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辉
目的探讨主动护理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94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2例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102例给予主动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及术后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3%(15/92)、5.9%(6/102),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2=5.443,<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6%(76/92)、95.1%(97/102),具有统计学意义(2=9.409,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主动性运动可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地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涂素华;邹倩;陈茂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为高血压病的有效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方法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随机选取某社区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上述两组间患者在接受不同措施后的效果情况。进一步对相关指标如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率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其中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靠。结果在对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百分比值分别为94%与82%,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医行为方面,实验组患者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遵医人数占各自组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88%和70%,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的控制水平上,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28.5±2.1)mmHg和(81.2±1.5)mmHg,而对照组两组血压值分别为(143.8±2.9)mmHg和(90.3±2.6)mmHg。实验组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比重的提高,同时对于血压的控制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蒲明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循证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和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SAS评分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症状,可行性及有效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扬;王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观察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常见并发症的种类、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观察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经过。结果各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模式,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护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使患者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
作者:蒋波;邵云娣;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长效抗胆碱能药及支气管扩张剂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特布他林气雾剂(喘康速)定量吸入(MDI)200ug,1次/8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噻托溴铵18ug,1次/d,疗程12w,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耐力6min步行实验(6-MWT)测定结果及肺功能第1s用力呼吸量(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噻托溴铵治疗COPD,表明联合用药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受力与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祖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0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其中47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50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6±25.3)min,阴式组为(83.4±20.4)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期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95±33)mL、(4.4±0.5)d,(36.5±4.8)h、(7.4±0.6)d,阴式组分别为(162±27)min、(2.8±0.6)d、(24.7±4.4)h、(5.7±0.5)d;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虽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开腹手术因其适用范围广,不受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和数目限制,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者:刘洪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护理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重点探索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彩超诊断,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E峰值和E/A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朱婕;靳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宫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与斑马导丝疏通术方案应用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疗活动中的安全性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46例患者行输卵管碘油造影剂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联合诊断为输卵管阻塞作为研究对象,共78条输卵管阻塞(14例为单侧阻塞,32例双侧阻塞),然后对这些患者均给予宫腹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斑马导丝疏通术进行干预处理。结果这些患者在宫腹腔镜+斑马导丝疏通+再次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干预方案背景下,30例患者54条输卵管得以疏通,其输卵管总通畅率为65.22%(30/46)。结论通过本研究报告结果得知,所选病例患者应用的宫腹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斑马导丝疏通术干预方案后,30例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65.22%(30/46),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曹雪霏;崔超美;李雪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讨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GE-S6超声检测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检测观察后发现,同健康人群相比较,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的增厚体现,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同健康人群的硬化斑块检出率相比,存在显著提升情况,两组出现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率,充分发挥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靳芳芳;朱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创伤后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不断研究,发现在其生物膜形成后,对药物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对于伤后感染来说治疗显得很棘手,因此如何消除生物膜在抗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定义、特性及目前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进而为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作者:欧东;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在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35例,采取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消融成功率88.57%;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患者22例,其中消融成功20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患者13例,其中消融成功11例;心电图定位于室性早搏,起源于右侧的患者24例,腔内电生理证实有22例患者起源于右侧,定位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13例,心电图的定位准确率94.29%。消融靶点位于单极腔内,心电图呈完全负相的患者有22例,均一次性消融成功,其中单极腔内心电图中,有小r波患者9例,加大消融能量,且延长放电时间后,9例均消融成功,但是1个月后,其中4例复发。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组3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中即刻消融成功,但是术后1h,发生一过性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监测情况呈三联律,观察2h后,室性早搏消失,与消融后的效应可能有关。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在门诊接受随访,复发4例。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形态单一,起源点固定,频发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早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应用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马吉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患者存活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病例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护理流程,研究组接受优化护理流程。观察两组病例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存活率,并予以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9例(26.5%),自主呼吸恢复11例(32.4%),自主循环恢复18例(52.9%),存活10例(2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治疗中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病患存活率,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作者:马慧博;赵雪;邵云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22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44例,男28例,女1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手段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一定时间的护理后进行胸部X片检查,判断肺部阴影面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4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在显效和无效两个指标上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患者满意度指标上,实验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7.27%,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两种护理方法的对比,可以发现人性化护理对于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的控制有着显著的效果,医院应该推广人性化护理工作。
作者:武明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索胃癌患者加强营养及饮食护理治疗的必要性,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心理护理等对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饮食指导与饮食护理结果术后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果总结了胃癌患者术前、术后的饮食护理,包括食物的选择、个性化的饮食结构,少量多餐等。结论认为饮食护理在胃癌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良好得当的饮食护理对胃癌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喻杨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颅脑超声作为NICU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NICU收治的200例新生儿应用超声诊断仪在生后3~7 d内常规进行颅脑超声检查。结果阳性病例131例,所占比例为66%(131/200),其中无明显临床症状42例,所占比例为32%(42/131)。结论颅脑超声对颅内病变的诊断能力强,故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后遗症,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赟;马丽萍;俞学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7例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7例患者给予优质人性化护理(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智能障碍、慢性分裂样障碍、易怒、烦躁焦虑以及人格改变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通过相应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有着多变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严密观察,准确预见并进行及时处理。在护理上,实施优质人性化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精神残疾得到减少,值得推广。
作者:何娟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O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并回波平面扩散序列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在我院检查并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dif 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自身的软件图像进行3D后处理和局部DWI处理,读出弥散受限病灶ADC值。将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10名健康志愿者图像均无异常发现。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传统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82%,字2=8.21,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在WB-DWI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在对图像的ADC值计算后发现,ADC值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发现比传统MRI敏感,并且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对于肿瘤筛查和治疗肿瘤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普及。
作者:阮晓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某高校非医药学专业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和防治知识相关态度的知晓情况。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于2013年5月对某高校非医药学专业三个不同年级共2000名学生进行食源性寄生虫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某高校非医药类专业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总知晓率为56.74%,对寄生虫与生活方式、行为卫生关系、相关寄生虫预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加强对学生的食源性寄生虫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作者:李普娟;张莉;陈旭;刘灿;杨小娟;孙济泽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