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MRI影像对椎管内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

欧阳旻

关键词:MRI影像, 椎管内占位,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MRI影像对椎管内占位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椎管内占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MRI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1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MRI诊断,所有患者均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100例患者,使用CT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为85.00%,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管内占位使用MRI影像技术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胎盘早剥剖宫产36例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对胎盘早剥产妇行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围手术期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加强巡回护理。结果3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有效降低了胎盘早剥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母婴的死亡率。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6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62例结核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进行研究,并根据药物性肝损伤标准进行评价,对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体重、年龄、抗结核药方案、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162例患者中有142例治愈好转,占87.65%,死亡率为6.35%。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标准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规范了临床诊断,但操作性有待提高。肝损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死率较高,中药较易引发肝损害并且受到医生的重视,在患者用药期间还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测。

    作者:许晨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三维超声技术诊断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分别采用三维超声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进行心脏畸形筛查,比较两种方法检出心脏畸形的正确率。结果三维超声技术显著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三维超声技术可以作为常规二维超声诊断的有效补充,为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63例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中,使用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有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63例,全部使用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进行麻醉。结果63例实施手术的患者中,麻醉效果评优的58例,麻醉效果得良的5例,整体镇痛的时间较长,术中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疗效好、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唐安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合理应用人性化管理,以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在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化。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实行的必要性,其次针对如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正确的实施人性化管理展开论述,并做出总结性的分析,为今后更好的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针灸综合疗法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综合疗法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9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综合疗法加半导体激光治疗,各组治疗均员次/d,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42例,有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中治愈30例,有效7例,好转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0.01);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采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总结腹腔镜下进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普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开放式手术,研究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用时以及术中心率波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术后平均引流量、平均引流时间以及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效果与开放式手术一致,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冯双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谈社区药房窗口药学服务与患者关系

    目的充分发挥社区药房窗口药学服务的作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和改善药师与患者的关系。方法通过论述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和剖析患者的心理特点,找出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是患者所需要的,同时患者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结论社区药房窗口的药学服务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孙胜;沈海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MRI平扫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平扫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分娩并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新生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行3.0T核磁共振(3.0T MRI)检查,采用常规序列以及弥散序列、磁敏感序列成像,根据MRI影像结果进行诊断。结果86例患者中,MRI检出阳性患儿83例,检出率为96.51%,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RI诊断单纯性脑水肿16例,广泛性脑水肿合并基底节损伤18例,局灶性脑水肿版基底节损伤25例,脑室周围白质改变11例,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结论 MRI平扫对足月HIE患儿的脑损伤敏感度较高,并且通过应用MRI功能成像选择针对性扫描序列可提高MRI对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准确性。

    作者:洪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中的变异因素,研究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临床路径患者165例,了解其中变异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发生变异例36例,变异发生率为21.8豫;其中正性变异占56豫,负性变异44豫;与医院系统相关的变异占19豫,与疾病转归相关的变异占25豫,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占19豫,与患者、家属相关的变异占28豫;可控变异占64豫,不可控变异占36豫。结论通过对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的分析,有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熊福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舟曲县幼儿园健康体检分析与体会

    为了解我县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和体格发育变化趋势,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托幼机构保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院于4月26日~30日对县幼儿园进行了健康检查。并对儿童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孙芳;王建忠;罗淑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6例

    目的研究评价腹股沟复发疝应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2014年3月3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使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30~6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d,术后随访,无1例患者出现再次复发。结论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运用。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胃镜下治疗胃结肠息肉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胃结肠息肉行胃镜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5%vs 73.8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合理的胃肠镜下电凝切治疗胃肠息肉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杜井峰;杨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米氮平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氮平在脑梗死伴发抑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予氟西汀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做一探讨。结果抗抑郁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第1、2w 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段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SSS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厌食)26例,发生率6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失眠)21例,发生率52.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35%,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7例,发生率4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米氮平在脑梗死伴发抑郁症患者治疗的疗效与氟西汀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米氮平起效更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30例椎管内肿瘤磁共振成像分析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确诊的椎管内肿瘤患者30例,全部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诊断后,髓内肿瘤13例(43%),髓外硬膜内肿瘤15例(50%),硬膜外肿瘤2例(7%),磁共振成像对病变的显示直观清淅,定位定性准确。结论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作者:杨爱梅;明洁;黎星;刘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舒适护理在椎体后凸成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椎体后凸成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舒适护理组)患者在椎体后凸成型术围手术期进行了舒适护理,对照组(普通护理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实验组24例,在术后第1d,第2d,第3d无痛患者的例数分别是7例、10例、21例;对照组24例中,术后第1d、第2d、第3d无痛患者的例数分别是4例、6例、12例;两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缓解椎体后凸成型术的围手术期的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王春晖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交感电风暴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2006 ACC/AHA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1],将交感电风暴(sympathy electrical storm)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亦称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 hythmia storms)。

    作者:张秀良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手术同时剔除肌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60例单纯行剖宫产的产妇对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褥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蔡婷婷;孙玉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矫治患者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治技术矫治;治疗组采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矫治。结果治疗组患者错牙合畸形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早期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和正畸治疗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可以有效矫治患者各类错颌畸形,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总的治疗时间。

    作者:王妤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为疾病诊治提供借鉴。方法以35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X线、CT诊断,进行退行性分级、腰椎小关节炎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5个节段中48个节段出现小关节炎(45.71%),其中L3-4段37.14%、L4-5段54.29%、L5-S1段4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腰椎间旁退变分级Ⅰ级15个、Ⅱ级13个、Ⅲ级25个、Ⅲ级34个、吁级18个,椎小关节炎分级1级25个、2级27个、3级6个,Ⅰ-吁级椎小关节炎发生率分别为13.33%、38.46%、28.00%、47.06%、100.00%,不同椎间盘退变分级椎小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62,<0.05)。结论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影像学表现较突出。

    作者:邱凯洋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