丙酚1~2mg/kg,在患者接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控制患者呼吸,手术结束后记录口咽分泌物的多少,然后送回复苏室。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在术中注射阿托品的患者的心率明显快于注射长托宁的患者,且阿托品组患者的分泌物也明显多余长托宁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样饱和度以及血压方面两组患者则没有明显的差异(>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术中观察对比发现在进行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前注射长托宁的患者在心率控制等方面明显好于注射阿托品的患者,可以说明长托宁注射液比阿托品更适合作为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用药。
作者:刑文予;李祥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在临床工作中,ICU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极易因合并咳嗽反射减弱而发生误吸,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急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可致命。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误吸现象进行原因剖析并采取对应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鼻饲误吸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魏艳;李静;杨敬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综合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尽可能地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献血回头率。方法对温州市2013年~2014年97733名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720名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调查并记录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7733名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74%,其中,心理因素占56.7%,空腹饥饿占27.1%,疲劳占10.8%,脉细导致献血时间过长占2.2%,环境因素占2.1%,其他(晕血、晕针或者原因不明)占1.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尽量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消除恐惧及紧张的情绪,保证正常的饮食及作息,可大大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夏梅子 刊期: 2015年第36期
PBL教学法被称为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自身创造潜能大有裨益。有利于培养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文章主要探讨在研究生《中医内科学》课程中如何应用PBL教学法,并对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作者:杜晨光;曹颖;丁培杰;徐丁洁;崔建美;江春花;郑彩慧;董玉山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