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斐;冯海燕;吴倩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放疗后的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8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分析其出现心理和睡眠障碍的因素,并针对性地对该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DS评分(Self-rating Depres ion Scale)、PSQI评分(Pit 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均显著低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睡眠不良例数明显少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容易出现障碍,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威胁世界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是造成生育期女性患不孕不育症的重要原因。它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可加重PCOS的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症状,反过来PCOS又可促进内脏脂肪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肥胖还可促使PCOS患者产生代谢综合征,故治疗肥胖在治疗PCOS中显得尤为重要。减肥手术对肥胖的PCOS患者有一定疗效,它在减轻体重的同时可以改善肥胖的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可以恢复患者的月经周期及生育功能,此外,还能改善PCOS的代谢功能障碍。本文就减肥手术对PCOS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邱云云;汪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11月月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其中观察组30例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4.1±0.4)d要明显短于对照组(6.5±0.5)d;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0.0%)d要好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并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梁玉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宫颈癌放疗的护理经验,提高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47例首次宫颈癌放疗的患者,采取放疗前中后的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7例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基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少数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及皮肤、阴道炎症反应,但经过对症治疗和细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放疗计划,康复出院。结论经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护理,可较好地控制病情,减轻放射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应积极而迅速地抢救。我科2014年4月收治1例糖尿病酮症伴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因在诊治中存在一些失误,致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虽经积极抢救,但仍然导致患者死亡,并成为纠纷,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跃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是一种简便、微创、高效费比的,对危重患者主要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和管理的技术,同时能够对心脏和肺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使用一根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同时可计算出外周血管阻力(SVR)、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每搏量变异(SV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心指数(CI)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从而为临床指导用药及补液量、补液速度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1]。PICCO技术已成为ICU危重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手段并广泛应用,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50例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随访结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局部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术后患者胸腰椎的生理弯曲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管狭窄程度明显缓解,Cobb角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效果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以及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能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光;陈腾;黎孝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了解重症监护室有创血压的监测方法,管理及相关护理措施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刘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00例小儿腺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儿情绪状态的差异性。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2.0%,未发生死亡现象。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7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此外,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小儿腺病毒肺炎优质护理,配合临床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应普及应用。
作者:李红;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如何护理。方法2014年来,我院共收治初诊糖尿病患者45例,通过临床有效的观察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45例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护理人员分析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护理的知识和技能,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为研究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方法对113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113例患者中术前有48例患者出现不遵医项目,占42.5%,术后有43例患者出现不遵医项目,占38.1%。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比较,遵医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舒适护理组的遵医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刘国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一般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98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中,29例出生2h内发病,53例在出生2~6h内发病,其余16例在10d内发病,以出生后2~6h内发病的患儿所占比例高(54.1%)。比较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和健康新生儿的临床一般资料,可见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胎龄在32w及以下、合并宫内窘迫、合并出生窒息、合并羊水吸入、行择期剖宫产、合并感染、胎盘早剥、孕妇合并糖尿病等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很多,要对合并高危因素的胎儿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处理,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惠;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中药治疗的措施与护理事项。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2例患者分为中药灌肠组(n=21)与参考组(n=21),前者采用中药灌肠疗法,后者采用西药疗法,并对中药灌肠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疗效。结果中药灌肠组治疗有效率为95.2%,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6.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该种措施值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群体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曾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感觉统合这一过程不能正常运转,而感觉统合是指外界的刺激通过人体个感觉器官、神经组织进入大脑各个功能区,而后大脑对输入的信心进行加工处理,并指挥身体做出反应,从而形成有效的统合过程。感觉统合失调会对引起幼儿生长发育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停经语言障碍、身体运动障碍、空间知觉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临床上,感觉统合失调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而对患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并加强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则有助于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效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院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自我管理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未给予其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的各项得分及总分。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贾洪利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总结49例血液透析带袖套的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经验,分别从导管一般护理、并发症护理两方面进行介绍。一般护理包括手术前、后护理及透析护理等;并发症护理包括感染护理和导管功能不良处理,在每次透析前、中、后对导管进行评价,严格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管理重点。
作者:吴红梅;梅咏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在TA(Teacher As istant)的辅助下组建教学团队,基于教育理论围绕开展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功法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安光辉;张佳;朱慧;项乐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学筛查方法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目前,因宫颈癌死亡的女性中>80%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宫颈阴道细胞涂片技术的重大进步、TBS分类的制定、HPV检测自动化和标准化等,使宫颈癌的防治和筛查提高了一个新水平。
作者:王建强;柴艳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于患眼在视网膜脱离的同时合并眼组织其它病理改变[1]。包括巨大裂孔、后极部裂孔、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及外伤性、牵引性等的视网膜脱离。目前,治疗方法采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联合传统的巩膜扣带术,进一步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率,使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得到了较大发展。由于此类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术后反应较重,故必须制定与手术相适应的护理计划,而正确有效的体位对手术成功和病情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护理同行们不断总结探索改进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体位护理方法,现结合相关文献就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体位护理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廖美英;黎琴;黄明丽;彭永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为不断提高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提出了重视护理工作的必要并围绕有效的护理措施展开分析,介绍了几种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后阐述了目前临床强迫症研究的热点方向,通过对强迫症疾病重要影响因素的探析来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推动护理研究的进展,进而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
作者:孙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