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姨
目的:评价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老年急腹症临床特征,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护理措施为院急诊分科、治疗护理、对症护理、综合干预。结果送院时临床表现院多见弥漫性腹膜炎体征、休克,获取指标包括体温、HB、中心静脉压、血清水电解质水平、总蛋白与蛋白;诊断情况院12h内即明确诊断23例,病史与终诊相符8例,典型临床表现28例,辅助诊断32例、病理诊断24例,与拟诊相符50例;死亡3例,并发7例,住院时间4~37d,平均(13.4±5.3)d,引流时间2~15d,平均(5.3±2.7)d/支。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症状表现多不典型,获取病史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诊断更依赖于辅助诊断技术;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差异较大,应制定个体化护理内容,统一护理管理标准,提高监护、急诊护理效率。
作者:陈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多位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的经验,根据医师的临床反馈,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和讨论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法术前行CT检查准备及心理干预,术后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做好基础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例均取得功能良好的恢复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al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新型的护理措施,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改变早产儿的照顾方式,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从而保障早产儿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由于早产儿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出生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功能低下,其病死率是足月儿的2~4倍,存活者也容易发生脑功能不全、生长障碍、消瘦和体弱多病[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了,但怎样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一直是医护人员探索和努力的方向。研究显示将发育支持护理贯穿于早产儿的生长过程中,观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给早产儿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指导,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龙琼芳;曾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在医学院校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在教学质量监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我系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作者:吴继军;米宁;燕颖军;李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于本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1d、3d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兰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式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按照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行雾化吸入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研究组44例患儿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症改善用时、治疗后临症评分、住院用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症改善用时及住院用时均比对照组短,且治疗后临症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55%少于对照组的20.45%,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陈千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中心血站静脉采血的2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我站自制问卷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对其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采血人员主要表现为潜在紧张心理,占73.0%,另包括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极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结论针对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缓解采血人员紧张心理,减轻疼痛,提高静脉采血护理质量。
作者:穆华;李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光化学疗法(PUVA)也称黑光疗法,是一种治疗某些皮肤疾病的新疗法,治疗原理主要是使用具有光感作用的补骨脂素类药物后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在近十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为更好地应用光化学疗法,必须严格掌握其应用指证及护理要点。
作者:黄金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采用综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逐渐稳定,但研究组数据比对照组更接近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科学、细致的综合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简香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式。方法选择我院48例心胸外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将48例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后者进行常规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关于优质护理管理环境、优质护理管理态度、优质护理管理知识以及优质护理管理行为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关于护理管理环境、优质护理管理态度、优质护理管理知识以及优质护理管理行为的掌握评分分别为(93.4±5.2)、(94.5±5.4)、(95.0±5.5)、(93.7±4.1),对照组分别为(86.5±3.4)、(87.1±5.3)、(88.5±3.9)、(86.2±4.0),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对于提升护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玉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抢救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后)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实施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前)我院收治的5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出血停止时间、急救费用、护理满意率及死亡率。结果通过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干预后,研究组出血停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急救费用对比无明显差异(>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3%(<0.05)。结论优质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出血停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十分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则从建立通畅气道、合理氧疗、预防感染和饮食注意事项方面进行舒适护理。从住院天数和终的治愈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舒适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步骤。
作者:曹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现阶段休克的研究重点。它处于休克末期,病死率每日攀升。本病的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如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容易降低FCD密度,线粒体功能失衡容易引发休克或者是多器官功能衰退等预后不良;顽固性低血压阻滞人体器官的灌流等,这些都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为此,本文将对重症难治性休克多个发生机制展开论述。
作者:唐安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顺铂导致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顺铂导致肾损伤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进行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具体症状的改善情况[1]。结果根据试验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肌酐(92.32±9.98)μmol/L、尿素氮(4.52±0.68)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122.02±24.98)μmol/L、尿素氮(9.65±0.73)μ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0.05)。结论试验组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百令胶囊治疗顺铂导致肾损伤相对于对照组单纯的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临床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侯波;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从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急救、溶栓治疗、一般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新进展要点。
作者:杨春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本文从外科护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存在对于医患之间利益关系的防范、护理工作中质量和安全功能的保障以及外科护理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引起外科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的诱因,后介绍了相关的控制风险的对策。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运用超声设备诊断良性及恶性乳腺结节的效果与作用。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77例乳腺结节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回顾。结果通过临床病理检验,有53例患者的乳腺结节属于良性,其余24例患者属于恶性,超声检查误诊例数仅有1例,超声设备判断恶性以及良性结节的准确概率是98.70%。同时恶性及良性结节患者的Doppler血流信号分布情况、2D超声成像等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区别<0.05。结论运用超声设备为乳腺结节患者进行良恶性检查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应于临床全面普及。
作者:夏明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19例先天愚型伴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术期护理的探讨,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例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总结对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9例患儿经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为100%。无1例患儿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胸闷、胸痛,19例患儿术后3~5d复查心脏彩超发现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结论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咏梅;梁青龙;刘然;冯琳;罗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服务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体现。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7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16%,干预组患者为97.06%,干预组优于常规组患者(<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优于常规组(<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邱莉兰;谢小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检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2008年2月~2014年1月100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心脏畸形的胎儿进行随访确诊和尸体解剖,对心脏的主要结构及畸形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法洛四联症9例,大动脉转位13例,单纯继发孔型大房缺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三尖瓣裂2例,左心室发育不良11例,单心房、单心室14例右室双出口3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8例,主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狭窄、闭锁3例,心脏横纹肌瘤5例,冠状动脉漏1例,合并心外畸形59例,其中唇腮裂18例,脊柱裂4例,双侧脑室扩张、脑积水7例,颈淋巴管水囊瘤18例,无脑儿2例,腹壁缺损1例,多指多趾8例,并指1例。结论胎儿超声是无创伤性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重要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对临床正确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晓青;李红玲;刘金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