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应用分析

李纲;丛风云;杨宏志

关键词:无瘤技术, 腹腔镜进展期, 胃癌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随访结果,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开腹组患者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腹,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两组患者经增强CT等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情况。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开腹组(<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排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无瘤技术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诊疗进展

    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患病率的提高,中医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中医中药治疗等方面论述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汇总了各医家对本病的诊疗经验,以期增进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耿金平;张春艳;张超;吉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评价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老年急腹症临床特征,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护理措施为院急诊分科、治疗护理、对症护理、综合干预。结果送院时临床表现院多见弥漫性腹膜炎体征、休克,获取指标包括体温、HB、中心静脉压、血清水电解质水平、总蛋白与蛋白;诊断情况院12h内即明确诊断23例,病史与终诊相符8例,典型临床表现28例,辅助诊断32例、病理诊断24例,与拟诊相符50例;死亡3例,并发7例,住院时间4~37d,平均(13.4±5.3)d,引流时间2~15d,平均(5.3±2.7)d/支。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症状表现多不典型,获取病史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诊断更依赖于辅助诊断技术;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差异较大,应制定个体化护理内容,统一护理管理标准,提高监护、急诊护理效率。

    作者:陈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对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在改善症状及减少尿蛋白、降血糖方面的疗效,对其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饮食控制及基础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助阳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助阳解毒通络汤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w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尿蛋白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05)。治疗组治疗尿蛋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降血糖作用(<0.01),组间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解毒通络益肾法,从而证明消渴肾病邪伏膜原理论的正确性及治疗上应用导邪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诊治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韩香莲;南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比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需要实施二次剖宫产术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给对照组采用单纯连续性硬膜外麻醉(CEA)进行麻醉,对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肌松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在麻醉之后10 min,观察组的低血压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CSEA进行麻醉,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围手术期秉承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针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武花;闫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目的:讨论多位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的经验,根据医师的临床反馈,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和讨论高髋骨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法术前行CT检查准备及心理干预,术后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做好基础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例均取得功能良好的恢复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ICU患者家属焦虑症状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相关护理效果,探讨一个较好的护理方案。方法对收集的47例ICU患者家属的病心理焦虑程度进行记录,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结果心理治疗是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案例所有家属的焦虑症状都取得明显好转治。结论应结合ICU患者家属心理焦虑的程度适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尽快缓解家属的焦虑症状,同时也可以维持长期疗效,还要着重解决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这样对ICU患者的康复也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所医治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不但能改善患者自身病情,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小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掩饰性治疗

    骨性安氏芋类错牙合指由于上下颌发育不调导致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或对牙合)的一类错牙合畸形。本文仅对骨性安氏芋类错牙合畸形掩饰性治疗的适宜指征及其治疗方法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作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桦;王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足口病的医院内预防控制措施及护理现状

    手足口病患儿从消毒隔离、皮肤黏膜、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用药、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手足口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借鉴,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类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以慢性呼吸道炎症、呼吸道高反应性及呼吸道重塑为特征的综合征。根据近年的研究,不同的地域及不同民族的人群中哮喘的发生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和哮喘易感基因联合作用而激发。而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是哮喘发病及其证候产生的内在基础,体质决定哮喘的易罹性、病机和预后转归。并提出,应该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到哮喘的防治体系中,实现哮喘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欣;王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缩宫素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缩宫素的不同使用方法对产妇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给予注射10 U缩宫素,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给予注射20 U缩宫素,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0.05),但观察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缩宫素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缩宫素的不同用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疗效。

    作者:张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脏外科术后应用CRRT的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术后应用CRRT患者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心脏外科术后应用CRRT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酐,BUN,乳酸,心率,CV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RT治疗在降低患者的肌酐,BUN,乳酸,心率,CVP方面有显著意义(<0.05),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循环稳定起到辅助作用。结论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保证CRRT治疗的顺利进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姚永芳;田静;刘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内窥镜下行隆胸奥美定取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治疗奥美定隆胸的临床方法。方法自2011~2014年本科室共收治27例奥美定注射隆胸的患者,共52只乳房,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明确注射层次和周围组织浸润等情况,在腋下做切口,在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术。结果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前症状基本消失,创口愈合可,无不良反应。结论内窥镜下行乳房奥美定取出可在直视下了解周围组织浸润的程度,切口隐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微微;董士华;杨秀英;邵弘;曲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用蛋白芯片法检测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法测定测定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分别测定胰腺癌的患者(病例组60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60例)的CA199和CA242水平。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例组CA199和CA24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玉期和Ⅱ期患者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芋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检测CA199和CA242有利于胰腺癌临床诊断,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一项筛选指标。

    作者:林鼎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分析

    目的:探析并观察优质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两组剖宫产初产妇的产后出血与睡眠质量。结果①观察组产妇24h内的出血百分率2.5%(1/40)低于对照组的20%(8/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观察组产妇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等睡眠质量评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与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殷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配合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发作次数和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高娜;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较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于霞;苗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4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4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他们采用的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残疾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包通拉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肠造口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原因,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制订防治措施。结果2例患者术后10w出现造口狭窄,4例患者出院2w随访发现造口周围皮肤炎,3例患者术后3d出现造口黏膜水肿,1例患者术后2d出现造瘘口渗血,通过细心的治疗和护理以上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我院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临床经验,将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低,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茜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