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焦扬;王盼

关键词:宫颈癌, 化疗, 循证护理, 可行性, 有效性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循证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和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SAS评分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症状,可行性及有效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中的效果及其对循环微小RNA-92a的调节作用

    目的分析与探讨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中的效果及其对循环微小RNA-92a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对比研究法,对其血脂异常、他汀类治疗效果、治疗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以及对循环微小RNA-92a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LDL-C有95.9%未达标率,应该得到而没有获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为47.5%,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LDL-C达标率达到39.2%。非治疗组LDL-C明显高于他汀类药物治疗组。 SAP(稳定型心绞痛)合并DM患者循环微小RNA-92a表达明显比未合并DM者高,<0.05;他汀类药物治疗心绞痛合并DM的患者循环微小RNA-92a表达明显比非治疗患者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治疗者和他汀类药物治疗SAP未合并DM患者的循环微小RNA-92a表达没有明显差异性,>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对冠心病患者LDL-C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合并DM是对SAP患者循环微小RNA-92a表达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循环微小RNA-92a表达进行有效调控,能够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启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65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脑血栓患者3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干预护理。对两组脑血栓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脑血栓患者于相应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更为良好,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91.52%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临床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并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唐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探讨消化道穿孔的X线、CT检查方法及不同的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并分析消化道穿孔患者的X线和CT临床检查方法,讨论两种检查结果的影像表现。方法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100例患者均依次实施X线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并对两种临床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消化道穿孔时,可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其中,CT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以为治疗提供诊断信息,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兔股骨骨不连模型的建立

    目的为治疗骨不连的动物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实验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中段的直径和矢状径,用于指导模型的制备。制备股骨骨折不连模型,骨折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术后12w经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骨不连情况。结果经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均表明骨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无骨性连接,断端硬化,髓腔封闭。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兔股骨骨折不连模型,具有骨不连的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是一种实用且可靠的骨不连动物模型。

    作者:张凤鸣;YAN Shi;ZHANG Wan-dong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产妇产后抑郁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产妇产后抑郁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产后抑郁症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产后抑郁的因素以及提出护理对策。结果两组在健康知识掌握、分娩、生理、新生儿、情感支持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进行护理,避免产妇抑郁情绪的复发。

    作者: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研讨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GE-S6超声检测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检测观察后发现,同健康人群相比较,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的增厚体现,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同健康人群的硬化斑块检出率相比,存在显著提升情况,两组出现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率,充分发挥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靳芳芳;朱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现状的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给药方式,但也是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发生纠纷的治疗方法。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被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静脉输液中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和管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邢姝娟;谷穗;童岚;王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抗凝剂对血氨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素和EDTA抗凝血对血氨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患者90例根据血氨参考范围入选病例分成Ⅰ、Ⅱ、Ⅲ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其静脉血P<3 ml,注入肝素抗凝、EDTA抗凝两种不同真空采集管中,经离心分离后即提取血浆用干化学法进行血氨值测定并计算均值和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均数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检验。结果Ⅰ组肝素抗凝血值为(22.23±6.19)μmol/L,EDTA抗凝血值为(40.5±15.68)μmol/L,两组相比较=5.94,<0.01;Ⅱ组肝素抗凝血值为(50.79±13.68)μmol/L,EDTA抗凝血值为(74.35±20.9)μmol/L,两组相比较,=5.17,<0.01;芋组肝素抗凝血值为(121.59±24.72)μmol/L,EDTA抗凝血值为(156.83±21.82)μmol/L,两组相比较,=5.85,<0.01。结论不同血样采集管对干化学法血氨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肝素抗凝组的测定结果低于EDTA抗凝组,有显著性差异(<0.01)。由于本实验还受到环境温度、标本放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肝素的稳定性较高。因此,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临床血氨测定使用肝素抗凝真空管采集标本。

