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剑;胡佳
目的观察研究清宣止咳颗粒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使用甘草合剂治疗,实验组使用清宣止咳颗粒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87豫。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07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使用清宣止咳颗粒进行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浩;纪秀照;张新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影响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我院ICU收治147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以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加用者为对照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感染性休克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病例组7 d内好转38例,迁延17例、死亡15例,对照组好转18例,迁延19例、死亡3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557);患者APACHEI 评分、SIRS评分对疗效影响显著(=3.382;4.024)。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APACHEI 评分和SIRS评分是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周海丰;刘会英;李瑞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9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对象,均自愿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实验组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采用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术后双侧乳房对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美容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并具有术后并发症少、不增加复发率等优势。
作者:邵佳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存在窒息现象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祛痰、呼吸道清除、供氧等处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儿中,有2例患儿死亡,40例患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23%。结论新生儿出现窒息时,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其他辅助性处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挽回新生儿的宝贵生命。
作者: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对75例组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采用心理、保护性静脉穿刺、热敷、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实施干预。结果75例患者中,25例未出现静脉炎;45例患者用药3~5d出现较轻的静脉炎,经热敷后平均3d红肿消退;5例患者用药3~7d后静脉炎较重,经给予综合治疗护理后,5~7d症状缓解。结论临床应用七叶皂苷钠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就可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閤秀玲;周文娟;閤会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脏彩超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左房内径和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出现出现左心房扩大,可能提示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宰玉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收治的180例乳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以WHO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依据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0.05),进行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乳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与心血管发病率间的关系。方法17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于治疗12w之后,随着患者依从性的降低,患者血压达标率显著降低,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于治疗48w以后,随着依从性由高到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当前临床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直接造成心血管发病率的提高。
作者:王迎春;王艳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急诊内科诊疗水平。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急诊内科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274例急诊腹痛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组。60岁以下者纳入对照组,60岁以上者纳入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引起腹痛的病因、误诊率的差异性。结果引起腹痛的病因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大叶性肺炎等。实验组非腹部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误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诊内科医师应全面掌握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结合辅助检查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应重视老年急性腹痛患者的鉴别诊断,防止发生误诊和漏诊。
作者:杨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对老年吸入性肺炎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接收的48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4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有16例治愈(33.3%),18例显效(37.5%),9例有效(18.8%),5例因治疗无效而死亡(10.4%),总有效率为89.6%(43/48)。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且病情凶险,有较高的病死率,因而,需及时对该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作者:麦麦提江·麦麦提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以广惠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餐后2h血糖浓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认清病情、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降低血糖浓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芸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7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细节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门诊中开展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信任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和静脉重注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桂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在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方法对低年资护士在岗前基础培训、临床专科培训、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严格考核评价四方面采取规范化培训。结果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终达到全面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及各类物品的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并在短时间内胜任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结论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在职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燕玲;贺艳君;陈冬梅;李林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本文通过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恶性肿瘤晚期姑息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参附注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纪良;周齐银;冷斐;曾晓梅;邹金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小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从理论到现实,主要是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其技术方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实验室构建各种载体、克隆及分析目标基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是上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和手段,当其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深入研究。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独特价值和有效性,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与医学的相结合。
作者:张茂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泸水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健康人群365人,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检测365份血清样本,麻疹抗体浓度≤250mIU/ml的有70人(麻疹抗体阴性70人),>250mIU/ml的有295人(麻疹抗体阳性29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80.8%。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2=11.68,>0.05)没有明显差异,10~13年龄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低65.6%,6~9岁年龄组的麻疹抗体阳性率高91.1%。结论泸水县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较低,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的接种率和免疫质量,加强麻疹监测力度,持续开展麻疹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
作者:何亚盆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增加对婴儿沙门氏菌的认识。方法按照GB 4789.4-2010对考核样进行检测。结果此考核样为婴儿沙门氏菌。结论提高了本实验室对沙门氏菌属的检测能力,更好区分婴儿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作者:王超;吴亚英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褥疮的护理干预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长期卧床的老年住院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护理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预防褥疮的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入院期间的褥疮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种患者入院期间的褥疮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褥疮危险评估,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褥疮的可能。
作者:解东波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分析疗效影响因素,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评价临床疗效,按照疗效将患者分为痊愈组、对照组,行因素分析。结果对照组52例,其中未达到治愈49例、中转开腹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痊愈组295例;痊愈组、对照组年龄≥60岁比重、慢性胆囊炎病史比重、急性胆囊炎发作比重、糖尿病比重、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比重、医师LC术执行≥100次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60岁、糖尿病、慢性胆囊炎病史、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成为LC治疗胆结石疗效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C对胆结石治疗效果较好,中转开腹、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残留、疼痛等后遗症是影响疗效主要原因,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应明确诊断,做好风险等级管理,充分发挥LC术优势。
作者:吴晔峰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