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邱鸣磊

关键词: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肺炎严重指数, 社区获得性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其中重症肺炎组29例、普通肺炎组31例,进行PSI评分;然后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中PCT及CRP水平进行分析,并研究PCT、CRP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间PCT、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PCT、CRP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随病情加重,PCT、CRP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可作为PSI评分的补充,而PCT可以更好的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POEMS综合征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极易误诊误治,及早诊断、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报道1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孙丽敏;曹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多囊肾患者不同肾功能阶段的护理措施分析及体会

    目的:分析多囊肾患者不同肾功能阶段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不同肾功能阶段的多囊肾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1例慢性肾衰竭多囊肾患者并发高血压,1例出现肉眼血症,3例尿毒症晚期患者行移植术,1例出现肉眼血症。结论针对多囊肾患者不同肾功能阶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琼;周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水胶体敷料的临床应用进展

    本文综述了水胶体敷料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水胶体敷料在湿性愈合原理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伤口敷料。此类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敷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新型敷料所提供的密闭环境能够有效保留伤口渗液,提供伤口快速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应用于各期压疮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率82.4-100%。胶体敷料可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局部低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缺氧症状,加快渗液的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所以防止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对于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特别是PICC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近年来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急性皮肤挫擦伤,湿疹患者,在小儿皮牵引及颈托的应用及气管切开护理中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会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中心血站静脉采血的2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我站自制问卷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采血人员主要表现为潜在紧张心理,占73.0%,另包括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极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结论针对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缓解采血人员紧张心理,减轻疼痛,提高静脉采血护理质量。

    作者:穆华;李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比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需要实施二次剖宫产术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给对照组采用单纯连续性硬膜外麻醉(CEA)进行麻醉,对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肌松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在麻醉之后10 min,观察组的低血压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CSEA进行麻醉,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美沙酮所致低血钾2例报告

    美沙酮在1937年由德国化学家发明,药理作用在性质上与吗啡相同,具有镇痛作用,可产生呼吸抑制、缩瞳、镇静等作用。与吗啡比较具有作用时间较长,不易产生耐受性及药物依赖性低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美沙酮具有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效作用,是目前治疗海洛因依赖首选药物。我院于2014年3月收治1例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间,因服用美沙酮所致低钾血症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内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现状

    手足口病患儿从消毒隔离、皮肤黏膜、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用药、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手足口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借鉴,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用蛋白芯片法检测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法测定测定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分别测定胰腺癌的患者(病例组60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60例)的CA199和CA242水平。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例组CA199和CA24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玉期和Ⅱ期患者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芋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检测CA199和CA242有利于胰腺癌临床诊断,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一项筛选指标。

    作者:林鼎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11年1月~2013年11月肿瘤放疗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心理、饮食指导、放疗环境、放疗并发症、放疗结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通过对肿瘤放疗患者采取全面、细致、有效的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满意率较高。

    作者:肖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护理操作,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患者肿瘤所有缩小,瘤体明显缩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实施护理措施时,应严格控制各项护理内容,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各项处理措施。

    作者:王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小儿肠炎患者110例,将110例急性小儿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5例小儿肠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掌握健康知识情况及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家长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肝癌是世界第5大常见癌症,以其高致死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而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未明确[1]。而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同样在肝癌组织中发现了一群能显著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并影响肿瘤复发、转移及耐药性的一类细胞,即肝癌干细胞(LCSCs)。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 s,LCSCs)概念的提出,为肝癌的认识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文即今年来对于肝癌干细胞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潘澄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诊断

    目的:探讨与分析肿瘤科临床上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肿瘤科2012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临床治疗之前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继续进行检查和诊断,并对每个患者的检测结果动态时间-信号强度的曲线进行判断和分析,探讨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所有结果均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进行判读,47例患者中,其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情况如下院玉型患者0例,占总数的0.00%;Ⅱ型患者4例,占总数的8.51%;芋型患者43例,占总数的91.49%。其中早期强化阈值>90.00%的患者有41例,占总数的87.23%;≤90.00%的患者6例,占总数的12.77%。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科临床上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影像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志颖;陶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断肠草中毒的护理综述

    阐述什么是断肠草、断肠草的药理作用及毒性、断肠草中毒的机制、中毒的临床特点、中毒的救治及护理措施。

    作者:宋伟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目的:探究与分析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70.00%,健康教育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组间相比差异显著(=4.57,<0.05)。常规护理组与健康教育组,分别有18例、27例患者完全按照医嘱服药,并积极参加康复锻炼,服药依从性分别为60.00%(18/30)、90.00%(27/30),组间相比差异显著(=4.26,<0.05)。结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可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可作为一种理想护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陈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的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的上肢外伤患者56例,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R组(单独使用罗哌卡因药物麻醉组)和D组(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药物麻醉组)。R组的28例患者麻醉时直接注射0.5豫的罗哌卡因25 ml。D组的28例患者麻醉时采用复合型药物进行麻醉,患者注射0.5豫的罗哌卡因25 ml和12.5μg的右美托咪定溶液。分别在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的30 min(T2)和手术结束(T3)后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氧饱和度(SpO2)。并且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的阻滞效果和麻醉效果。结果 R组患者的心率在T1~T3时明显高于D组,D组的MAP在患者麻醉过后与R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 D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R组的时间,并且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的并发症均不明显。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明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配合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发作次数和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高娜;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巨乳头性结膜炎采用高频治疗仪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对巨乳头性结膜炎采用高频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57例,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无明显效果,均采用高频治疗仪展开1~3次高频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结果本组57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其中36例患者1次治疗成功,19例患者2次治疗成功,2例患者3次治疗成功。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剧烈的眼痛,部分患者有轻微的刺痛感,且均未发送结膜充血现象,经2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巨乳头性结膜炎采用高频治疗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干预,有利于其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昕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新进展体会

    从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急救、溶栓治疗、一般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新进展要点。

    作者:杨春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尽管近来在化疗药上取的了很多进步,但是对于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治疗预后仍然很差,就过去20年而言,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进行手术切除为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它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同时术后的患者显示出了长期的治疗效果,而CT,PET,MRI在探查大的肝转移瘤上有相似的敏感性,然而MRI更擅于探知厘米级以下的肝转移灶,特别是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结合时效果更显著[1]。

    作者:黄飞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