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刘美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化疗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8例晚期胰腺癌随机分为两组:①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组19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 d1,8,卡培他滨1250mg/m2口服,bid d1-14。21d为1个周期;②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组19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 d1,8,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21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跃0.05),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组毒副反应较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低(<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可作为晚期胰腺癌一线化疗方案选择之一,且不良反应较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血透护理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血透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32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均为16例;常规组采取一般临床护理,强化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血透护理,对比两组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透析次数、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强化组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透析次数及住院时长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0.05);且强化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0.05)。结论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血透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移植肾功能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长,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方兰;罗小娟;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中心血站静脉采血的2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我站自制问卷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采血人员主要表现为潜在紧张心理,占73.0%,另包括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极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结论针对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缓解采血人员紧张心理,减轻疼痛,提高静脉采血护理质量。

    作者:穆华;李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长期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长期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长期鼻饲的我院老年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中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施行鼻饲相关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0.00豫),试验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43.33豫),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6.67豫)高于对照组(53.33%),<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等相关不良结局,改善患者结局,可于合理范围内考虑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58例老年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老年肺炎的疗效可见,实验组显效22例(75.86%),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9例(31.03%),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从患者身、心两方面展开人性化护理可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依从度、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江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鼻窦内窥镜手术临床护理体会

    内镜鼻窦外科在我国基层医院迅速推广普及,其具有照明清晰、全方位视野和直视下操作,手术更精确及创伤小等优点,鼻内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治疗手段。我科自2008年1月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现选取手术配合专科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的患者60例,介绍其术前术后护理经验。

    作者:罗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重症难治性休克发生机制的研究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现阶段休克的研究重点。它处于休克末期,病死率每日攀升。本病的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如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容易降低FCD密度,线粒体功能失衡容易引发休克或者是多器官功能衰退等预后不良;顽固性低血压阻滞人体器官的灌流等,这些都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为此,本文将对重症难治性休克多个发生机制展开论述。

    作者:唐安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70豫~80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75豫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40豫以上[2]。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现综述近几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时机的选择、康复体位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康复心理护理等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荣;郭春莲;侯四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保妇康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保妇康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老年性阴道炎患者92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妇康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w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较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雌激素水平值相比较院两组患者促卵泡生长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血雌二醇检测值均无明显差异跃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院两组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将保妇康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联合应用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抑制阴道内细菌繁殖,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自洁力与抵抗力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文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职《经络腧穴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在《经络腧穴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拟定恰当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开展充分的准备活动、组织灵活多样的合作过程、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等方面开展合作学习[1],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作者:简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者在科室管理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通过梳理护理管理者在具体科室中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完成日常护理任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形成护理管理体系,在管理水平上,应从组织者入手形成高超管理体系,从护理任务入手形成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护理管理者文化修养内涵,并能够有较强的科室协调能力。现代医护管理体系中,以具体科室的不同特色为基础点,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管理者,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满足患者需求的前提,对于科室护理工作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项目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量表、抑郁量表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得分情况,其中健康教育效果主要根据饮食健康、疾病知识和康复认知这三个指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得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1个月,研究组MMSE显著高于对照组,<0.05,Fugl-Meyer及Barthel没有显著差异,跃0.05;训练后3个月,研究组MMSE、Fugl-Meyer及Barthe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作者:晏梓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实施考核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9%,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与护理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好转,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急救物品改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等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庞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后方韧带复合体(PLC)主要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本文对胸腰椎骨折中PLC损伤与脊柱稳定性的关系、影像学评估及其在制定手术决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谭富强;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急诊科1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相关护理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脑出血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作者:邱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7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肠道门诊收治的27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疫情资料展开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出细菌性痢疾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职业构成多为干部职员、学生、农民等,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临床诊断出仅有1~14个/HP的有147例、有15~49个/HP的有92例,高于50个/HP的有37例,血常规检查结果为194例患者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白细胞计数高达(11±5)×109/L。结论细菌性痢疾属于夏秋季多发传染病,需加强对农民、学生、职员等高发人群的痢疾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做好该病的预防、控制。此外,临床需严密监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新动态特征,以便于为临床研究该疾病提供更多诊疗依据。

    作者:尚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对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在改善症状及减少尿蛋白、降血糖方面的疗效,对其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饮食控制及基础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助阳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助阳解毒通络汤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w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尿蛋白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05)。治疗组治疗尿蛋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降血糖作用(<0.01),组间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解毒通络益肾法,从而证明消渴肾病邪伏膜原理论的正确性及治疗上应用导邪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诊治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韩香莲;南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护理

    目的:为选择性支气管肺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提供全方面、精细化的护理,达到顺利治疗,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应用表格式的护理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危险因素、压疮发生、导管滑脱四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对患者现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及有效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疾病大限度的康复。结论全方面精细化的护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作者:林素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外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本文从外科护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存在对于医患之间利益关系的防范、护理工作中质量和安全功能的保障以及外科护理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引起外科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的诱因,后介绍了相关的控制风险的对策。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改变早产儿的照顾方式,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从而保障早产儿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由于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出生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功能低下,其病死率是足月儿的2~4倍,存活者也容易发生脑功能不全、生长障碍、消瘦和体弱多病[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了,但怎样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医护人员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研究显示将发育支持护理贯穿于早产儿的生长过程中,观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给早产儿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指导,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龙琼芳;曾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