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肺大泡手术的麻醉体会

高培丽;赵丽君;扬晓

关键词:双侧肺大泡, 胸腔镜手术, 严重并发症, 胸科手术, 剖胸术, 创伤小, 醉方, 治疗, 特点, 面具, 恢复, 处理
摘要: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在肺大泡的治疗中常用于代替以往的剖胸术.麻醉方面具有与其他胸科手术不同之处,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关系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两者间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了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与正常血压健康老年人各130例,分别纳为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采静脉血检测各自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无论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0.05),即使是在同为高血压组中,各时段内血糖均值3级>2级>1级亚组者,尤以餐后2 h血糖升高为著.结论:与正常血压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相比,高血压组老年人中伴有糖代谢异常者明显居多,且高血压病情越严重,则并存糖代谢异常也就越明显.

    作者:邹颖琦;任婷婷;马渝汉;袁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其年发病率达217/10万[1].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其临床症状常以排便时间间隔较长,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为主.因粪便在体内停留过久,肠内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导致头疼、头晕、食欲不振.病人排便时腹腔压力升高,继之血压升高,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再次出血或出现新的梗死,导致不可逆性死亡.

    作者:朱俊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与干预对策

    口腔是人体细菌进入的第一道关口,口腔中有许多病原微生物寄居,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口腔治疗时医生、患者、护士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存在相互感染的危险.从而导致医务人员成为易受HIV、HBC、HCV感染的高危人群[1].另一个原因是口腔治疗以侵入性操作为多见,使用的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形状多样,周转快、频率高、锐器居多,更增加了口腔人员被感染器械损伤的危险.

    作者:刘尧红;王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胸部手术后肺不张的处理与预防

    肺不张是胸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发现和处理.我院近5年来行胸部手术102例,并发肺不张15例(14.7%),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手术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各种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80例中12例既往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均成功在腔镜下完成手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0例均加用双极电凝子宫动脉的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术式.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与无腹部开放性手术史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术中出血、术后肌瘤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腹部开放性手术史并非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合理选择患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是顺利完成该类手术的关键,同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加双极电凝子宫动脉可以达到在治疗子宫肌瘤的同时减少手术中出血和预防肌瘤复发及减缓肌瘤生长的目的.

    作者:贺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结果:2组疗效比较,血塞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丹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血塞通治疗组与丹参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不仅不良反应轻微,而且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庭感染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之一.人群总感染率在60%以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10%[1],超过1.2亿人,占全球约有1,3[2].在我国主要以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输血、母婴垂直传播[3]为常见.

    作者:金珍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与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与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与康复护理治疗32例RA患者,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6.9%,不良反应少.结论:中药结合康复护理治疗可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绍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胱抑素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索C(Cys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ysc、血清RBP(sRBP)、尿RBP(uRB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用酶法测定尿素氮(Urea)、肌酐(Cr).结果:116例糖尿病患者的Cysc浓度为(2.08±2.01)mg/L,对照组为(0.90±0.52)mg/L,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RBP浓度为(74.98±31.15)mg/L,对照组为(54.96±10.53)mg/L,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yse、RBP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敏感性指标.同时检测uRBP用以判断2型糖尿病肾脏受损程度及肾脏受损部位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广洲;周林;吕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15例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5例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癫痫好发于老年隐形糖尿病患者,以局限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单纯抗痫治疗无效,需与降糖治疗同时进行,血糖控制正常癫痫发作停止.结论:糖尿病性癫痫发作与血糖升高及年龄密切相关,在无明确病史时,以癫痫就诊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糖尿病的可能.

    作者:黄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棓丙酯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51例

    目的:观察桔丙酯联合丁格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病例共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桔丙酯注射液180 mg,每日1次.疗程2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梧丙酯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项可行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迟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抗生索相关性腹泻(ADD)的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ADD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妈眯爱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P<0.01.结论:妈咪爱治疗小儿肺炎ADD安全有效.

    作者:陈琳;黄永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症护理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疏导对策

    重症护理病房(C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危重病人多,工作强度大,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普通病房比较有其特殊性[1].总的来说,CCU病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CCU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病人监测项目多,各种管道的管理复杂,实施抢救频率高,需要密切巡视病人病情变化.当班期间风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导致CCU护士的生理疲劳及心理高度紧张.

    作者:曹冬梅;张艺;张丽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质控对院内感染控制的作用

    对我科2006~2008年共760例早产儿在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目前的护理对策,探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及减少痛苦和降低住院费用的方法.

    作者:孙彩霞;徐春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ICU)多收治病重、病危的病人,此类病人血管因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困难,如失血、失液休克致静脉塌陷,长期输注药物,引起血管弹性差.加之此类病人多会用刺激性药物(升压药、甘露醇、垂体),浓度较高的营养液(脂肪乳),渗出容易引起坏死,当四肢静脉穿刺困难,深静脉置管困难或当深静脉出现血栓或血培养阳性拔除深静脉置管时,可选择颈外静脉留置针.

    作者:庄素红;李金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1例臀部多处压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压疮是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组织营养不良,致使皮肤肌肉的受压部位产生溃烂和组织坏死.骶部压疮是慢性病和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病程较长、慢性消耗与摄入不足导致全身和局部组织营养严重障碍,加上感染、骨突压迫、护理不力,以及距会阴部较近,易受粪便污染等因素,致压疮长期不愈[1].我科应用局部皮瓣及岛状臀大肌肌皮瓣转位治疗骶部多处压疮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莎;覃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糖尿病伴面神经麻痹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肌电图特点及其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5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6例既往有糖尿病史,9例无糖尿病史.肌电图检查大多患侧波幅下降大于正常侧的50%,但经积极的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针灸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血糖控制不良者预后较差.结论: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好发于老年人,多无糖尿病史,病变常累及茎乳孔以外面神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面肌肌电图检查对其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保国;任琳;朱晓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其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从合理用药的四要素,谈一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李今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原因是由于急性炎性反应,渗出、水肿、腹腔组织的创伤、缺血、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的诱发,尤其开腹手术的患者,术后腹胀.肠麻痹时间长,更容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并发症.我科自2006年4月~2008年10月进行剖宫产手术2 907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有6例,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邓宝平;张秋霞;李韶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细辛脑粉针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粉针剂稀释后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在症状、体征的改善差异.结果:治疗组喘憋症状缓解,哮鸣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辛脑粉针剂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作者:曾昭军;钟劲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