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王咏梅;梁青龙;刘然;冯琳;罗丽

关键词:先天愚型, 先心病, 介入封堵术,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19例先天愚型伴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术期护理的探讨,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例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总结对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9例患儿经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为100%。无1例患儿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胸闷、胸痛,19例患儿术后3~5d复查心脏彩超发现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结论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结构分析及建设策略

    在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之路上,疾病预防控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面对各类型的疾病预防控等医学问题,国际上早已成立了专项机构来进行研究与控制,相对而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的结构不够系统,针对这一领域的建设还需要夯实根基。本文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结构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针对具体的建设目标给出相应的执行策略,以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吕忠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阴道镜检查联合冷刀锥切术诊治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冷刀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11月经门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48例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一致者39例(81.25%);不一致者9例(18.75%),其中术后级别升高者7例(1例为宫颈早期浸润癌),级别降低者2例。两种方法病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冷刀锥切术可以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准确率,这一方法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佳组合,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建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内窥镜下行隆胸奥美定取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治疗奥美定隆胸的临床方法。方法自2011~2014年本科室共收治27例奥美定注射隆胸的患者,共52只乳房,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明确注射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等情况,在腋下做切口,在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术。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创口愈合可,无不良反应。结论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可在直视下了解周围组织浸润的程度,切口隐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微微;董士华;杨秀英;邵弘;曲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外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本文从外科护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存在对于医患之间利益关系的防范、护理工作中质量和安全功能的保障以及外科护理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引起外科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的诱因,后介绍了相关的控制风险的对策。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8月~2014年5月1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和疤痕小等优点。

    作者:唐甲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在护理上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愈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性(<0.05);此外,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32±3.14)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7±4.11)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广西金花茶水提取物对小鼠皮肤光老化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金花茶提取物对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紫外光灯照射KM小鼠,建立光老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金花茶提取物,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形态,测定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各剂量金花茶提取物均能有效提高光老化小鼠皮肤中SOD活力(<0.05)、降低MDA含量(<0.05)、增加羟脯氨酸含量(<0.05),且能显著减轻小鼠皮肤组织受损程度。结论金花茶提取物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且大剂量优于小剂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防止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王桥妹;吴君相;吴建兰;黄运;马卓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11年1月~2013年11月肿瘤放疗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心理、饮食指导、放疗环境、放疗并发症、放疗结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通过对肿瘤放疗患者采取全面、细致、有效的舒适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满意率较高。

    作者:肖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所医治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不但能改善患者自身病情,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小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探究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所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后,56例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并将气管套管拔出,11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自行转院治疗,2例因脑疝死亡。结论给予神经外科脑出血且施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排痰护理等综合护理服务,可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并对呼吸道堵塞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月晖;张宏宇;宋玉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微小RNA是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其在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缺陷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近些年来微小RNA在2型糖尿病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胥娟;唐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乳腺纤维瘤围术期健康教育及护理策略探讨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特点,总结针对围术期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术后注意事项、健康宣教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优质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能提高患者耐受性及手术依从性。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结论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7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77.1%,实验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1.4%,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实验组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影响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卵巢肿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威宁;黎果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各选取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循证组,前者给予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严格落实感染预防策略、控制血压、保温为主的临床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注重提高护理预见性、做好环境管理与心理支持,对比临床疗效、患者结局与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活,循证组控制垣显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心功能完全缓解所需透析次数院对照组1次者21例、2次14例、3次5例,循证组1次者24例、2次16例、3次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提高护理预见性,做好环境与心理支持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用,及早缓解心衰。

    作者:刘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消瘿汤联合活血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并观察消瘿汤与活血散结法联合疗法在甲状腺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共计1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来我院就诊,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1、2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1组使用消瘿汤进行治疗,对照2组使用活血散结法实施临床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消瘿汤与活血散结法的联合疗法。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1、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在甲状腺瘤的临床治疗中,消瘿汤与活血散结法联合疗法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强,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杨金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其中重症肺炎组29例、普通肺炎组31例,进行PSI评分;然后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中PCT及CRP水平进行分析,并研究PCT、CRP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间PCT、CR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PCT、CRP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随病情加重,PCT、CRP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可作为PSI评分的补充,而PCT可以更好的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

    作者:邱鸣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85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低血压,1例高血压,2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血,1例血栓形成,无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24%,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假性动脉瘤,2例出血,2例血栓形成,1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6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后很容易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出血、假性动脉瘤、尿潴留、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通过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杨桂萍;马锦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的运用

    基础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中主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对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用创新思维解决护理中的问题的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改善教育方法,培养现代化护理人才成为护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行动指导教学的作用。

    作者:何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435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普外科护理质量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服务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钟阿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讨论研究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2月~2012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患有近视的少年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大致为8~17岁,将这50例患者归为实验组,对组内患者使用角膜塑形镜期间的视力、角膜的屈光度和宽度、眼轴长度以及角膜结构等的变化作详细记录并统计分析,其中37例患者于白天配带,其中患者的近视度数为-1.11~-5.43 D;剩余的13例患者于夜间配带,其中患者的近视度数为-5.26~-9.15 D[1]。与此同时随机选取相同数量的同时期佩戴有普通框架眼镜的少年儿童并将其归为对照组,其年龄大致分布于8~19岁,且对于组内患者2年间的眼轴变化做详细记录。结果在医务人员观察的这5年期间,实验组中的患者的视力度数有所减小且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也有所增大,其中夜间配带塑形镜的患者近视度数降低大致为-2.56~-2.64 D,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数目大致为0.23~0.31 mm;其中白天配带塑形镜的患者近视度数降低大致为-1.64~-3.44 D,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增大数目大致为0.14~0.21 mm。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在配戴塑形镜后也有所增大。与此同时对照组中的患者其两年间眼轴长度增大值<为实验组患者的2倍多。并且实验组中的患者其裸眼视力也有所提高,且提升程度不一。实验组中患者在配带角膜塑形镜的五年间其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未发生巨大变化(>0.05)。且在研究进行期间未发现患者出现角结膜并发症。结论在医生的规范正确的指导下合理配带角膜塑形镜,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且对其裸眼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相对普通框架眼镜来说还能够有效控制眼轴长度的增大。且长期佩戴塑形镜并不会对患者的角膜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安全性和实用性较高。

    作者:贺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