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房男护生带教体会

孙珂;栗霞;邓小兰

关键词:产房, 男护生, 社会认可度, 因材施教, 医学科学, 女性特质, 临床实习, 临床带教, 技术科学, 护理事业, 服务对象, 带教体会, 研究型, 特殊性, 男护士, 总结, 医院, 需求, 特点, 困难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早已不是辅助的女性特质的专业,它是一种高技术科学研究型的工作[1].而随着被社会认可度的扩大,男护士也伴随医院的需求1年多于1年.由于产房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房给男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困惑.针对目前的现状和男护生的特点,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因材施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学高校教师如何面对教学改革

    目前,教学改革正在全国的教育界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此次改革涉及的范围之广、产生的意义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其发展趋势也是无法估量的[1].可以说,面对这场规模空前的改革,全国大多数的高校已经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结构等诸多方面也做了合理的调整.那么,在包括医学高校在内的各大院校,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又该如何面对教学改革提出的机遇与挑战呢,具体说,也就是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如何提高个人素质来适应改革并发挥主导力量.

    作者:杨艳梅;李淑贞;王晓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症护理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疏导对策

    重症护理病房(C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危重病人多,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普通病房比较有其特殊性[1].总的来说,CCU病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CCU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人监测项目多,各种管道的管理复杂,实施抢救频率高,需要密切巡视病人病情变化.当班期间风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导致CCU护士的生理疲劳及心理高度紧张.

    作者:曹冬梅;张艺;张丽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棓丙酯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51例

    目的:观察桔丙酯联合丁格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病例共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桔丙酯注射液180 mg,每日1次.疗程2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梧丙酯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项可行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迟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低血糖症4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是窒息、早产、低体重、感染、出血、喂养不当等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掩盖,易与新生儿其他疾病相混淆,不易发现,低血糖严重者可引起不同程度脑损伤,甚至死亡.我们总结42例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资料,对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探讨,并对医源性高血糖的预防作了初步分析.

    作者:程小红;汪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接受随机性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在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满意度、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并且能让患者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知识,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马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ICU)多收治病重、病危的病人,此类病人血管因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困难,如失血、失液休克致静脉塌陷,长期输注药物,引起血管弹性差.加之此类病人多会用刺激性药物(升压药、甘露醇、垂体),浓度较高的营养液(脂肪乳),渗出容易引起坏死,当四肢静脉穿刺困难,深静脉置管困难或当深静脉出现血栓或血培养阳性拔除深静脉置管时,可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

    作者:庄素红;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加强消毒剂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医院根据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和物品性能选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消毒灭菌,以杀灭载体上的微生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化学消毒灭菌方法主要是利用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通过对细菌酶的破坏,蛋白质凝固变性及细胞结构的破坏而使其失去活性,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pH值、温度、消毒时间、被消毒物品污染度等均有密切关系,其消毒效果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控制.近年来因化学消毒剂浓度或选用不当等问题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有报道.

    作者:谢美;顾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论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汉语教学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全英文的临床医学专业.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学习临床医学.并专门为他们开设了医学汉语课.经过4年的探索及实践.我们在教授医学汉语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

    作者:姜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0~15周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的差异.方法:将86例10~15周妊娠要求引产孕妇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3例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B组43例使用羊膜腔外注射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结果:A组从平均孕囊排出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0~15周妊娠引产优于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

    作者:李宗敏;王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质控对院内感染控制的作用

    对我科2006~2008年共760例早产儿在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目前的护理对策,探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及减少痛苦和降低住院费用的方法.

    作者:孙彩霞;徐春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盐酸西替利嗪鼻腔喷雾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硅钨酸试液及分光光度法对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进行定性鉴别并测定其每喷喷量,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喷雾剂中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结果: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滴加硅钨酸试液即产生白色沉淀,在230 nm处有大吸收,每喷喷量为100μl;盐酸西替利嗪在0.1~5 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y=12.336x+0.197 r=1.00),加样回收率99.77%,RSD为0.92%(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瑞红;肖大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结果:2组疗效比较,血塞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丹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血塞通治疗组与丹参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不仅不良反应轻微,而且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医食疗辅助治疗60例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中医食疗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药物治疗辅以中医辨证施食;对照组60例给予药物治疗及普通饮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辅以中医食疗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杨其华;王泽华;任四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76例疣状胃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组成的三联疗法治疗疣状胃炎76例,疗程1周,4周后内镜复查HP.结果:76例中临床治愈55例(72.2%),好转17例(22.3%),无效4例(5.5%),66例HP阳性者治疗转阴率55例(83.2%),发现HP转阴的所有病例中临床治愈者53例(80.9%),HP根除率76.5%,复发率23.5%.结论:对于疣状胃炎采用根除HP的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顾以波;王成连;吴春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指导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的体会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一种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我校截止2009年初.已经开始第七期SRP项目的实施工作.

    作者:罗星;赵丹;黄瑾;付锦艳;李冬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索相关性腹泻(ADD)的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ADD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妈眯爱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P<0.01.结论: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ADD安全有效.

    作者:陈琳;黄永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7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慢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用羟基脲治疗(以下简称羟组)22例,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以下简称羟+干组)28例,羟基脲+α-干扰素+小剂量Ara-C化疗(以下简称羟+干+A组)26例.结果:羟组存活0.5~3.5年,平均2.21年;羟+干组存活1~5年,平均3.12年;羟+干+A组存活2.5~6年,平均4.55年.结论:应用羟基脲+α-干扰素+小剂量Ara-C化疗治疗慢粒疗效较好.

    作者:陆宇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人开胸术后谵妄的护理

    术后谵妄是全麻插管病人一种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有报道在老年病人更为多见[1],是胸心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谵妄是阻碍病人顺利康复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于胸心外科术后谵妄的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认真进行病情观察,掌握临床表现和先兆症状,进行正确评估,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是病人康复出院的保证,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徐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硫酸镁湿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以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管壁损伤为主要要素.本病多发于下肢,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

    作者:徐春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原因是由于急性炎性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的创伤、缺血、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的诱发,尤其开腹手术的患者,术后腹胀.肠麻痹时间长,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并发症.我科自2006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剖宫产手术2 907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有6例,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邓宝平;张秋霞;李韶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