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
文章主要回顾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溶栓治疗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这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目前仍未有统一治疗标准,仍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峰泉;李焕祥;刘武军;马彦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中子刀腔内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开展术后的针对性护理,随访1年,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与肿瘤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与针对性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达73.50%(75/8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2.456,<0.05);患者的吞咽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其症状,而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秋云;孙成慧;刘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为16例、满意为9例、比较满意为4例,不满意为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后,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为6例、满意为7例、比较满意为3例、不满意为14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总满意度为5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心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的痛苦,并有效维护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曹秋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9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2例老年患者中12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6%;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66.12%)。慢性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和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赵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有无损害,将患者分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组(A组)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从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①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2.7%;②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病程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③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高于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而促甲状腺素(TSH)两组则相差不大(P>0.05);榆甲亢性肝损害常见的异常肝功能指标是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结论甲亢较易引起肝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LP、ALT、AST是肝功能常见的异常指标,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患者的病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
作者:刘燚;袁辉;杜媛媛;高惠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明确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明显治疗效果,证明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具有靶向化疗作用。方法将纳米炭吸附化疗药物顺铂后,注射于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病灶,通过纳米炭的靶向输送能力,使化疗药物输送并聚集于鼻咽癌转移的前哨淋巴结,达到定向化疗的目的。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制备药物后,分两种检验方法进行试验。第一阶段进行纳米炭靶向运药能力研究,设立纳米炭-顺铂混悬液(DDP-CNP)组、顺铂(DDP)组两组研究对象各12例,在给药前将相同剂量9 mTc显影剂(高锝酸钠Na9 mTcO4注射液)分别与药物充分混合,将药物注射于鼻咽癌患者鼻咽部,行杂孕耘原悦栽扫描,观察并记录患者前哨淋巴9 mTc显影情况,将两种药物显影人数做统计学比较研究。第二阶段,明确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明显治疗效果。将40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按随机分为行对照组(DDP组)与试验组(DDP-CNP组)个20例,连续注射给药6次,每隔4 d给药1次,1 w后行相同剂量放疗。治疗结束后15 d复查MR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转移淋巴结缩小体积。按照WHO的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对淋巴结的疗效进行评价,统计两种治疗后各治疗效果人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两组患者给予两种药物后行SPE-CT扫描,将两种药物显影人数做统计学比较,DDP-CNP组显影11例,未显影1例,显影率91.66.%DDP组显影0例,未显影12例,显影率为0例,=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通过对DDP-CNP组加放疗和DDP组加放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做统计学比较。完全缓解(CR) DDP-CNP组15例、DDP组8例,部分缓解(PR) DDP-CNP组4例、DDP组8例、疾病稳定(SD)DDP-CNP组1例、DDP组3例、疾病进展(PD)DDP-CNP组0例、DDP组1例,=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两种药物显影率不同,DDP-CNP组明显高于DDP组。证明纳米炭对于鼻咽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具有明确的靶向运药能力,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具有靶向化疗作用。②两种药物疗效不同,DDP-CNP组明显优于DDP组。证明纳米炭顺铂混悬液对鼻咽癌转移淋巴结有明显治疗果。
作者:刘挚欣;党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比讨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与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每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69.57%(32/4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89.13%(4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相较于常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效率更高、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非外伤性颅内出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先天性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病等。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发病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做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与病残率。本文报道1例脑出血合并三级高血压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症状已有明显缓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症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生殖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生殖中心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包括专业素质,心理要求,健康教育能力,团队精神,接受继续教育,外语能力等,以期为医学生殖中心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供依据。
作者:秦辉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5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接受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单独服用雷贝拉唑的为对照组,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比照。结果通过对患者溃疡面愈合情况的观察,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远优于仅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症状的表现,结果表明该两种药物治疗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少,说明其安全性比较高。结论联合康复新液与雷贝拉唑共同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其效果远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此外联合治疗同样具有较高安全性,适合老年患者的临床使用,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雒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讨论分析期原因,并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和调节血糖的方法。结果针对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快速调整机体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治疗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药物不良反应两方面来全面阐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黄士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临床上当产妇在产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产后24h出血量达到或者超过500ml即可确诊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医院妇产科常见重症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通常是受子宫因素、软产道因素、胎盘因素以及产程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就会造成产妇休克性死亡。因此,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分娩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54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采取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积极采取改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理需求为主的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人群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理需求等方面进行改善,综合管理控制血压,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作者:郑友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92例,将其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院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1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佩戴小手套方法预防皮肤抓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管道脱落及相关损伤。观察组患儿采用金刚砂指甲锉修护方法预防皮肤抓伤;采用改进导管护理方法预防管道脱落及相关损伤,将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皮肤抓伤率相比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管道脱落及相关损伤发生率相比较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及管道脱落的临床护理中,能够使患儿得到专业化的皮肤与导管护理,对减少新生儿皮肤损伤及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循证药学对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影响及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于循证药学原则,在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总结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药学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以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依据于循证药学的方法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避免了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并提高了临床抗生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雷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形成血栓,使管腔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AMI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死亡率高。由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从而使AMI的治疗由既往被动的保守治疗发展到主动的再灌注治疗,以其早期充分、持续地开通梗塞的相关血管的特点,挽救了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及防治远期左室重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高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归纳总结消化系统肿瘤及其转移机制,分析其转移的形式、步骤和主要方式,并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年龄和大便性状、肿瘤的大小和数目、肿瘤相关的淋巴管密度三个方面对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概括介绍,以提高该类肿瘤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4年7月135例确诊为消化系统肿瘤的病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根据WHO制定的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分期标准,将0、Ⅰ期确定为未转移组,Ⅱ、Ⅲ、Ⅳ期确定为转移组,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年龄和大便性状、肿瘤的大小和数目、肿瘤相关的淋巴管密度分别是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消化系统肿瘤的主要发病年龄是在40岁以上,并且伴随有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同时在临床检测中可以看到肿瘤大小和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变化,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对于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丽芳;杨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中等剂量舒利迭治疗,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联合大剂量舒利迭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急性加重发作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绪举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