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金双歧治疗秋季腹泻

丁丽;吴子茂

关键词:双黄连粉针剂, 金双歧, 病毒唑治疗, 秋季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道外感染, 小儿常见病, 现报道如下, 总有效率, 轮状病毒, 抗生素, 婴儿, 饮食, 活菌
摘要: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由饮食不当和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及轮状病毒为多见,自2005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金双歧活菌片治疗婴儿秋季腹泻57例,并与同期应用抗生素及病毒唑治疗的28例对照,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4.8%,现报道如下.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臀部多处压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压疮是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组织营养不良,致使皮肤肌肉的受压部位产生溃烂和组织坏死.骶部压疮是慢性病和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病程较长、慢性消耗与摄入不足导致全身和局部组织营养严重障碍,加上感染、骨突压迫、护理不力,以及距会阴部较近,易受粪便污染等因素,致压疮长期不愈[1].我科应用局部皮瓣及岛状臀大肌肌皮瓣转位治疗骶部多处压疮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莎;覃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不同阶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黏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

    作者:秦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胸腔镜在肺癌诊治中的现状及进展

    从19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Serafimer-Lasarette医院主任教授Hails Christian Jacobaeus首次用膀胱镜为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开创胸腔镜的历史以来,胸腔镜经历了近100年的漫长发展过程,其间因设备技术原因,胸腔镜曾几乎处于淘汰边缘,直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监视器、微小摄像机、光导纤维等技术的发展并与胸腔镜相结合,即电视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cl thoracic surgery,VATS)才迎来胸腔镜迅速发展的春天.

    作者:周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手术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各种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80例中12例既往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均成功在腔镜下完成手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0例均加用双极电凝子宫动脉的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术式.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与无腹部开放性手术史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中出血、术后肌瘤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并非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合理选择患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是顺利完成该类手术的关键,同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加双极电凝子宫动脉可以达到在治疗子宫肌瘤的同时减少手术中出血和预防肌瘤复发及减缓肌瘤生长的目的.

    作者:贺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在我国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很高,中晚期占大多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10年前占恶性肿瘤的第六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1].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有所增加,高血糖使组织愈合不良,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增大手术风险[2].

    作者:孟玲;樊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用利巴韦林加炎琥宁.结果:两组有效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有明显效果,且炎琥宁为中成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作者:唐金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索相关性腹泻(ADD)的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ADD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妈眯爱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P<0.01.结论: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ADD安全有效.

    作者:陈琳;黄永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节奏快、急症、危重、抢救患者多,且风险高,人员流动大.而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手术、大手术、高难度手术的不断开展.一些未知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的频率相对增多,且手术操作以有创操作为主,致使感染的发生率相对增高[1].因此手术室遭遇到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就相对增加.如何避免手术室护士遭遇医疗纠纷的尴尬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甘小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35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其起病凶险,发展迅猛,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如何做好院前抢救.对下一步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1~5月进行院前急救35例,经现场紧急处理,病情平稳后立即转入医院治疗,过程顺利,无院前死亡.

    作者:王乃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04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中的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根据情况明胶海绵颗粒及条、聚已烯醇(PVA)颗粒和生物微球,将出血血管腔闭塞;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配合.结果: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栓塞靶动脉和精心护理后即刻止血89例.72 h止血11例,咯血明显减少4例,其中2例栓塞术后2个月复发,二次栓塞成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点;充分做好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孙秀梅;李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加强消毒剂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医院根据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和物品性能选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消毒灭菌,以杀灭载体上的微生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化学消毒灭菌方法主要是利用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通过对细菌酶的破坏,蛋白质凝固变性及细胞结构的破坏而使其失去活性,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pH值、温度、消毒时间、被消毒物品污染度等均有密切关系,其消毒效果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控制.近年来因化学消毒剂浓度或选用不当等问题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报道.

    作者:谢美;顾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与干预对策

    口腔是人体细菌进入的第一道关口,口腔中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寄居,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口腔治疗时医生、患者、护士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存在相互感染的危险.从而导致医务人员成为易受HIV、HBC、HCV感染的高危人群[1].另一个原因是口腔治疗以侵入性操作为多见,使用的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形状多样,周转快、频率高、锐器居多,更增加了口腔人员被感染器械损伤的危险.

    作者:刘尧红;王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对策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水平整体较低,2003年SARS的爆发使现有医院污水处理的不足表现得更为突出.国家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医院污水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但部分医疗机构在具体执行中离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绝大部分原因与污水处理的管理欠缺有关.因此,如何做好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阴道取卵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取卵术的效果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IVF-ET患者分为麻醉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观察3组取卵效果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静脉麻醉效果好,无明显不良作用.麻醉组取卵率增高(P<0.05)而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取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对IVF-ET结局无不良影响.

    作者:朱小凤;莫似恩;黄卡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反复热性惊厥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护理

    目的:观察反复热性惊厥(FC)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高危因素,为指导临床护理措施的制定,防治FC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流式细胞法及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分别测定了热性惊厥组和正常对照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T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结果:FC组:IgG(5.32±2.21)g/L,IgA(0.63±0.16)g/L均降低;CD4+(36.61±5.39)%降低、CD8+(30.80±7.36)%增高、CD4+/CD4+(1.22±0.11)降低;sIL-2R(705±284)U/L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反复FC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是FC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临床护理措施的指导及确定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敏;房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症护理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疏导对策

    重症护理病房(C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危重病人多,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普通病房比较有其特殊性[1].总的来说,CCU病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CCU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人监测项目多,各种管道的管理复杂,实施抢救频率高,需要密切巡视病人病情变化.当班期间风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导致CCU护士的生理疲劳及心理高度紧张.

    作者:曹冬梅;张艺;张丽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模式预防开胸术后肺部感染

    胸部手术创伤大,对机体动力器官(心肺)功能打击较大,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多,特别是肺部感染是影响开胸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达到预防目的尤为重要.

    作者:金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

    建立和使用人工气道是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手段,在护理工作中对有创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的感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抢救或导致抢救失败,因此科学管理和使用人工气道,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护理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现将72例人工气道和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解明;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可摘式咬(牙合)重建在老年人重度磨耗修复中的应用

    临床上经常碰到牙列重度磨耗伴有较多、较复杂的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牙齿咬(牙合)面平滑,临床牙冠变短,甚至呈残根状,垂直距离已明显降低,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也给修复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恢复患者的垂直距离,重建咬(牙合)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10例重度磨耗老年患者应用覆盖义齿、套筒冠义齿或者咬(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生理咬(牙合),抬高垂直距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殷丽;王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庭感染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人群总感染率在60%以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10%[1],超过1.2亿人,占全球约有1,3[2].在我国主要以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输血、母婴垂直传播[3]为常见.

    作者:金珍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