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沙酮所致低血钾2例报告

张亚莉

关键词:美沙酮, 低血钾, 海洛因依赖脱毒, 维持治疗, 海洛因依赖者, 药物依赖性, 现报道如下, 作用时间, 镇痛作用, 药效作用, 药理作用, 吗啡, 呼吸抑制, 低钾血症, 脱毒期, 耐受性, 化学家, 镇静, 患者, 发明
摘要:美沙酮在1937年由德国化学家发明,药理作用在性质上与吗啡相同,具有镇痛作用,可产生呼吸抑制、缩瞳、镇静等作用。与吗啡比较具有作用时间较长,不易产生耐受性及药物依赖性低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现美沙酮具有治疗海洛因依赖脱毒和替代维持治疗的药效作用,是目前治疗海洛因依赖首选药物。我院于2014年3月收治1例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期间,因服用美沙酮所致低钾血症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深静脉置管在ICU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优良处,以及危重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方法对医院ICU危重患者选用深静脉进行穿刺留置导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对保护外周血管有很大好处,对中心静脉导管良好有效的维护,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结论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留置深静脉管时间的长短和安全,与我们对导管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徐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产妇产后疼痛的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并观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认知、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护理干预,以疼痛的0、1、2、3级分级为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疼痛情况。结果经过产后护理,两组患者产后的疼痛程度都有所减轻,观察组0、1、2、3级的疼痛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产妇产后疼痛,保持产妇产后心情舒畅,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讨论研究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患有近视的少年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大致为8~17岁,将这50例患者归为实验组,对组内患者使用角膜塑形镜期间的视力、角膜的屈光度和宽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结构等的变化作详细记录并统计分析,其中37例患者于白天配带,其中患者的近视度数为-1.11~-5.43 D;剩余的13例患者于夜间配带,其中患者的近视度数为-5.26~-9.15 D[1]。与此同时随机选取相同数量的同时期佩戴有普通框架眼镜的少年儿童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其年龄大致分布于8~19岁,且对于组内患者2年间的眼轴变化做详细记录。结果在医务人员观察的这5年期间,实验组中的患者的视力度数有所减小且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也有所增大,其中夜间配带塑形镜的患者近视度数降低大致为-2.56~-2.64 D,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数目大致为0.23~0.31 mm;其中白天配带塑形镜的患者近视度数降低大致为-1.64~-3.44 D,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数目大致为0.14~0.21 mm。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在配戴塑形镜后也有所增大。与此同时对照组中的患者其两年间眼轴长度增大值<为实验组患者的2倍多。并且实验组中的患者其裸眼视力也有所提高,且提升程度不一。实验组中患者在配带角膜塑形镜的五年间其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未发生巨大变化(>0.05)。且在研究进行期间未发现患者出现角结膜并发症。结论在医生的规范正确的指导下合理配带角膜塑形镜,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且对其裸眼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相对普通框架眼镜来说还能够有效控制眼轴长度的增大。且长期佩戴塑形镜并不会对患者的角膜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作者:贺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广西金花茶水提取物对小鼠皮肤光老化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金花茶提取物对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紫外光灯照射KM小鼠,建立光老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金花茶提取物,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形态,测定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各剂量金花茶提取物均能有效提高光老化小鼠皮肤中SOD活力(<0.05)、降低MDA含量(<0.05)、增加羟脯氨酸含量(<0.05),且能显著减轻小鼠皮肤组织受损程度。结论金花茶提取物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且大剂量优于小剂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防止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王桥妹;吴君相;吴建兰;黄运;马卓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断肠草中毒致长QT综合征1例

    断肠草又名钩吻,是一种毒性极强的中草药,中毒时主要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如抢救不及时,患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我科成功救治了1例断肠草中毒致呼吸骤停的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文斋;张婷;钟德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泌尿系统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9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疑为ESBLs的细菌样本采用头孢复合试纸进行鉴定。结果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6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5.1%;肠球菌属16.4%;肺炎克雷伯菌10.5%;铜绿假单胞菌7.4%;鲍曼不动杆菌3.4%,奇异变形菌属2.9%,绝大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比较大的耐药性,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的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00例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检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2008年2月~2014年1月100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心脏畸形的胎儿进行随访确诊和尸体解剖,对心脏的主要结构及畸形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法洛四联症9例,大动脉转位13例,单纯继发孔型大房缺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三尖瓣裂2例,左心室发育不良11例,单心房、单心室14例右室双出口3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8例,主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狭窄、闭锁3例,心脏横纹肌瘤5例,冠状动脉漏1例,合并心外畸形59例,其中唇腮裂18例,脊柱裂4例,双侧脑室扩张、脑积水7例,颈淋巴管水囊瘤18例,无脑儿2例,腹壁缺损1例,多指多趾8例,并指1例。结论胎儿超声是无创伤性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重要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对临床正确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晓青;李红玲;刘金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5例,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治疗及护理,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0.05),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作者:聂艳;曹辉;秦晓晓;韩雅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Lipofilling在乳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近,lipofil ing正在作为整形技术的一部分或独自作为乳腺癌手术后修正乳腺缺陷和不对称的技术。其疗效、安全性和技术程序因不同的机构和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而不一样。我们现在提供一篇文献综述和观点集中于这种技术在乳腺癌重建方面的应用。

