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

吴红群

关键词: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治疗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感染、血栓栓塞例数等指标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导管栓塞率和局部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从中得出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小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局部感染率和血栓栓塞率。组间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治愈效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VEGFR-2、MV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R-2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 VEGFR-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VEGF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0.05)。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MVD分别为(32.4±10.58个/HP、10.82±3.98个/HP),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 MV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0.01)。结论联合检测VEGFR-2、MVD可判断预后及了解侵袭转移的程度。

    作者:李智信;谢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10月本科室收治的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采取普通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及患儿配合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88.24%)、患儿配合率(94.12%);普通护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67.65%)、患儿配合率(52.94%),可以看出观察组满意度和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加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家长满意度、患儿配合率,能使患儿身心健康早日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海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在护理上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性(<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32±3.14)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7±4.11)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某医院神经外科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施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护理患者院正确放置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早发现再出血;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无污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或脱落。结果56例患者,除2例后遗症、1例死亡外,其53余例均恢复良好,无1例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术后观察病情,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友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和总结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0.0%(36/4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结论通过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桃花;林海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产妇产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并观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认知、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以疼痛的0、1、2、3级分级为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疼痛情况。结果经过产后护理,两组患者产后的疼痛程度都有所减轻,观察组0、1、2、3级的疼痛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产后疼痛,保持产妇产后心情舒畅,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目的: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作者:杨秀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对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在改善症状及减少尿蛋白、降血糖方面的疗效,对其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饮食控制及基础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助阳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助阳解毒通络汤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w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尿蛋白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05)。治疗组治疗尿蛋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降血糖作用(<0.01),组间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解毒通络益肾法,从而证明消渴肾病邪伏膜原理论的正确性及治疗上应用导邪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诊治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韩香莲;南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并发症情况,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心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28例,有效26例,10例出现并发症情况,总有效率为84.38豫;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33例,有效30例,1例出现并发症情况,总有效率为98.44豫。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为(70.26±4.78)分,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为(92.37±6.54)分,<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发症情况是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常见的病症,但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循证护理理念对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循证护理理念在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方面上影响。方法与传统管理理念相比较,研究循证护理理念被引入手术消毒器械质量管理后,手术器械消毒、锐器损伤等的质量和发生率。结果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引入手术器械消毒工作后,手术器械消毒质量明显比传统理念质量提高,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明显升高,消毒质量缺陷和锐器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循证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并且可以保证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高效、愉悦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作者:蔡亚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作者:凌飞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时的效果展开分析,以便于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ESR、CPK、肌力、肌肉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仅采用西药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在术后的相关指标较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

    本文介绍1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失眠情志因素是其主要病因。治宜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用更增强其疏肝解郁,用以上方药治疗3个月,失眠告愈。上药均具有养心开郁,安神定志的功效,用治肝郁气滞之失眠每收良效。

    作者:曹国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诊断

    目的:探讨与分析肿瘤科临床上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临床治疗之前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继续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对每个患者的检测结果动态时间-信号强度的曲线进行判断和分析,探讨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所有结果均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进行判读,47例患者中,其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情况如下院玉型患者0例,占总数的0.00%;Ⅱ型患者4例,占总数的8.51%;芋型患者43例,占总数的91.49%。其中早期强化阈值>90.00%的患者有41例,占总数的87.23%;≤90.00%的患者6例,占总数的12.77%。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科临床上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志颖;陶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围产期肺栓塞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期肺栓塞(PTE)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治预防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的12例围产期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产期PTE患者存在易患因素,以长时间卧床为常见,其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早期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围产期PTE发病率高,易误诊,应早期、积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

    作者:蒋洁菡;朱锦琪;刘胜岗;彭毅强;杨红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者在科室管理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通过梳理护理管理者在具体科室中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完成日常护理任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形成护理管理体系,在管理水平上,应从组织者入手形成高超管理体系,从护理任务入手形成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护理管理者文化修养内涵,并能够有较强的科室协调能力。现代医护管理体系中,以具体科室的不同特色为基础点,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管理者,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满足患者需求的前提,对于科室护理工作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同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采用常规进行护理,2组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护理体会进行整理。结果1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为11例,有效的13例,无效4例;2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21例,有效的7例,无效0例。1组护理后满意的7例,满意度一般的9例,不满意12例;2组护理后满意的19例,满意度一般的8例,不满意1例。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吴计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HIV/TB双重感染患者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干预研究进展

    HIV/AIDS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常合并各种感染,尤以合并TB感染为常见。本文对HIV/AIDS患者合并TB感染的现状、相互影响机制、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综述,大量的研究证明,HIV/AIDS患者合并TB感染,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加快疾病的进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双重感染,以及适度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和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力度、同时深入开展“四免一关怀”等国家政策,可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和延长寿命,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快速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高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产科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探索临床中产科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6月住院并接受治疗的产科中在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36例产后出血为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妊高症的发生率,通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妊高症上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破裂以及DIC均为子宫切除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结论胎盘因素是造成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重要原因,临床中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检测,提高检出率,从而降低子宫切除术。

    作者:马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11年1月~2013年11月肿瘤放疗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心理、饮食指导、放疗环境、放疗并发症、放疗结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通过对肿瘤放疗患者采取全面、细致、有效的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满意率较高。

    作者:肖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