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萍;马锦巧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及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7.54%,病死率11.46豫;真菌培养阳性者58例次,共检出82株真菌,酵母菌69株(占84.15%),霉菌9株,(占10.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64.63%)、消化道(占23.13%)、口腔(占8.84%)多见;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人选的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因素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0.05)。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三因素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肺部、消化道、口腔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感染占首位,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治疗无效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永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研究组采用综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逐渐稳定,但研究组数据比对照组更接近正常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科学、细致的综合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简香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精确放疗是在高清晰度CT或MRI图像基础上的三维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减小照射范围用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进而减轻邻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因此探讨精确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误差并对其控制是保证放疗精确性和局部控制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就精确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误差来源、如何控制误差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金靖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09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疑为ESBLs的细菌样本采用头孢复合试纸进行鉴定。结果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6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5.1%;肠球菌属16.4%;肺炎克雷伯菌10.5%;铜绿假单胞菌7.4%;鲍曼不动杆菌3.4%,奇异变形菌属2.9%,绝大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比较大的耐药性,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的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并进一步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小儿腹泻的机制。方法采用咽拭子培养方法和免疫血清学方法鉴别和诊断患者的肺炎支原体,同时对患儿腹泻标本采取显微镜检查、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以及病原菌常规培养做进一步诊断鉴定,总结分析患儿的年龄特点、腹泻病原菌特点以及腹泻发生率。结果5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47例(9.0豫),用药后继发腹泻175例(33.6豫),合计222例(44.6豫),用药前后合并腹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不同年龄患儿合并腹泻发生率以婴幼儿所占比例大145例(65.3豫),合并轮状病毒和细菌性肠炎的比例也大,共46例,其他组无1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易合并腹泻,以婴幼儿所占比例大,继发腹泻病原菌以轮状病毒和细菌性肠炎为常见,应密切加强对其实验室监测和临床观察。
作者:刘勇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104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脑挫裂伤体积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体积≤50ml,研究组52例患者体积跃50ml,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予以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OC评分及临床结局。结果对照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临床结局比较差异不明显(跃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GOS评分(3.97±0.24)分高于非手术治疗后(2.85±0.22)分,残疾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手术(<0.05)。结论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临床及CT变化予以调整,对病情较重或病情加重予以急诊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福增;孙新国;李光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近,lipofil ing正在作为整形技术的一部分或独自作为乳腺癌手术后修正乳腺缺陷和不对称的技术。其疗效、安全性和技术程序因不同的机构和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而不一样。我们现在提供一篇文献综述和观点集中于这种技术在乳腺癌重建方面的应用。
作者:谈才文;王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近几年中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经治疗前的检测,在我院近几年诊断的210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患儿共计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每组患儿5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护理人员统计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中对照组患儿明显高于试验组患儿。结论对黄疸患儿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丽萍;孙华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产妇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3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附加人性化护理干预,待产妇康复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调查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可知,治疗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率为85.7%,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分娩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不良情绪,保障分娩顺利进行,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朱云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各选取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循证组,前者给予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严格落实感染预防策略、控制血压、保温为主的临床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注重提高护理预见性、做好环境管理与心理支持,对比临床疗效、患者结局与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存活,循证组控制垣显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心功能完全缓解所需透析次数院对照组1次者21例、2次14例、3次5例,循证组1次者24例、2次16例、3次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提高护理预见性,做好环境与心理支持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用,及早缓解心衰。
作者:刘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9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全部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无不满意病例,护理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5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89.8%。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运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翼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巨乳头性结膜炎采用高频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巨乳头性结膜炎患者57例,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无明显效果,均采用高频治疗仪展开1~3次高频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结果本组57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其中36例患者1次治疗成功,19例患者2次治疗成功,2例患者3次治疗成功。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剧烈的眼痛,部分患者有轻微的刺痛感,且均未发送结膜充血现象,经2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巨乳头性结膜炎采用高频治疗仪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干预,有利于其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昕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用蛋白芯片法检测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法测定测定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分别测定胰腺癌的患者(病例组60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60例)的CA199和CA242水平。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例组CA199和CA24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玉期和Ⅱ期患者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芋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检测CA199和CA242有利于胰腺癌临床诊断,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一项筛选指标。
作者:林鼎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鼻气雾剂、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将小儿过敏性鼻炎分为风寒滞肺型、痰饮蕴肺型、脾肾亏虚型以及气滞血瘀型四型进行论治。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近长期疗效。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比较两组跟踪停药1年复发次数,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法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于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克霉唑阴道片和乳酸杆菌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阴道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克霉唑组和乳酸杆菌组,各55例,克霉唑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乳酸杆菌组给予乳酸杆菌胶囊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治疗前阴道pH值变化情况。结果克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高于乳酸杆菌组的83.6%(<0.05);克霉唑组患者瘙痒、疼痛、烧灼感、白带异常、异常分泌物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乳酸杆菌组(<0.05);治疗后,克霉唑组阴道pH值为(3.7±0.7),低于乳酸杆菌组的(4.0±0.5)<0.05)。结论 pH值可作为孕期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辅助诊断指标,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妊娠合并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阴道pH值,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赖足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通过梳理护理管理者在具体科室中应具备的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完成日常护理任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形成护理管理体系,在管理水平上,应从组织者入手形成高超管理体系,从护理任务入手形成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护理管理者文化修养内涵,并能够有较强的科室协调能力。现代医护管理体系中,以具体科室的不同特色为基础点,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管理者,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满足患者需求的前提,对于科室护理工作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相关护理效果,探讨一个较好的护理方案。方法对收集的47例ICU患者家属的病心理焦虑程度进行记录,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结果心理治疗是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案例所有家属的焦虑症状都取得明显好转治。结论应结合ICU患者家属心理焦虑的程度适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尽快缓解家属的焦虑症状,同时也可以维持长期疗效,还要着重解决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这样对ICU患者的康复也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金花茶提取物对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紫外光灯照射KM小鼠,建立光老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金花茶提取物,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形态,测定小鼠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各剂量金花茶提取物均能有效提高光老化小鼠皮肤中SOD活力(<0.05)、降低MDA含量(<0.05)、增加羟脯氨酸含量(<0.05),且能显著减轻小鼠皮肤组织受损程度。结论金花茶提取物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且大剂量优于小剂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防止组织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王桥妹;吴君相;吴建兰;黄运;马卓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肠道门诊收治的27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作研究对象,对其疫情资料展开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出细菌性痢疾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职业构成多为干部职员、学生、农民等,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临床诊断出仅有1~14个/HP的有147例、有15~49个/HP的有92例,高于50个/HP的有37例,血常规检查结果为194例患者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白细胞计数高达(11±5)×109/L。结论细菌性痢疾属于夏秋季多发传染病,需加强对农民、学生、职员等高发人群的痢疾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做好该病的预防、控制。此外,临床需严密监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新动态特征,以便于为临床研究该疾病提供更多诊疗依据。
作者:尚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85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低血压,1例高血压,2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血,1例血栓形成,无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24%,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假性动脉瘤,2例出血,2例血栓形成,1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6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后很容易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出血、假性动脉瘤、尿潴留、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通过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杨桂萍;马锦巧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