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影响

刘国唤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遵医行为
摘要:目的:为研究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方法对113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113例患者中术前有48例患者出现不遵医项目,占42.5%,术后有43例患者出现不遵医项目,占38.1%。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比较,遵医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舒适护理组的遵医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64例新生儿多药耐药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医院新生儿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患儿的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肺炎45例,败血症10例,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及脐炎各3例;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结论多药耐药菌以医院感染病原菌为常见,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血液、泌尿道,应加强多药耐药菌监测与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缩短住院时间,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彭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彩色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81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对这81例患者采用彩色超声进行诊断,了解其是否存在着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且采用病理诊断的方式进行临床对比,了解彩色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81例患者中通过采用彩色超声确诊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而采用病理诊断,确诊淋巴结核转移患者71例,彩色超声诊断出现1例误诊情况,准确率为98.6%。结论针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疾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彩色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作者:刘世攀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拓展医用电子显微学范畴,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在《医用电子显微学》教学过程中,增加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内容,扩大了医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新模式的发展。

    作者:赵淑敏;杜少杰;孔维;纪海茹;郑小影;陈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纳米银痔疮净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纳米银痔疮净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8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应用纳米银痔疮净联合地奥司明治疗,对照组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d、3d、5d伤口疼痛、出血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肛缘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混合痔术后联合使用纳米银痔疮净和地奥司明可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出血及肛缘水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项慧;马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CCRT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认知功能障碍不仅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核心症状、持续症状,而且是评估临床疗效、衡量康复程度、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参数[1-4]。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有限,有学者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理,设计一系列强化训练,提高患者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即认知矫正治疗(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RT)[5];关于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国内外进行了研究,现就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戢秋明;李明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碘酮治疗室性心率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研究胺碘酮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室性心率失常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药物、常规治疗药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碘酮治疗方案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药物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8%,由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室性心率失常治疗活动中,碘酮治疗药物值得在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彭喜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外周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介绍了外周动脉疾病特点及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法。其中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得到广泛的肯定,但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愈后。本文简述了支架内血栓的分期,分析了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提出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垠均;任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经短节段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的椎体前后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无差异(>0.05或0.01),术后两组椎体前后高度、椎管截面积较手术前提高,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0),术后两组的Cobb's角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00),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脊髓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观察组6例(10.71%),对照组9例(16.07%),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693,P=0.4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具有疗效好、创伤小且副作用少等特点,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冯明星;肖杰;龙浩;吴陈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宫外孕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气管内插管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采用喉罩麻醉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实施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药物应用前后相关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出现麻醉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术后呼之睁眼时间、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外孕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喉罩麻醉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向云慧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输液期间糖尿病手足溃疡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期间促进糖尿病手足溃疡愈合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抗感染及活血化瘀营养周围神经药物的基础上,调整饮食、运动、心理疏导、控制血糖、合和理疗、涂擦鲨鱼肝油等,促使患者积极乐观配合治疗加速愈合。结果经过1~2w的治疗护理33例患者106个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愈合。结论种种原因未能住院糖尿病合并手足溃疡的患者,急诊输液治疗、恰当的护理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

    作者:陶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途径导入VEGF基因对下肢缺血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导入VEGF基因可能对下肢缺血皮瓣造成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下肢缺血皮瓣动物模型,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成甲(未注射pc D2/h VEGF基因)、乙(经缺血皮瓣蒂动脉途径导入pc D2/h VEGF基因)、丙(经三组缺血皮瓣皮膜下途径导入pc D2/h VEGF基因)三组,于术后1w运用RT-PCR与医学图像分析软件等办法检查不同导入途径对缺血皮瓣的影响。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乙组丙两组在缺血皮瓣VFGF基因表达与血管密度方面同甲组比较,差异显著(<0.05),且乙丙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经皮瓣皮膜下与皮瓣蒂动脉途径中导入VEGF基因在缺血皮瓣中均能有效表达,且前者对改善缺血皮瓣正常血供,生成新生血管,效果更好。

    作者:冯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我院于2003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方法本项目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实施的4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28例。 TNM分期:Ⅱ期13例,Ⅲ期27例,Ⅳ期2例。结果4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330min。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1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保守治愈,余病例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间进行的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冀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取60例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针对性给予消炎、止血药物应用(对照组,n=30)与应用妇康宝口服液治疗(观察组,n=3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病理因素较多,需明确诊断,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取妇康宝口服液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洪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门诊输液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析老年门诊输液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输液护理基础上,增加其他安全护理方式,输液完成后,由患者填写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老年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防范措施。结果对老年门诊输液护理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了解老年患者体质特殊性,针对老年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防范措施,细致、安全的做好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大程度降低差错率,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作者:宋良梅;冯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鼻内镜下鼻窦术后后期突发性鼻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鼻窦术后后期突发性鼻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后期鼻腔突发性出血的发生率、治疗方法。结果80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24例术后后期鼻出血,发生率为2.97%。其中6例经前后鼻孔填塞止血,5例前后鼻孔填塞后无效经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3例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全部治愈。结论为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休克,前后鼻孔填塞不失为简单、迅速、有效的方法,鼻内镜能达到精确填塞或电凝止血的目的。

    作者:姚文昊;张燚;周恩晖;陈晓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影响

    目的:为研究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方法对113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113例患者中术前有48例患者出现不遵医项目,占42.5%,术后有43例患者出现不遵医项目,占38.1%。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比较,遵医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舒适护理组的遵医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刘国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浅述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长期、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全面有效地治疗和护理。通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提供一般护理、主要症状护理、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恢复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何素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对椎管内麻醉加以采用,对照组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取硬外麻进行麻醉,观察组老年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局麻药用量、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完善时间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进行比较,<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老年患者术后出现2例(4%)暂时性的神经综合征,1例(2%)马尾综合征,1例(2%)恶心呕吐症状,观察组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不仅仅有着较快的麻醉起效和较高的成功率,同时其疗效确切,是理想中的一种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产妇产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分析500例产妇产后疼痛的原因,包括切口疼痛270例,宫缩痛75例,肌肉酸痛90例,痔痛45例,乳房胀痛20例,其中疼痛程度主要为1级和2级疼痛。针对不同产妇的疼痛原因以及疼痛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且给予产妇心理护理,以减轻产后疼痛的痛苦,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

    作者:朱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腹腔镜胆囊手术后颈肩痛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62例在我院于近1年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传统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应用于研究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颈肩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采取改变体位,调整气腹压力、持续吸氧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颈肩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祝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