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信;谢蓉
miRNA的正常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机能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至关重要。近,科学家们发现尽管人体血液中存在大量核糖核酸酶(RNA酶),但在健康人和患者的细胞外血液中均存在着游离的miRNA。大多数这些循环miRNA被包含于与脂质或脂蛋白复合物之中,如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微泡(microvesicles)、外来体(exosomes)等,因此在血液中能耐RNA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癌症患者血液中的循环miRNA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本篇文章总结了一些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诊断、预后及治疗意义的miRNAs,同时期待更多关于循环miRNA分泌和纳入机制的研究。
作者:曾吉祥;龚远林;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两侧颈内动脉缺损还是很少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畸形,在临床上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体检发现动脉瘤后发现本病。我们发现这例两侧颈内动脉发育不全合并有动脉瘤,动脉瘤发生多由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后引起,正好本例表现为左侧后交通比较发达,血运大所致。脑血管CTA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而且对本病可以很好的明确诊断,可作为两侧颈内动脉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丁玉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理排便、口腔、饮食、皮肤方面恢复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通过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情况可知,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2例,发生率为48.8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为32.14%。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科学、系统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本病致残、致死率的效果。
作者:林海琳;徐桃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行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对产妇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由专业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即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吉文红;沈宽芳;吴要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某医院神经外科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施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护理患者院正确放置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早发现再出血;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无污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或脱落。结果56例患者,除2例后遗症、1例死亡外,其53余例均恢复良好,无1例颅内感染发生。结论术后观察病情,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友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医疗费用耗损大和致生产力丧失的疾病。主要致病机制是吸入有害颗粒和气体引起增强的持续的异常炎症反应,吸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氧化应激、自身免疫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秦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治疗奥美定隆胸的临床方法。方法自2011~2014年本科室共收治27例奥美定注射隆胸的患者,共52只乳房,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明确注射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等情况,在腋下做切口,在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术。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创口愈合可,无不良反应。结论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可在直视下了解周围组织浸润的程度,切口隐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微微;董士华;杨秀英;邵弘;曲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子宫肌瘤孕妇同时行剖宫产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8例妊娠并发子宫肌瘤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单纯行剖宫产的孕妇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及术后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时行肌瘤切除组手术所用的时间比对照组长,<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时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风险小,手术效果确切。
作者:马清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现阶段休克的研究重点。它处于休克末期,病死率每日攀升。本病的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如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容易降低FCD密度,线粒体功能失衡容易引发休克或者是多器官功能衰退等预后不良;顽固性低血压阻滞人体器官的灌流等,这些都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为此,本文将对重症难治性休克多个发生机制展开论述。
作者:唐安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提升的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8月我院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患者300例,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及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于护理期间共发生10起护患纠纷,具体纠纷发生概率为8%。其中对于临床护理完全满意103例,对于临床护理基本满意33例,对于临床护理不满意14例,其临床护理满意率高达90.67%;相比较常规组150例患者于护理期间共发生49起护患纠纷,具体纠纷发生概率为30%。其中对于临床护理完全满意66例,对于临床护理基本满意30例,对于临床护理不满意54例,其临床护理满意率为64.00%。即质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护理质控在护理管理中提升的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有效性显著。
作者:方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抢救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后)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实施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前)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出血停止时间、急救费用、护理满意率及死亡率。结果通过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干预后,研究组出血停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急救费用对比无明显差异(>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3%(<0.05)。结论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出血停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十分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并观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认知、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以疼痛的0、1、2、3级分级为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疼痛情况。结果经过产后护理,两组患者产后的疼痛程度都有所减轻,观察组0、1、2、3级的疼痛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产后疼痛,保持产妇产后心情舒畅,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针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双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Y型钢板、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的有效性结论。结果经过手术及术后随访1年发现院观察组优14例,良12例,合格3例,优良率89.66%。对照组优12例,良10例,合格6例,差3例,优良率70.97%;两组优良率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对肱骨髁间骨折中有良好成效,为早期患者功能恢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谭叙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近年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但是目前PPCI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尽管PPCI通常可以使心外膜阻塞血管恢复正常血流,但是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并没有完全恢复。研究显示这可能是由于微小血栓阻塞血管远端引起微循环障碍的结果。基于这种认识,许多装置被发明并用于尝试减少远端微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终的心肌灌注。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STEMI治疗指南提出院血栓抽吸应该被考虑列入STEMI的常规治疗[1]。但是,2013年欧洲心脏病会议报告了TASTE研究[2]。该研究提出院在STEMI患者中血栓抽吸对30d全因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并发表于ESC新闻和心脏病服务网站头版头条,引发对血栓抽吸疗效的争议。因此本文重点在于探讨血栓抽吸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玉平;张彤;桂正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8月~2014年5月1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和疤痕小等优点。
作者:唐甲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肠道门诊收治的27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疫情资料展开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出细菌性痢疾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职业构成多为干部职员、学生、农民等,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临床诊断出仅有1~14个/HP的有147例、有15~49个/HP的有92例,高于50个/HP的有37例,血常规检查结果为194例患者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白细胞计数高达(11±5)×109/L。结论细菌性痢疾属于夏秋季多发传染病,需加强对农民、学生、职员等高发人群的痢疾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做好该病的预防、控制。此外,临床需严密监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新动态特征,以便于为临床研究该疾病提供更多诊疗依据。
作者:尚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长期鼻饲患者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长期鼻饲的我院老年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中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施行鼻饲相关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60.00豫),试验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43.33豫),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6.67豫)高于对照组(53.33%),<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老年长期鼻饲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等相关不良结局,改善患者结局,可于合理范围内考虑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预后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并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甘叶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舒适分娩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初产妇12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3%,对照组中自然分娩率为50%,经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在自然分娩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但两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跃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影响初产妇的分娩方式,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作用。
作者:符军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的尿标本对尿红细胞的位相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血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因肾小球病变致病的患者50例,非肾小球病变致病的患者50例,分别去两组患者的晨尿、随机尿和新鲜尿的样本,通过相差显微镜对标本的红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分析每一种尿液标本的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结果在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方面,晨尿、随机尿以及新鲜尿的灵敏度分别是72%,82%,86%,特异度分别是78%,90%,94%,准确度分别是74.9%,84.2%,89.9%。结论在血尿的成因方面,晨尿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时应该尽量避免选择晨尿作为样本,新鲜尿的价值更高。
作者:兰贵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