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肖霞

关键词:电话随访,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干部保健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和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约0.01)。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有效通过生活、饮食等方面干预血压升高,对延缓患者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减少血压升高入院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HbA1c在筛查和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究HbA1c在糖尿病(DM)检查中的具体应用,并研究其可行性。方法于2010年6月~2013年12月到我院门诊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筛查的全部受诊者行以葡萄糖耐量检验(OGTT),测定空腹状态和饭后2h的血糖浓度(FPG和2hPG),并测试血糖血红蛋白含量。从符合NGT(血糖正常)IGR(糖调节受损)符合DM(糖尿病)诊断条件的检查对象中,均随机抽取100人,即分为NGT组、IGR组、DM三组,观察ROC曲线,在现有的HbA1c切点中选择出一个合适国人的切点。结果三组的血糖血红蛋白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HbA1c在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罗志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治疗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在介入栓塞治疗后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在其动脉瘤介入栓塞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该组设为治疗组;另外40例为对照组在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规行腰椎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痛及颈强直时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术后3w脑积水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治疗组头痛及颈强直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术后3wGOS评分良好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0.05)。结论 aSAH患者在栓塞治疗后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较快改善患者头痛及颈强直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

    作者:黄乾荣;肖绍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治疗

    血管腔内治疗已逐渐成为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近年该类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及医疗水平的发展,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唐振瑞;赵渝;黄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心衰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的变化和心功能分级改善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HR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LVEF、HR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动过缓,可加快心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华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CIK细胞治疗对化疗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CIK细胞输注治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规化疗结束后给予CIK输注治疗,在CIK治疗前后以问卷的形式利用生活质量评测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讲过两个疗程的CIK细胞输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疲劳、疼痛及失眠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IK细胞输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对NHL患者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王金斐;冯海燕;吴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折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折危险因素与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骨折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无骨折发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经临床因素比较分析骨折危险因素,并探讨合理护理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龄、合并糖尿患者数与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骨质疏松、糖尿病与透析时间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针对该方式治疗患者需给予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良好的骨折预防作用。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分层次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分层次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实际应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以来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建立护士层次管理模式,明确各班工作职责)后的32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将未行分层次管理前的上述32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分层次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成就感较强率为62.5%、93.8%,积极率为56.3%、90.6%;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不及观察组(<0.05)。结论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后,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基础护理落实到位,加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薄弱时段的无缝隙管理,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邹越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56例(109眼)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手术前中后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56例(109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1 w达术前佳矫正视力107只眼,占98.2%,未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细致地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配合、精准的设备仪器、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彩色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81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对这81例患者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了解其是否存在着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且采用病理诊断的方式进行临床对比,了解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81例患者中通过采用彩色超声确诊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而采用病理诊断,确诊淋巴结核转移患者71例,彩色超声诊断出现1例误诊情况,准确率为98.6%。结论针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刘世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显著,A组优率为87.5%,B组为8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跃0.05);麻醉前,A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0.25±13.52)次/min、(137.65±25.41)mmHg、(76.44±15.98)mmHg,B组分别为(76.58±14.33)次/min、(118.74±23.59)mmHg、(71.05±12.54)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跃0.05),麻醉后,A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4.58±10.69)次/min、(120.66±25.88)mmHg、(73.21±16.44)mmHg,B组分别为(82.54±11.56)次/min、(120.77±25.76)mmHg、(73.28±16.24)mmHg,和麻醉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改善(<0.05),麻醉后两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对患者心率、血压等有明显影响,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周舸;张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开胸手术兽青围手术期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开胸手术巷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道管理。结果列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1.8±2.27)d,显著低于对照组(28.64±2.95)d;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d,具有可比性。结论术前及术后对开盟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戒烟要求、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训练;术后对患者引入气管插管和鼻导管,并进行雾化吸入、叩背助咳及肺功能锻炼。

    作者:杨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β-catenin与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粘附分子在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链蛋白(β-catenin)及其复合物具有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浸润及转移的作用。本文对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链蛋白(β-catenin)及复合物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宇;权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控制症状发作的自我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控制症状发作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自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自我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和50.0%,组间差异显著<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后,患者心衰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作者:徐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及相应护理。方法将2013年7月~12月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1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胎儿娩出后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40mg,同时舌下含服卡孕栓1mg(2枚),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与产妇舌下含服卡孕栓1mg(2枚),。观察两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结果表明治疗组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第三产程时间治疗组所用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舌下含服卡孕栓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效果良好,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义红;彭彩桥;赵玉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奥美拉唑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发现,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疗效确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典型症状人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0.05),两组间进行对比发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单纯的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如奥美拉唑联合中药组方治疗,该联合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世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我院病历质量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实现对全院环节病历即时、全面、高效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整体质量管理水平。针对病历形式质量的自动化核查、预警与管理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并终形成了一套全面、及时、有效的病历质量自动化管控系统。建立了病历质量独立审计与管理控制体系,依托信息系统实现了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的落实。

    作者:徐正雄;陈瑛;廖晓斌;乔静;刘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西药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82.8%)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西药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王华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4例小儿复杂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炎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大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0%,对照组发生率为17.0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陈乜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焦虑、静脉炎、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静脉炎、焦虑评分分别为10.4%、14.6%及(6.3±2.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39.6%及(14.9±3.4)分,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降低静脉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刘丽艳;潘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及探讨

    为了给患者提供佳的医疗护理,各个医院要建立全科医疗护理系统,同时要通过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整体医疗护理的水平,如组合医疗护理队伍、医护查房一体化、健康教育医护互补、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交流沟通等措施。优质护理在全科护理中应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护理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极大地改善医护关系。本文阐述了全科医疗护理的内涵,并分析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优点,后提出了几点优质护理在全科护理中的应用措施。

    作者:李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