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海玉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有无损害,将患者分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组(A组)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从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①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2.7%;②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病程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③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高于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而促甲状腺素(TSH)两组则相差不大(P>0.05);榆甲亢性肝损害常见的异常肝功能指标是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结论甲亢较易引起肝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ALP、ALT、AST是肝功能常见的异常指标,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患者的病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
作者:刘燚;袁辉;杜媛媛;高惠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护理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评定评分状况以及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结果观察组经过饮食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糖下降明显,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生活质量的评定也高于常规护理小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采用自我饮食护理干预法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生活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很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了血糖,提高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还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多个方面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祥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例和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和皮肤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用药干预、饮食干预、自身生活干预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27.5±5.4)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39.3±3.7)d,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费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创伤后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不断研究,发现在其生物膜形成后,对药物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对于伤后感染来说治疗显得很棘手,因此如何消除生物膜在抗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定义、特性及目前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进而为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作者:欧东;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氧疗护理、用药护理、呼吸机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氧疗护理、用药护理、呼吸机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水平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罗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干预性护理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96%VS78%),存显著差异(<0.01);术后并发症率比较(24%VS44%),存显著差异(<0.05)。结论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增强愈合,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胡建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同时使用芬太尼及异丙酚给接受人流的妇女实施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分析。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人流妇女84例,将这些需接受人流的妇女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接受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麻醉,同时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为妇女进行护理。对比两个手术组妇女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为需要接受流产的妇女实施麻醉处理时,选用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方案麻醉效果卓著,因此应于基层医院中推广普及。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对于孕产妇,分娩属于一种较为强烈的躯体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产妇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均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剖宫产手术属于不同于软产道分娩,终保证成功分娩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针对难产产妇可以有效将分娩困难现象加以解决。近几年,临床选择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剖宫产产妇而言,保持乐观心态对于临床手术成功以及产妇完成手术后的临床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如果产妇自身情绪极不稳定,会导致产妇自身健康表现出恶性循环现象。对此,针对产妇实现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当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终对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保证产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以及临床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马立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经颅彩色多谱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偏头痛患者350例,年龄17岁~49岁,病程5个月~12年。典型偏头痛185例,普遍偏头痛165例。对照选择健康体检者135例,年龄20~48岁。全部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同时进行TCD和TBAEP检查。结果在350例偏头痛患者中脑血流增快224例(64.0%),血流减慢110例(31.4%),血流正常16例(4.6%),总异常率95.43%。典型偏头痛患者MCA(cm/s,大脑中动脉)和PCA(cm/s,大脑后动脉)均高于对照[(70±7) vs (62±8),P<0.05;(48±9) vs (37±8),P<0.05]和普通偏头痛(61±6,P<0.05;40±9,P<0.05)。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52.9%(185/350),表现为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延长,偏头痛发作间期BAEP正常。偏头痛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偏头痛发作期间有部分脑血流改变,同时有BAEP改变,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提示TCD和BAEP对偏头痛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修乃冲;黄舒怡;严玲红;叶飒飒;王莎妮;李海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比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腹膜透析或CVVHDF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更好的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5月的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行CVVHDF治疗的病例12例,另收集2005年12月~2008年11月的12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并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抗病毒、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达肾功能衰竭期进入透析治疗,对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的透析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②CVVHDF组在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优于腹透组。③在平均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VVHDF的透析方式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功能衰竭优于传统的腹膜透析方式。
作者:张学敏;甘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9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2例老年患者中12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6%;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66.12%)。慢性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和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赵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外科收治的26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度过了围手术期,且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冷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受体具有多态性,且分布较广,除存在于骨骼、肾和肠道等组织细胞表面外,还广泛存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因此,除初认识到的钙磷调节作用以外,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在慢性丙型肝炎(CHC)肝损伤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对肝脏炎症活动与肝纤维化进程造成影响。在治疗方面,维生素D亦可能影响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近的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率低,可能与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有关。在未来,维生素D能否作为一个可靠的无创性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而补充维生素D能否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武;冉慧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结果50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做好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谢小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某包装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011~2013年无锡市一大型包装企业职业健康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三苯高浓度和噪声高强度都超出国家标准限值。三苯单独暴露组的工人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减少,三苯与噪声联合暴露组的工人主要表现为听力的异常,与噪声、高温联合暴露组主要表现为血压和心电图的异常。随着暴露的危害因素种类的增加,听力异常的检出率、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逐渐增加。结论对于作业工人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需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大程度保障工人健康。
作者:屠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O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并回波平面扩散序列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在我院检查并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dif 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自身的软件图像进行3D后处理和局部DWI处理,读出弥散受限病灶ADC值。将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10名健康志愿者图像均无异常发现。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传统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82%,字2=8.21,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在WB-DWI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在对图像的ADC值计算后发现,ADC值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发现比传统MRI敏感,并且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对于肿瘤筛查和治疗肿瘤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普及。
作者:阮晓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静脉输液不满意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发放120份问卷,调查静脉输液不满意的原因。结果共收回120份问卷。静脉输液不满意原因输液时间过长有60人次,占50%;反复穿刺(2针以上)有20人次,占17%;液体更换不及时14人次,占12%;固定不妥,脱针有38人次,占32%;沟通解释不够有30人次,占25%。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不满意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期患者中西结合护理对功能恢复产生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心脑病科中风病住院患者508例,其中男268例,女240例,年龄38~85岁;病程6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证的诊断标准。均采用我科制定的中西结合护理措施。结果中西结合护理可使中风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结论在护理工作中,根据病情对中风患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方面功能锻炼以及合理有效地中医康复疗法是中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亚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我院收治的2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来分析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把21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0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通过护理结果来对比优质护理的有效率,总结出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是80.0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28.14±4.27)分,对照组为(25.72±3.15)分,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总有效率,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江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足外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3月~2014年5月收治的手足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采用手足外伤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足外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万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