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朝梅
QT离散度(QTd)是同一份心电图上不同导联长QT间期与短QT间期的差值,是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1],心肌缺血是影响心肌复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记录心绞痛发作前、时、后的QTd变化,探讨其心绞痛发作时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畅淑琴;陈伸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麻醉效果,并与吸人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TCI组(T组)与吸入麻醉组(Ⅰ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分钟、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病人停药至清醒(呼唤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结果:T组病人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SBP、DBP、HR在气腹后30分钟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应时间点明显高于T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T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人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
作者:朱爱兵;徐志勇;沈明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慢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用羟基脲治疗(以下简称羟组)22例,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以下简称羟+干组)28例,羟基脲+α-干扰素+小剂量Ara-C化疗(以下简称羟+干+A组)26例.结果:羟组存活0.5~3.5年,平均2.21年;羟+干组存活1~5年,平均3.12年;羟+干+A组存活2.5~6年,平均4.55年.结论:应用羟基脲+α-干扰素+小剂量Ara-C化疗治疗慢粒疗效较好.
作者:陆宇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芬太尼-咪唑安定及芬太尼-异丙酚在胃镜检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组(Ⅰ组)、芬太尼一异丙酚组(Ⅱ组)和常规胃镜组(Ⅲ组),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的反应(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痛、头晕、嗜睡、乏力、恐惧等)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0:)的变化和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不良反应少,胃镜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无痛苦;Ⅰ、Ⅱ组检查中MAP、HR及SpO2变化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而Ⅲ组检查中MAP及HR显著升高,且92%患者感觉不适.结论:在胃镜诊疗中应用芬太尼-咪唑安定或芬太尼-丙泊酚均可有效地消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方便医生的操作和诊断,且并发症少,吏加有效、舒适和安全.
作者:居从金;解成兰;颜学军;郭登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对2006~2008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共发生血管内瘘阻塞11例,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廖锦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中的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根据情况明胶海绵颗粒及条、聚已烯醇(PVA)颗粒和生物微球,将出血血管腔闭塞;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配合.结果: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栓塞靶动脉和精心护理后即刻止血89例.72 h止血11例,咯血明显减少4例,其中2例栓塞术后2个月复发,二次栓塞成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点;充分做好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孙秀梅;李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人群总感染率在60%以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10%[1],超过1.2亿人,占全球约有1,3[2].在我国主要以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输血、母婴垂直传播[3]为常见.
作者:金珍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全血法检测血小板功能、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小板特异性荧光抗体CD61FTTC标记血小板,并以0.82 μm标准微球进行定位对照和设置机器检测条件,调节机器阈值,设门计数血小板微颗粒(PMP)占CD61阳性颗粒的百分比.以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计数活化以后血小板释放的PMP,以未加血小板激活剂的标本作为零聚集对照,激活剂活化的标本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反应血小板聚集率的多少,并进行方法学的评价.结果: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检测PMP及低浓度诱导剂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检测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敏感度明显高于比浊法.应用枸橼酸钠和CTAD抗凝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TAD抗凝的全血静息状态下血小板释放PMP的量显著低于枸橼酸钠抗凝全血释放PMP量.结论:流式细胞术全血法检测血小板功能方法准确、敏感,快速、简便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熊丽丽;魏文宁;马怀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1],早期切除可达根治效果,但由于术前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术中创伤较大,术后食管缺乏浆膜层伤口愈合慢,过早进食易引起吻合口瘘,一般禁食长达1周以上,所以解决食管癌术后的营养问题是术后护理和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者:黄朝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早已不是辅助的女性特质的专业,它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1].而随着被社会认可度的扩大,男护士也伴随医院的需求1年多于1年.由于产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房给男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困惑.针对目前的现状和男护生的特点,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因材施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孙珂;栗霞;邓小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年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高龄患者比重与日俱增,由于高龄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大、手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高龄THR术的护理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共56例高龄THR术的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马朝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儿童发病率远高于成人,是成人的8~10倍,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结核病,多与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同时存在.我科2006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36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
作者:杨秀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除有乏力、食欲减退、精神差等全身症状外,还常常伴有并发症,如有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在2009年5月18日相继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30例,对30例患者从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何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运用GE公司OEC9800型设备完成冠脉内支架置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脉造影后的适合支架置入患者150例进行冠脉支架置入(PCI).结果:手术成功率97%.结论:运用OEC9800型设备完成不复杂的冠脉病变行PCI是安全可行的,并能缩短住院天数,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朱朝江;龚涛;戴亨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4只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54只眼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其中2眼出现前房出血,2眼出现脉络膜脱离,6眼出现浅前房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稳定.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47只眼占87%,眼压≤21 mmHg者44只眼占81.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作者:杨旭;方晏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5例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67例;保守治疗114例,81例好转,33例加重,经及时手术,病情渐好转;4例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表现轻,而脑水肿时间相对较长,易导致部分病人病情恶化,手术指征宜放宽,保守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项朝晖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肺大泡的治疗中常用于代替以往的剖胸术.麻醉方面具有与其他胸科手术不同之处,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作者:高培丽;赵丽君;扬晓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建立和使用人工气道是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手段,在护理工作中对有创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的感染、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抢救或导致抢救失败,因此科学管理和使用人工气道,确保人工气道通畅成为护理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现将72例人工气道和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解明;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取卵术的效果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IVF-ET患者分为麻醉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观察3组取卵效果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静脉麻醉效果好,无明显不良作用.麻醉组取卵率增高(P<0.05)而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取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对IVF-ET结局无不良影响.
作者:朱小凤;莫似恩;黄卡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建立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硅钨酸试液及分光光度法对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进行定性鉴别并测定其每喷喷量,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喷雾剂中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结果: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滴加硅钨酸试液即产生白色沉淀,在230 nm处有大吸收,每喷喷量为100μl;盐酸西替利嗪在0.1~5 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y=12.336x+0.197 r=1.00),加样回收率99.77%,RSD为0.92%(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瑞红;肖大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