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5例额叶脑挫裂伤诊治体会

项朝晖

关键词:脑挫裂伤, 额叶
摘要: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5例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67例;保守治疗114例,81例好转,33例加重,经及时手术,病情渐好转;4例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额叶脑挫裂伤,临床表现轻,而脑水肿时间相对较长,易导致部分病人病情恶化,手术指征宜放宽,保守治疗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脐带异常436例临床分析

    脐带异常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5%左右[1],诊断延误或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可导致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因此围生儿预后不良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足月妊娠.收集我院2006~2008年住院分娩的416例足月妊娠合并脐带异常的产妇.并对其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齐慧一;孙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浅谈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于2005年11月在伦敦成立了患者参与的安全工作室[1].该联盟认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参与性.因为患者往往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在发现事故隐患和提高安全性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护士提供大量的改进意见.这向我国目前还未引入患者主动参与的护理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1].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接受随机性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在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并且能让患者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知识,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马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论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汉语教学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全英文的临床医学专业.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学习临床医学.并专门为他们开设了医学汉语课.经过4年的探索及实践.我们在教授医学汉语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

    作者:姜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穴位电针刺激并激光照射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面瘫是临床常见症状,是脑神经损伤并发的非炎症性周围神经肌肉损伤.脑卒中后面瘫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作者:王荣贵;张恩达;韩国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聚集及活化功能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全血法检测血小板功能、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小板特异性荧光抗体CD61FTTC标记血小板,并以0.82 μm标准微球进行定位对照和设置机器检测条件,调节机器阈值,设门计数血小板微颗粒(PMP)占CD61阳性颗粒的百分比.以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活化,计数活化以后血小板释放的PMP,以未加血小板激活剂的标本作为零聚集对照,激活剂活化的标本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反应血小板聚集率的多少,并进行方法学的评价.结果: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检测PMP及低浓度诱导剂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检测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敏感度明显高于比浊法.应用枸橼酸钠和CTAD抗凝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TAD抗凝的全血静息状态下血小板释放PMP的量显著低于枸橼酸钠抗凝全血释放PMP量.结论:流式细胞术全血法检测血小板功能方法准确、敏感,快速、简便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熊丽丽;魏文宁;马怀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症护理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疏导对策

    重症护理病房(C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危重病人多,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普通病房比较有其特殊性[1].总的来说,CCU病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CCU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人监测项目多,各种管道的管理复杂,实施抢救频率高,需要密切巡视病人病情变化.当班期间风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导致CCU护士的生理疲劳及心理高度紧张.

    作者:曹冬梅;张艺;张丽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浅谈组织胚胎学绘图实验报告应用效果评价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院校的必修基础课程,学习质量的好坏影响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学等)的学习.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一环,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作者:王元元;周艳梅;刘铜;卓煜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用带锁髓内(PFN)针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用PFN钉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术后伤口感染,无髋内翻等并发症.肢体短缩超过1 cm 1例.结论:股骨近端PFN具有抗旋转、稳定性能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超;刘英秀;魏春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严重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创伤后可使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其并发症较多,严重者可导致肺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如果处理不当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可长期影响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施翡翠;林玉丹;黄书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

    作者:张凤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阴道取卵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取卵术的效果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将IVF-ET患者分为麻醉组与对照组A和对照组B,观察3组取卵效果及其对IVF-ET结局的影响.结果:静脉麻醉效果好,无明显不良作用.麻醉组取卵率增高(P<0.05)而优胚率、妊娠率、流产率及胎儿畸形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取卵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对IVF-ET结局无不良影响.

    作者:朱小凤;莫似恩;黄卡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金双歧治疗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由饮食不当和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引起,肠道内感染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及轮状病毒为多见,自2005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双黄连粉针剂联合金双歧活菌片治疗婴儿秋季腹泻57例,并与同期应用抗生素及病毒唑治疗的28例对照,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4.8%,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丽;吴子茂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影响骨科手术安全的手术室护理隐患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骨科手术安全的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方法:总结分析近4年来骨科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隐患,制定相应防范对策并予以评估.结果:实施防范对策后,骨科手术室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不安全因素控制在低程度(P<0.01).结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有效控制了骨科手术室护理隐患.

    作者:岳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麻醉效果,并与吸人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TCI组(T组)与吸入麻醉组(Ⅰ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分钟、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病人停药至清醒(呼唤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结果:T组病人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SBP、DBP、HR在气腹后30分钟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应时间点明显高于T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T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人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

    作者:朱爱兵;徐志勇;沈明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04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中的应用及护理特点.方法:对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根据情况明胶海绵颗粒及条、聚已烯醇(PVA)颗粒和生物微球,将出血血管腔闭塞;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配合.结果:104例急性大咯血患者经栓塞靶动脉和精心护理后即刻止血89例.72 h止血11例,咯血明显减少4例,其中2例栓塞术后2个月复发,二次栓塞成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点;充分做好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孙秀梅;李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节奏快、急症、危重、抢救患者多,且风险高,人员流动大.而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手术、大手术、高难度手术的不断开展.一些未知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的频率相对增多,且手术操作以有创操作为主,致使感染的发生率相对增高[1].因此手术室遭遇到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就相对增加.如何避免手术室护士遭遇医疗纠纷的尴尬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甘小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质控对院内感染控制的作用

    对我科2006~2008年共760例早产儿在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目前的护理对策,探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及减少痛苦和降低住院费用的方法.

    作者:孙彩霞;徐春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ARIMA模型的张家川地区病毒性脑炎月发病率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病毒性脑炎发病的相关情况,做到及时预防.方法:通过SPSS软件对甘肃张家川地区病毒性脑炎发病例监测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进行时间序列模型拟合.结果:得到时间序列模型及其相关数学表达式,进行了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较.结论:充分考虑人在各时间段的发病特征,更有重点的进行健康防治工作,有效地降低病毒性脑炎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保障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作者:桂露;万淑慧;田富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35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急症,其起病凶险,发展迅猛,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如何做好院前抢救.对下一步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1~5月进行院前急救35例,经现场紧急处理,病情平稳后立即转入医院治疗,过程顺利,无院前死亡.

    作者:王乃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