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在晚期胃癌中的效果比较

郎松

关键词:伊立替康, 奥沙利铂, 希罗达, 晚期胃癌
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希罗达或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64例晚期胃癌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n=32)、B组(n=32例)。 A组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希罗达治疗,B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6.88%(15/3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A组的粒细胞减少率、血红蛋白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恶心和呕吐率、肝功能损伤率、手足综合征率、脱发率和肾功能损害率分别与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腹泻概率为46.9%,高于B组的6.3%(<0.05);B组外周神经毒性率为3.1%,显著高于A组的34.4%(>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疗效相当,治疗效果满意,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科学化护理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科学化护理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月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相关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按照常规护理方式接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科化学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状况,主要包括睡眠质量、舒适度及疾病不确定感。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睡眠质量、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无不满意患者,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科学化护理干预可有效运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所医治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干预不但能改善患者自身病情,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小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后58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58例产妇舒适度提高,平均住院5.5天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剖宫产后立即实行相应的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防止产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子宫肌瘤孕妇同时行剖宫产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8例妊娠并发子宫肌瘤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单纯行剖宫产的孕妇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及术后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时行肌瘤切除组手术所用的时间比对照组长,<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时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风险小,手术效果确切。

    作者:马清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比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在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需要实施二次剖宫产术并且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给对照组采用单纯连续性硬膜外麻醉(CEA)进行麻醉,对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肌松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在麻醉之后10 min,观察组的低血压例数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CSEA进行麻醉,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免疫调节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无法治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来那度胺(lenalidomid)、泊玛度胺(Pomalidomide)等免疫调节药物(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应用于MM患者后疗效显著,已经成为治疗MM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吴昊;肖青;刘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子宫肌瘤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护理操作,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患者肿瘤所有缩小,瘤体明显缩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实施护理措施时,应严格控制各项护理内容,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各项处理措施。

    作者:王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新进展体会

    从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急救、溶栓治疗、一般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方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新进展要点。

    作者:杨春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配合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发作次数和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高娜;邢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人性化服务模式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二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入院宣教、护理操作技能等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急诊患者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作者:胡正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对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在改善症状及减少尿蛋白、降血糖方面的疗效,对其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饮食控制及基础治疗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助阳解毒通络导邪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助阳解毒通络汤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w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尿蛋白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05)。治疗组治疗尿蛋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降血糖作用(<0.01),组间无明显差异(跃0.05)。结论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解毒通络益肾法,从而证明消渴肾病邪伏膜原理论的正确性及治疗上应用导邪的重要性,为临床医生诊治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韩香莲;南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剖析剖宫产产妇在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合理时间。方法随机选取剖宫产产妇1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一组麻醉前再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治疗二组麻醉后进行留置导尿管操作。观察产妇在留置导尿管的前后期的心率和血压数据、疼痛等级和舒适度等情况。结果治疗二组产妇的心率、血压趋于正常数值,疼痛感觉小与治疗一组。结论麻醉后留置导尿管是剖官产产妇手术的佳时期,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姜行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荧光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黏膜癌、黏膜下癌。早期食管癌起病隐匿,临床诊断率低,症状明显时食管癌往往已处于中晚期。早期食管癌的诊断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荧光内镜技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荧光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加以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郑连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对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评价老年急腹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老年急腹症临床特征,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5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护理措施为院急诊分科、治疗护理、对症护理、综合干预。结果送院时临床表现院多见弥漫性腹膜炎体征、休克,获取指标包括体温、HB、中心静脉压、血清水电解质水平、总蛋白与蛋白;诊断情况院12h内即明确诊断23例,病史与终诊相符8例,典型临床表现28例,辅助诊断32例、病理诊断24例,与拟诊相符50例;死亡3例,并发7例,住院时间4~37d,平均(13.4±5.3)d,引流时间2~15d,平均(5.3±2.7)d/支。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症状表现多不典型,获取病史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诊断更依赖于辅助诊断技术;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差异较大,应制定个体化护理内容,统一护理管理标准,提高监护、急诊护理效率。

    作者:陈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POEMS综合征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极易误诊误治,及早诊断、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报道1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发病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孙丽敏;曹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重症难治性休克发生机制的研究

    重症难治性休克,是现阶段休克的研究重点。它处于休克末期,病死率每日攀升。本病的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如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容易降低FCD密度,线粒体功能失衡容易引发休克或者是多器官功能衰退等预后不良;顽固性低血压阻滞人体器官的灌流等,这些都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为此,本文将对重症难治性休克多个发生机制展开论述。

    作者:唐安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字2检验及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7.54%,病死率11.46豫;真菌培养阳性者58例次,共检出82株真菌,酵母菌69株(占84.15%),霉菌9株,(占10.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64.63%)、消化道(占23.13%)、口腔(占8.84%)多见;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人选的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因素在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0.05)。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三因素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肺部、消化道、口腔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感染占首位,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治疗无效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中性粒细胞缺乏≥2w、有既往真菌感染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永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分析

    目的:探析并观察优质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妇产科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妇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两组剖宫产初产妇的产后出血与睡眠质量。结果①观察组产妇24h内的出血百分率2.5%(1/40)低于对照组的20%(8/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观察组产妇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等睡眠质量评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初产妇产后出血与提高其睡眠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殷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肿瘤化疗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临床处理分析及影响因素

    目的:选择实际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肿瘤化疗药物在实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通过找出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医院的医疗系统平台,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这3年来45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情况,回顾统计病案中记录的不良反应观察表,并观察记录好病情严重特征变化规律。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主要为消化系统,大多表现为恶心、脱发等,这与化疗药物的品种相关。结论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概率较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但这是避免不了的,只能通过一些处理措施,降低受伤害的程度。这就要从各方面影响因素来判断分析,制定出佳的方案治疗,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陈超庭;杨兰平;黄汉生;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儿科运用静脉留置针实施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诊治的192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192例患儿进行分析,其中188例患儿穿刺一次成功,成功率达到97.92%;4例患儿为两次穿刺成功。192例患儿中共4例出现并发症,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未对后续治疗产生影响。结论静脉留置针是一种高效保持患儿静脉通道的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