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凤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小儿肠炎患者110例,将110例急性小儿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掌握健康知识情况及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R-2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VEGFR-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VEGF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0.05)。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MVD分别为(32.4±10.58个/HP、10.82±3.98个/HP),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MV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0.01)。结论联合检测VEGFR-2、MVD可判断预后及了解侵袭转移的程度。
作者:李智信;谢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58例产妇舒适度提高,平均住院5.5天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剖宫产后立即实行相应的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防止产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患有重型手足口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重型手足口病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西医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疱疹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水平复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足口病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患有重型手足口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艾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于本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d、3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兰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在医学院校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在教学质量监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我系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作者:吴继军;米宁;燕颖军;李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Thecoma of theovary)为女性间叶细胞瘤,主要由脂质与卵泡膜内层细胞相似的瘤细胞构成的卵巢间质肿瘤,仅占卵巢肿瘤的0.5%~1%。多为良性肿瘤,<2%~5%可发生恶变,发病平均年龄为53岁,瘤细胞主要产生雌激素。
作者:李苓妙;闫西红;杨俊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并发症情况,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心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28例,有效26例,10例出现并发症情况,总有效率为84.38豫;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33例,有效30例,1例出现并发症情况,总有效率为98.44豫。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为(70.26±4.78)分,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为(92.37±6.54)分,<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发症情况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常见的病症,但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选择实际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肿瘤化疗药物在实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通过找出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医院的医疗系统平台,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这3年来45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情况,回顾统计病案中记录的不良反应观察表,并观察记录好病情严重特征变化规律。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主要为消化系统,大多表现为恶心、脱发等,这与化疗药物的品种相关。结论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概率较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这是避免不了的,只能通过一些处理措施,降低受伤害的程度。这就要从各方面影响因素来判断分析,制定出佳的方案治疗,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陈超庭;杨兰平;黄汉生;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优良处,以及危重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方法对医院ICU危重患者选用深静脉进行穿刺留置导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对保护外周血管有很大好处,对中心静脉导管良好有效的维护,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结论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留置深静脉管时间的长短和安全,与我们对导管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徐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科学化护理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月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相关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按照常规护理方式接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化学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状况,主要包括睡眠质量、舒适度及疾病不确定感。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无不满意患者,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运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70豫~80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75豫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40豫以上[2]。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现综述近几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时机的选择、康复体位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康复心理护理等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荣;郭春莲;侯四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其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缺陷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近些年来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胥娟;唐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1个月,研究组MMSE显著高于对照组,<0.05,Fugl-Meyer及Barthel没有显著差异,跃0.05;训练后3个月,研究组MMSE、Fugl-Meyer及Barthe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作者:晏梓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测评注射是使用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防护以及诊治妇产科感染的安全以及有效的情况。方法依照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文献的指导要求进行临床上的对比观察,使用无规律的对比方式,比较注射使用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次,1次/12h(轻度),1.5g/次,1次/8h(中度)以及3.0g/次,1次/8h(重度),防护诊治妇产科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患者的治愈率占实验组全部患者的54.58%(262/480)比对照组的51.87%(249/480),两组实验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实验的效率为91.87%(441/480)以及91.04%(437/480),细菌的清除比率分别为85.2%(409/480)以及81.45%(391/480),(>0.05),在临床探究的过程当中没有发现实验时所用的药物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危害。结论注射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防治以及诊治妇产科感染以及术后防治感染是一种既安全有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怀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缩宫素的不同使用方法对产妇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给予注射10 U缩宫素,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给予注射20 U缩宫素,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0.05),但观察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缩宫素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缩宫素的不同用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疗效。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治疗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感染、血栓栓塞例数等指标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导管栓塞率和局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从中得出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小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局部感染率和血栓栓塞率。组间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治愈效率。
作者:吴红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牙根纵裂是临床较为严重的一种牙科疾病,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其好发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临床导致牙根纵裂的因素有很多,早期临床诊治的难度比较大。下面本研究主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病因学的角度对牙根纵裂的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临床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合理用药指导,从而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一种全新模式的药学服务。众所周知,药品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与意义巨大,药品使用安全与规范与否对不良事件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而用药信息的安全与准确则与药学服务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药学服务模式成为了用药安全与准确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1]。综合性医院在医院规模建设与学科发展中不同于基层专科医院,涉及的学科多,病种复杂,无论是门诊患者而是住院患者,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作用,是每一位药学服务人员面对的现实问题。
作者:李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其中重症肺炎组29例、普通肺炎组31例,进行PSI评分;然后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中PCT及CRP水平进行分析,并研究PCT、CRP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间PCT、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PCT、CRP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随病情加重,PCT、CRP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可作为PSI评分的补充,而PCT可以更好的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
作者:邱鸣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