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妇产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王玉凤

关键词:产妇产后, 疼痛, 护理干预,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并观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认知、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以疼痛的0、1、2、3级分级为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疼痛情况。结果经过产后护理,两组患者产后的疼痛程度都有所减轻,观察组0、1、2、3级的疼痛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产后疼痛,保持产妇产后心情舒畅,促进母婴健康。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产后康复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24h内下床活动、术后12h排气、术后5h内自主排尿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阴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配合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发作次数和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高娜;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双胎之一无心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双胎之一无心畸形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3例双胎之一无心畸形,均为单羊膜囊双胎,其中两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脐带缠绕。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能更清楚观察无心畸形的形态及血流方向,了解尤其是单羊膜囊之一无心畸形的脐带缠绕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作者:喻勇;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价值评价

    目的:评价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表)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HAMD评分及ADL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石郁喜;孙为生;朱秀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3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与护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率,挽救患者生命。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36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急救与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及时、全面的急救护理,大部分患者均抢救成功,20例痊愈,13例好转,2例转至外科行手术治疗,仅1例死亡。结论规范及时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是挽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的关键,并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浓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评价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对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共6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0.05)。结论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办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向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孤星关节炎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1例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10例痊愈,12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薛舒怡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腺癌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降低患者不适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式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按照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行雾化吸入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研究组44例患儿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症改善用时、治疗后临症评分、住院用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症改善用时及住院用时均比对照组短,且治疗后临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55%少于对照组的20.45%,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陈千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小儿疝气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0.05)。结论小儿疝气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结构分析及建设策略

    在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之路上,疾病预防控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面对各类型的疾病预防控等医学问题,国际上早已成立了专项机构来进行研究与控制,相对而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的结构不够系统,针对这一领域的建设还需要夯实根基。本文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结构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针对具体的建设目标给出相应的执行策略,以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吕忠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泌尿系统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9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疑为ESBLs的细菌样本采用头孢复合试纸进行鉴定。结果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6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5.1%;肠球菌属16.4%;肺炎克雷伯菌10.5%;铜绿假单胞菌7.4%;鲍曼不动杆菌3.4%,奇异变形菌属2.9%,绝大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比较大的耐药性,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的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CTA示两侧颈内动脉发育不全1例

    两侧颈内动脉缺损还是很少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畸形,在临床上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体检发现动脉瘤后发现本病。我们发现这例两侧颈内动脉发育不全合并有动脉瘤,动脉瘤发生多由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后引起,正好本例表现为左侧后交通比较发达,血运大所致。脑血管CTA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而且对本病可以很好的明确诊断,可作为两侧颈内动脉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丁玉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妇产科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目的:测评注射是使用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防护以及诊治妇产科感染的安全以及有效的情况。方法依照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文献的指导要求进行临床上的对比观察,使用无规律的对比方式,比较注射使用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g/次,1次/12h(轻度),1.5g/次,1次/8h(中度)以及3.0g/次,1次/8h(重度),防护诊治妇产科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患者的治愈率占实验组全部患者的54.58%(262/480)比对照组的51.87%(249/480),两组实验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实验的效率为91.87%(441/480)以及91.04%(437/480),细菌的清除比率分别为85.2%(409/480)以及81.45%(391/480),(>0.05),在临床探究的过程当中没有发现实验时所用的药物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危害。结论注射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防治以及诊治妇产科感染以及术后防治感染是一种既安全有有效的药物。

    作者:陈怀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内窥镜下行隆胸奥美定取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治疗奥美定隆胸的临床方法。方法自2011~2014年本科室共收治27例奥美定注射隆胸的患者,共52只乳房,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明确注射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等情况,在腋下做切口,在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术。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创口愈合可,无不良反应。结论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可在直视下了解周围组织浸润的程度,切口隐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微微;董士华;杨秀英;邵弘;曲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均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血糖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明显较低(<0.05);且仅7例(7.61%)患者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少。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项目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量表、抑郁量表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得分情况,其中健康教育效果主要根据饮食健康、疾病知识和康复认知这三个指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得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肠造口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原因,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制订防治措施。结果2例患者术后10w出现造口狭窄,4例患者出院2w随访发现造口周围皮肤炎,3例患者术后3d出现造口黏膜水肿,1例患者术后2d出现造瘘口渗血,通过细心的治疗和护理以上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我院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临床经验,将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低,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茜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8月~2014年5月1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和疤痕小等优点。

    作者:唐甲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后1个月,研究组MMSE显著高于对照组,<0.05,Fugl-Meyer及Barthel没有显著差异,跃0.05;训练后3个月,研究组MMSE、Fugl-Meyer及Barthe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作者:晏梓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