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田志芬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问卷式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静脉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腹膜透析或CVVHDF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更好的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5月的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行CVVHDF治疗的病例12例,另收集2005年12月~2008年11月的12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并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抗病毒、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达肾功能衰竭期进入透析治疗,对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的透析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②CVVHDF组在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优于腹透组。③在平均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VVHDF的透析方式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功能衰竭优于传统的腹膜透析方式。

    作者:张学敏;甘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住院患儿家属对静脉输液安全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对于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分析原因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确保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提高护理安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方法随机选择住院静脉输液在2d以上的患儿家属2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关于患儿家属基本信息及患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进行调查,调查前对每一位来静脉输液的患儿家长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方法,问卷设有统一的指导语,由研究者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共17项安全影响因素,以1~5分评分,得分的高低则代表家属对该项因素的顾虑程度及其安全需求。结果由量表得出的分数高低可得出排在前4位家长关注的安全因素有院不能一针见血(3.66±0.82);交叉感染(3.57±0.87);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50±0.96);患儿不配合导致液体外渗或断针(3.50±0.86)。家属的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及职业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需求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患儿家属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需求较高。故应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对患儿家属的培训指导,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输液环境。

    作者:宋杨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56层螺旋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于减少辐射剂量的对比分析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探讨减少冠状动脉CTA有效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将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组(A组)与回顾性检查组(B组)2组,每组患者50例纳入研究,比较两组获取有效图像质量的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低69.7%。结论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可以显著减少有效辐射剂量。

    作者:郭静清;李祖坤;宋光毕;陈宝光;陈红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探讨超声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左、右叶径线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均显著较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研究对象的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T值明显长于对照组,以上各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但二者之间的RI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辐射,无损伤,能够清晰地观察血流动力学等优点。

    作者:张茜;夏洪波;周尉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二苯乙烯苷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油酸诱导脂肪肝离体细胞模型,考察二苯乙烯苷对其干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以离体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方式进行研究。实验一院用0.7mM、1.4mM、2.8mM三种不同浓度油酸和10%(V/V)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孵育HepG2细胞24h,制备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油红O染色观察每组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分别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确定油酸造模的佳作用浓度。实验二院实验分为6组院第1组为空白组,即正常肝细胞组;第2组为模型组,即脂变肝细胞组;第3组至第6组在脂变细胞中分别加入不等量二苯乙烯苷,使二苯乙烯苷终浓度分别为2uM、4uM、8uM和16uM。每组加药后继续孵育24h。油红O染色观察每组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总蛋白的含量,培养基中ALT、AST含量。实验三院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每组肝细胞乙酰CoA羧化酶mRNA水平的表达。实验数据以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结果①1.4mM油酸孵育人胚肝癌HepG2细胞24h后,油红O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epG2细胞脂肪变性,胞浆内充满大量被油红O红染的脂滴,且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说明1.4mM油酸为制造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的适浓度。②加入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2uM、4uM、8uM、16uM)继续孵育24h后,油红O染色见细胞内脂滴较处理前减少,细胞脂化程度减轻,胞内甘油三酯随二苯乙烯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二苯乙烯苷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AST有显著升高。加入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后,上清内AST含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步递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0.05)。各组间ALT无显著差异(>0.05)。③RT-PCR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后ACC mRNA表达增强,加入二苯乙烯苷处理后ACC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①1.4mM油酸为制造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的适浓度。②二苯乙烯苷能减少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沉积,且与二苯乙烯苷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关系。③二苯乙烯苷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改善肝功能指标。榆二苯乙烯苷能抑制HepG2细胞中ACCmRNA的表达。

    作者:远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连华锋;王晓京;杜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分流手术时机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对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行分流手术干预的效果,从而找出一个较为合适的分流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流手术距首次发现脑室扩大的时间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I(<6个月)、Ⅱ(6个月~1年)、Ⅲ(>1年),均行手术干预,比较手术干预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出现GOS评分或ADL评分的增加即为有效,反之则为没有改善。106例患者有效率为70.8%,并发症发生率9.4%,三组分流术后有效率分别为83.7%、71.0%和46.2%,三组经组间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距分流手术时间越短,术后有效率越高。

