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5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

王乃乾

关键词:脑出血, 转入医院, 院前死亡, 院前抢救, 院前急救, 脑血管病, 病情, 致残率, 病死率, 治疗, 现场, 危害, 人类, 平稳, 临床, 急症, 过程, 处理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其起病凶险,发展迅猛,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如何做好院前抢救.对下一步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1~5月进行院前急救35例,经现场紧急处理,病情平稳后立即转入医院治疗,过程顺利,无院前死亡.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创伤后可使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其并发症较多,严重者可导致肺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如果处理不当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可长期影响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施翡翠;林玉丹;黄书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7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慢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用羟基脲治疗(以下简称羟组)22例,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以下简称羟+干组)28例,羟基脲+α-干扰素+小剂量Ara-C化疗(以下简称羟+干+A组)26例.结果:羟组存活0.5~3.5年,平均2.21年;羟+干组存活1~5年,平均3.12年;羟+干+A组存活2.5~6年,平均4.55年.结论:应用羟基脲+α-干扰素+小剂量Ara-C化疗治疗慢粒疗效较好.

    作者:陆宇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用带锁髓内(PFN)针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用PFN钉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术后伤口感染,无髋内翻等并发症.肢体短缩超过1 cm 1例.结论:股骨近端PFN具有抗旋转、稳定性能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超;刘英秀;魏春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高热惊厥36例急救及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发病率高.如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惊厥发作时及时恰当的救治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安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穴位电针刺激并激光照射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面瘫是临床常见症状,是脑神经损伤并发的非炎症性周围神经肌肉损伤.脑卒中后面瘫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作者:王荣贵;张恩达;韩国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异丙酚及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芬太尼-咪唑安定及芬太尼-异丙酚在胃镜检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组(Ⅰ组)、芬太尼一异丙酚组(Ⅱ组)和常规胃镜组(Ⅲ组),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的反应(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痛、头晕、嗜睡、乏力、恐惧等)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0:)的变化和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不良反应少,胃镜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无痛苦;Ⅰ、Ⅱ组检查中MAP、HR及SpO2变化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而Ⅲ组检查中MAP及HR显著升高,且92%患者感觉不适.结论:在胃镜诊疗中应用芬太尼-咪唑安定或芬太尼-丙泊酚均可有效地消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方便医生的操作和诊断,且并发症少,吏加有效、舒适和安全.

    作者:居从金;解成兰;颜学军;郭登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VTD方案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观察与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系的恶性肿瘤,由于浆细胞的恶性增生繁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和高黏滞血症等一系列症状.血浆置换(PE)是常用的去除M蛋白的辅助方法.PE可直接清除血循环中的M蛋白,当M蛋白下降15%~20%时,相对黏度可下降50%~100%,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1].

    作者:冯胜琴;胡晓蓉;程晓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对策

    我国医院污水处理水平整体较低,2003年SARS的爆发使现有医院污水处理的不足表现得更为突出.国家标准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医院污水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但部分医疗机构在具体执行中离标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绝大部分原因与污水处理的管理欠缺有关.因此,如何做好医院污水处理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肝脏实质性损害而引起的糖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糖尿病[1].由于肝病和糖尿病的相互影响,病情多变,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加强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4例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蒋秀花;刘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阴道取卵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取卵术的效果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IVF-ET患者分为麻醉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观察3组取卵效果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静脉麻醉效果好,无明显不良作用.麻醉组取卵率增高(P<0.05)而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取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对IVF-ET结局无不良影响.

    作者:朱小凤;莫似恩;黄卡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肾内科进修生的构成与因材施教

    培养进修生是教学医院的职责之一,但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给医疗管理及临床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更好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进修生制订不同的带教策略[1,2].

    作者:陈枫;李玉英;黄云剑;袁发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接受随机性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在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并且能让患者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知识,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马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谈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效率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整体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一门学科.内科学的学习不仅能使医学生提前了解一些临床知识,还为日后步人医院实习奠定坚实基础.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是临床课老师面临的一道难题.

    作者:盛红专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洗胃胃管的插入方法及护理

    洗胃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护理操作,目的是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或做胃部术前准备[1].日常生活中,小儿常因误服药物(或毒物)而急诊入院.因此,如何通过正确洗胃,减少患儿药物(或毒物)的吸收.发挥佳洗胃效果,显得至关重要.通过临床实践,经口腔置胃管与传统的经鼻腔置胃管两种操作方法相比,口胃管插入时不涉及鼻腔,一次插管成功率高,黏膜损伤小,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小,更容易被家长接受.

    作者:郭熳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质控对院内感染控制的作用

    对我科2006~2008年共760例早产儿在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目前的护理对策,探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及减少痛苦和降低住院费用的方法.

    作者:孙彩霞;徐春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高龄患者比重与日俱增,由于高龄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大、手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高龄THR术的护理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共56例高龄THR术的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马朝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胸部手术后肺不张的处理与预防

    肺不张是胸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发现和处理.我院近5年来行胸部手术102例,并发肺不张15例(14.7%),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渊76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渊7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三仁汤治疗腰椎术后湿阻发热45例疗效观察

    三仁汤治疗腰椎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伴有胸闷脘痞,口渴少饮,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等湿热之象,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乌拉地尔加芬太尼对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麻期间应用芬太尼与乌拉地尔对CO2气腹建立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芬太尼组,Ⅲ组为乌拉地尔组,Ⅳ组为乌拉地尔加芬太尼组.观察气腹前2min(T1),气腹后1分钟(T2)、3 min后(T3)、5 min后(T4)、10 min后(T5)4组病人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变化.结果:4组病人充气前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充气后各时相的SP、DP、HR均高于充气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Ⅰ组相比较Ⅱ组病人充气后HR显著下降(P<0.05);Ⅲ组病人充气后SP、DP显著下降,(P<0.05);Ⅳ组病人充气后HR、SP、DP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拉地尔加芬太尼可明显减轻气腹时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心率均明显降低,能有效地维持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王琼华;李卫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