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光;陈腾;黎孝晶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医院内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这种考试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还是检验内科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习理念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如何针对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改革的政策,改善内科护理学教改方式,增加专业学生的通过率,已经成为现阶段专业研究学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以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接轨环境为研究基础,并对在此发展背景下的内科护理学教改模式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作者:程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配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连硬外麻手术患者中选取22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音乐疗法与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心率情况及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及焦虑度无明显差异(>0.05),观察组血压情况、心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度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术后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及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提高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周月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复合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力的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遭受到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创伤,伤情重、失血量大,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切割机致腹部开放性损伤、多器官内脏外露者在临床较少见,我院于2014年12月救治了1例腹部切割伤致多器官内脏外露的多发伤患者,如此危重的手术对我们的护理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经紧急抢救手术治疗和成功的护理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下一步治疗,现将手术抢救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艳;丁宁;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盆底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经济、快捷的检查手段在妇科泌尿学方面的应用逐渐得到肯定。本文就盆底超声的二维、三维成像及其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建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总结1例粘液性水肿昏迷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包括急救处理、病情观察与评估、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肺部物理治疗、给药护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等。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10d后患者病情恢复良好,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0d后患者出院。
作者:石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泌尿外科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症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28±1.24)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65±1.39)d,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加强对症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卿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11月月间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其中观察组30例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4.1±0.4)d要明显短于对照组(6.5±0.5)d;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0.0%)d要好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并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梁玉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门诊小儿输液时家长的心理需求,并以家长心理为切入口解决小儿输液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于2014年2月~5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小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其心理需求,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小儿输液时,家长普遍希望护士技术熟练,态度亲切,经常巡视,应针对这些需求制定护理对策。结论小儿在输液时,家长普遍对护理人员有较高期望值,护理人员应通过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蔼负责的态度使小儿家长满意,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韦慧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TNF-a、IL-18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及健康患者血清标本,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集中测定TNF-a、IL-18的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清TNF-a,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NF-a,IL-1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TNF-a、IL-18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士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肾脏疾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级检验和拉网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CysC、SCr、BUN,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例中有48例与传统拉网式检验结果一致,并与临床相符。其分级检验SCr、BUN阳性率均高于拉网式检验,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分级检验应用于肾脏生化检验中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特异性,大大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买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是一种简便、微创、高效费比的,对危重患者主要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和管理的技术,同时能够对心脏和肺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使用一根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同时可计算出外周血管阻力(SVR)、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每搏量变异(SV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心指数(CI)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从而为临床指导用药及补液量、补液速度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1]。PICCO技术已成为ICU危重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手段并广泛应用,现将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角膜内皮炎是眼科学的一种常见病,每年来我院就诊的角膜内皮炎患者在15~20例左右,由于其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易产生并发症、严重时可致盲等特点,角膜内皮炎已成为我院眼科研究的一个热点,并逐渐受到眼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很多文献对角膜内皮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报道。本文就近年来角膜内皮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宏霞;范世超;崔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门诊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儿164例,依据其不同病症类型开展合理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效果并开展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64例患儿经合理护理干预后,临床显效89例,有效7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0%,均获良好改善效果。结论针对呼吸道疾病患儿给予合理的门诊护理干预对临床治愈存在重要价值,儿科门诊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叶建清;刘桃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就肿瘤外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具有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则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肿瘤外科护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促进医院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及患者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作者:曹成莉;黄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胎心监护对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00例胎儿窘迫患者的胎心监护图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胎心监护结果、产后羊水情况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对胎儿窘迫症状进行诊断。结果参与研究的患者中共有268例出现胎儿窘迫,每一个胎心监护图型所对应的剖宫产率、Agpar≤7分等数据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羊水被污染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有很强的敏感性,对该病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此外,胎心监护对于剖宫产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可以将胎心监护作为诊断胎儿窘迫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珍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的手术室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手术室全面护理,选取同一时期的52例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通过对比,分析手术室全面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得到顺利实施,患者在围术期没有发生死亡的案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疼痛指数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加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刘凤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分析500例产妇产后疼痛的原因,包括切口疼痛270例,宫缩痛75例,肌肉酸痛90例,痔痛45例,乳房胀痛20例,其中疼痛程度主要为1级和2级疼痛。针对不同产妇的疼痛原因以及疼痛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且给予产妇心理护理,以减轻产后疼痛的痛苦,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
作者:朱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总结23例蜂蛰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探讨毒蛰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毒蜂蛰伤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9月诊治23例毒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毒蜂蛰伤入院治疗者23例,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22例患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后遗症,1例患者入院时心跳呼吸骤停,于入院后第7d死亡。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毒蛰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重损害脏器的保护和支持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一般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未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98例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中,29例出生2h内发病,53例在出生2~6h内发病,其余16例在10d内发病,以出生后2~6h内发病的患儿所占比例高(54.1%)。比较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和健康新生儿的临床一般资料,可见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胎龄在32w及以下、合并宫内窘迫、合并出生窒息、合并羊水吸入、行择期剖宫产、合并感染、胎盘早剥、孕妇合并糖尿病等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新生儿,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很多,要对合并高危因素的胎儿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处理,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惠;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针对现今诊断学基础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热情不高、诊断思路欠缺等问题,将实训教学引入其中,运用模拟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思路训练及病历书写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提高了临床基本技能,熟悉了诊疗流程,培养了临床思维。
作者:张剑鹏;李孟魁;蒋茹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