    作者:谈才文;王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性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合理用药指导,从而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一种全新模式的药学服务。众所周知,药品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与意义巨大,药品使用安全与规范与否对不良事件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而用药信息的安全与准确则与药学服务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药学服务模式成为了用药安全与准确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1]。综合性医院在医院规模建设与学科发展中不同于基层专科医院,涉及的学科多,病种复杂,无论是门诊患者而是住院患者,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作用,是每一位药学服务人员面对的现实问题。

    作者:李彬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胃肝样腺癌

    通过对胃肝样腺癌临床上的发病现状,病理学上的组织特点、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治疗的探讨,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早期的诊疗率。现本文就胃肝样腺癌在病理学上的组织特点及在临床上的研究现状作此综述。

    作者:窦龙涛;李兴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供应室消毒管理对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目的:分析供应室消毒管理对院内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和我院300名医院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上半年供应室未采取消毒管理,下半年开始采取供应室消毒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几率以及上半年和下半年医院工作人员发生感染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2.14%,对照组为9.6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下半年医院工作人员感染几率为1.33%,上半年为4.67%,下半年和上半年医院工作人员感染几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重新划分功能分区、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培训可以有效加强供应室消毒管理,降低院内感染几率。

    作者:黄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配合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发作次数和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高娜;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ICU患者家属焦虑症状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相关护理效果,探讨一个较好的护理方案。方法对收集的47例ICU患者家属的病心理焦虑程度进行记录,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结果心理治疗是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案例所有家属的焦虑症状都取得明显好转治。结论应结合ICU患者家属心理焦虑的程度适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尽快缓解家属的焦虑症状,同时也可以维持长期疗效,还要着重解决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这样对ICU患者的康复也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究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中清洗复用医疗器械的相关方法、注意要求以及重要性。方法在万方、知网以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大量资料后综合开展本研究,以提升复用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结果在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医疗器械可促使医疗器械清洗质量达到标准与规范要求、对物资与人员消耗予以节省、简化去污流程与步骤、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对医院感染予以控制。结论消毒供应室需对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予以集中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事件,并节省医疗成本,增强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陆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讨论

    目的:分析并研究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行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对产妇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由专业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即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吉文红;沈宽芳;吴要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阻滞对BIS引导下的小儿全身麻醉减少七氟醚用量及减轻术后行为学改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在BIS导向的小儿全身麻醉中复合外周神经阻滞是否会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同时促进术后患儿的恢复。方法选择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院实验组七氟醚全麻合并神经阻滞组(40例)与对照组七氟醚全麻合并芬太尼组(40例),术中均不使用肌松药物以及其它镇静药物,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指导下,研究术中小儿平均七氟醚(Sevon)的用量,比较手术后小儿麻醉的苏醒质量及术后不良行为学的改变。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整个麻醉过程中七氟醚的平均用量SEVOn明显小于对照组(<0.05)见表1,停药到拔出喉罩的时间(T1)及停药到睁眼的时间(T2)也大大缩短(<0.05),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喉痉挛等麻醉并发症也显著减少见表2,麻醉苏醒质量明显提高。为突出的是对患儿术后24h、1个月进行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分,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结论实验组七氟醚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术中明显减少了七氟醚的用量,提高了苏醒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术后不良行为学的改变。有利于患儿早期康复,相对减少了患儿的治疗费用,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敏;寻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分组,就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n=50)与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例干预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物质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并发症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临床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春秀;吴梅香;王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及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7.54%,病死率11.46豫;真菌培养阳性者58例次,共检出82株真菌,酵母菌69株(占84.15%),霉菌9株,(占10.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64.63%)、消化道(占23.13%)、口腔(占8.84%)多见;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人选的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因素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0.05)。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三因素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肺部、消化道、口腔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感染占首位,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治疗无效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永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内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现状

    手足口病患儿从消毒隔离、皮肤黏膜、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用药、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手足口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借鉴,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