    作者:叶曦;刘佰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像分析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10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核心表(QOL-C30)评分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了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检查费用、药物治疗费用以及总治疗花费等都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相关的治疗和护理之后,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例B型淋巴细胞瘤病例报道

    根据临床行为的不同,B细胞淋巴瘤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通常发展缓慢,可保持多年疾病稳定及长期生存,但无法治愈。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较强烈的治疗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 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

    作者:李志红;张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锡市某包装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某包装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011~2013年无锡市一大型包装企业职业健康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三苯高浓度和噪声高强度都超出国家标准限值。三苯单独暴露组的工人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减少,三苯与噪声联合暴露组的工人主要表现为听力的异常,与噪声、高温联合暴露组主要表现为血压和心电图的异常。随着暴露的危害因素种类的增加,听力异常的检出率、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逐渐增加。结论对于作业工人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需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大程度保障工人健康。

    作者:屠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4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目的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7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7例患者给予优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智能障碍、慢性分裂样障碍、易怒、烦躁焦虑以及人格改变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通过相应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有着多变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准确预见并进行及时处理。在护理上,实施优质人性化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精神残疾得到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何娟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美洛昔康痛点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观察使用美洛昔康痛点注射配合肌筋膜牵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通过对400例患肩关节周围炎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采用美洛昔康痛点注射配合肌筋膜牵拉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达97.5%;对照组85%。结论洛昔康痛点注射配合肌筋膜牵拉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肩的疼痛,有效松解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改善患肩的功能,提高患肩的旋转及活动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对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危重症患者血小板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危重症患者157例,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三组:院A组(APACHEⅡ评分<12分), B组(APACHEⅡ评分12~20分), C组(APACHEⅡ评分>20分),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 es ment,SOFA)评分,血小板计数做专门记录。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前者血小板计数较后两组高,SOFA评分低,病死率低,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比较,前者较后者血小板计数高,SOFA评分低,病死率低,有统计学差异;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水平监测对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桂玲;霍志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69例肾病患者,同时对上述患者做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测定。将进行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测定组作为实验组,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测定组作为对照组。对其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Upro/Ucr与对照组24h pr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pro/Ucr和24h pro的相关性均较好。结论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张树苗;陈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接诊的116例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的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结果116例昏迷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15例,占12.9%,其余111例患者均恢复意识转入相关科进行后续治疗。结论由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通常都较为紧急,临床上缺乏表现特征,诊断和治疗缺少判断依据。由此,应该重视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的正确认识和诊断,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促进患者恢复意识。

    作者:王国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及其进展研究

    对于孕产妇,分娩属于一种较为强烈的躯体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产妇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均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剖宫产手术属于不同于软产道分娩,终保证成功分娩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针对难产产妇可以有效将分娩困难现象加以解决。近几年,临床选择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剖宫产产妇而言,保持乐观心态对于临床手术成功以及产妇完成手术后的临床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如果产妇自身情绪极不稳定,会导致产妇自身健康表现出恶性循环现象。对此,针对产妇实现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当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终对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保证产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以及临床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马立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问卷式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田志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报告发生率。方法根据我中心预防接种副反应报表和个案调查表,分析我辖区内2010年1月~2013年1月预防接种后的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接种疫苗34106人次,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有17人次,副反应的发生率为49.84/10万,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的主要疫苗有麻疹、流脑、百白破等,均为一般反应。一般反应中常见的是发热,占70.59%。结论为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正确使用高质量的预防接种疫苗,必须规范预防接种操作,加强预检工作,充分做好接种前的告知。

    作者:林建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38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例,观察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1.2%,泌乳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而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妇,几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泌乳量,值得产科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朱蓓;吴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