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晓花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在静脉管腔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集形成栓子,致使血管部分或全部堵塞的一类疾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VTE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同时也是妇科肿瘤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妇科肿瘤及其术后引发的VTE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临床上,对其做到早诊断、早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妇科肿瘤术后并发VTE的形成机制、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作了系统的阐述,为今后更好的防治VTE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作者:吕圣兰;杨纪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中子刀腔内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开展术后的针对性护理,随访1年,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与肿瘤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与针对性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达73.50%(75/8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2.456,<0.05);患者的吞咽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其症状,而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秋云;孙成慧;刘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68.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江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的病因构成,为诊断发热伴肝损害提供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结果280例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中257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4.5%,包括:感染性疾病177例(65.1%),风湿免疫性疾病47例(17.3%),肿瘤性疾病20例(7.1%)。随着热程延长,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结论发热伴有肝损害患者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而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分别位居第二、三位。若热程较长,应首先考虑非感染性疾病。
作者:孙桂英;钮志林;徐密琴;叶扬;金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5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接受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单独服用雷贝拉唑的为对照组,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比照。结果通过对患者溃疡面愈合情况的观察,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远优于仅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症状的表现,结果表明该两种药物治疗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少,说明其安全性比较高。结论联合康复新液与雷贝拉唑共同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其效果远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此外联合治疗同样具有较高安全性,适合老年患者的临床使用,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雒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局部使用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溃疡性口腔炎患儿42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其中22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即静点抗生素、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口腔护理等)基础上,予肿痛安胶囊调敷局部应用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疼痛减轻能进食时间、疼痛流涎症状消失时间及溃疡痊愈出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肿痛安胶囊局部应用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疗效确切,配合精心护理,能达到高效快速的理想治疗效果。
作者:周春红;张晓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问卷式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田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但也是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发生纠纷的治疗方法。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被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静脉输液中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管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邢姝娟;谷穗;童岚;王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子宫切口妊娠患者82例,将其按奇、偶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用药方法行终止妊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方法行终止妊娠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相比较院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相比较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相比较院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方法应用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周期短、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与节省医疗资源,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杨艳英;王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足癣脚气搽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足癣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达克宁霜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脚气搽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1w和2w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1w的治疗后,试验组中有14例治愈,12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治愈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中有12例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治愈率为35.29%,总有效率为82.35%,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通过2w的治疗后,试验组中有20例治愈,1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治愈率为58.82%,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中有13例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治愈率为38.24%,总有效率为85.29%,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足癣脚气搽剂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孙继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措施,避免或者减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种相关数据,分析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应措施。结果以一般反应多(占0.72%),异常反应(0.13%)和偶合反应(0.13%)次之。结论通过对接种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接种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其行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护理抢救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急诊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较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12.0%,对照组中患者的复发率为3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抢救效果,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MRI在检查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病例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的100例涉及166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DR、CT、MRI检查,进而分析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方面的价值及优势。结果100例涉及166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检查结果中Ⅰ期96髋;Ⅱ期70髋.早期(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DR平片、CT及MRI的确诊率分别为31.33%、54.82%及65.06%。结论 MRI在早期诊断ANFH的灵敏性及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作者:沈立双;苏锦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颅脑超声作为NICU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NICU收治的200例新生儿应用超声诊断仪在生后3~7 d内常规进行颅脑超声检查。结果阳性病例131例,所占比例为66%(131/200),其中无明显临床症状42例,所占比例为32%(42/131)。结论颅脑超声对颅内病变的诊断能力强,故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后遗症,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赟;马丽萍;俞学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一项迅速发展的技术。本文阐述了单克隆抗体制备前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条件和应用,包括细胞的培养、培养基的选择,融合时期的选择,从而指导和优化实验室中杂交瘤的培养,促进融合细胞的融合率和后继单克隆抗体筛选实验的顺利进行。
作者:方轲;沈敬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聚乙二醇4000散剂联合米雅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A组(聚乙二醇4000散剂);B组22例(米雅);C组(聚乙二醇4000散剂+米雅),观察治疗30d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C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将聚乙二醇4000散剂与米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彦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外科收治的26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度过了围手术期,且痊愈出院。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手术疗效。
作者:冷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消化道穿孔患者的X线和CT临床检查方法,讨论两种检查结果的影像表现。方法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100例患者均依次实施X线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并对两种临床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消化道穿孔时,可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其中,CT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以为治疗提供诊断信息,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43 min,术中出血10~120ml,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佟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桡骨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是肘部创伤的常见类型,有1/3的桡骨头骨折患者合并有其它的肘关节损伤。本文就桡骨头假体置换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对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后提出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作者:覃瑞良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