    作者:赵然;刘永娥;毕鸣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手术结合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微创手术结合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结合针刺治疗的方法,观察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微创手术结合针刺疗法术后,1例患者由于突发性心脏病猝死,3例由于脑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6例患者恢复正常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43例患者恢复良好,13例患者恢复效果不良。手术疗效受血肿出血量、脑出血部位、意识状况以及手术时机的影响。结论微创手术结合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金;郎铁成;姜晓东;蔡体平;迟大鹏;周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肺内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要点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老年肺内感染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给予患者积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本组痊愈34例,好转5例,有效率87%,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护理人员根据老年肺部感染疾病的特点及老年人的特点来实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综合性优质护理措施,同时做好重视健康教育,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探究

    目的研究同时使用芬太尼及异丙酚给接受人流的妇女实施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分析。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人流妇女84例,将这些需接受人流的妇女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接受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麻醉,同时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为妇女进行护理。对比两个手术组妇女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为需要接受流产的妇女实施麻醉处理时,选用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方案麻醉效果卓著,因此应于基层医院中推广普及。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危重症患者血小板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危重症患者157例,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三组:院A组(APACHEⅡ评分<12分), B组(APACHEⅡ评分12~20分), C组(APACHEⅡ评分>20分),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 es ment,SOFA)评分,血小板计数做专门记录。结果 A组与B组、C组比较,前者血小板计数较后两组高,SOFA评分低,病死率低,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比较,前者较后者血小板计数高,SOFA评分低,病死率低,有统计学差异;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计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水平监测对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桂玲;霍志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急性胆囊炎手术后感染治疗的易忽视因素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多发术后感染易被忽视的因素。方法两组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每组各有10例,第一组10例患者术后接受静点甲硝唑消炎;第二组10例患者接受甲硝唑静点,以及口服链霉素进行抗感染,消炎治疗。并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间。结果在除去某些不可忽略的因素后,在术后严重感染的病房中,患者出院的时间被延长;在加强换药器械清洁度的医院的病房,患者出院较早;在使用二联抗生素的病房,患者伤口恢复的较快。结论在创伤感染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对医源性感染,细菌被膜的控制,以及联合使用抗生素的规范,才能尽量避免感染的再次发生。

    作者:田英男;谢艳;范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对研究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及对照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未复发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饮食习惯、感染发生情况、用药治疗情况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儿感染发生率78.75%、不规范用药率81.25%、不合理膳食率7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感染发生率26.25%、不规范用药率20.00%、不合理膳食率10.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对高危患儿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其疾病复发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丽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治疗依从性、临床满意率、生活质量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张梦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彩色多谱勒的变化观察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经颅彩色多谱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偏头痛患者350例,年龄17岁~49岁,病程5个月~12年。典型偏头痛185例,普遍偏头痛165例。对照选择健康体检者135例,年龄20~48岁。全部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同时进行TCD和TBAEP检查。结果在350例偏头痛患者中脑血流增快224例(64.0%),血流减慢110例(31.4%),血流正常16例(4.6%),总异常率95.43%。典型偏头痛患者MCA(cm/s,大脑中动脉)和PCA(cm/s,大脑后动脉)均高于对照[(70±7) vs (62±8),P<0.05;(48±9) vs (37±8),P<0.05]和普通偏头痛(61±6,P<0.05;40±9,P<0.05)。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52.9%(185/350),表现为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延长,偏头痛发作间期BAEP正常。偏头痛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偏头痛发作期间有部分脑血流改变,同时有BAEP改变,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提示TCD和BAEP对偏头痛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修乃冲;黄舒怡;严玲红;叶飒飒;王莎妮;李海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43 min,术中出血10~120ml,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佟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健康教育模式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新健康教育模式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ESD治疗的5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新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观察入院时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ESD患者进行新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宏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50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干预性护理在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96%VS78%),存显著差异(<0.01);术后并发症率比较(24%VS44%),存显著差异(<0.05)。结论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增强愈合,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胡建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