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
目的探讨并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70.3%,其中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差距较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的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作者:赵妮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对于孕产妇,分娩属于一种较为强烈的躯体体验以及情感体验。产妇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均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剖宫产手术属于不同于软产道分娩,终保证成功分娩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针对难产产妇可以有效将分娩困难现象加以解决。近几年,临床选择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的患者例数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剖宫产产妇而言,保持乐观心态对于临床手术成功以及产妇完成手术后的临床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如果产妇自身情绪极不稳定,会导致产妇自身健康表现出恶性循环现象。对此,针对产妇实现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当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终对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保证产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为了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以及临床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马立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疗器械是医疗的基础,医疗器械库存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为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做出重要贡献,整合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的各项资源,为动态采购和维护保养打下基础,[1]论文结合笔者的研究经验,将分析医疗器械资源的管理范围、资源数据库,并探讨合理运用的手段,为提升医院器械库存的应用效率贡献一份薄力。
作者:罗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眼外伤是眼科常见急症,尤其儿童眼外伤所占比例较大,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儿童眼外伤的护理要点与预防措施。方法分析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4例眼外伤儿童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和预防儿童眼外伤的主要措施。结果出院时视力进步者116例,占70.7%;保持入院时视力者16例,占9.8%;下降者12例,占7.3%;视力检查不合作20例,占12.2%。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适时的护理可以使疾病良性发展。结论儿童眼外伤关键在预防,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及严密的观察和护理,能有效防止儿童眼外伤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取得佳效果。
作者:刘凤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分析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接诊的116例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的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结果116例昏迷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15例,占12.9%,其余111例患者均恢复意识转入相关科进行后续治疗。结论由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通常都较为紧急,临床上缺乏表现特征,诊断和治疗缺少判断依据。由此,应该重视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的正确认识和诊断,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促进患者恢复意识。
作者:王国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在监护室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中的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治疗的80例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护理干预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0.0%;而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监护室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中具备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闫朝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在改善癌痛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住院的中、重度终末期癌痛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26例,根据焦虑和抑郁状况分为焦虑组(72例)和抑郁组(54例)。对两组患者施行自制式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干预,10d后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状态和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126例患者经干预后有58例转为非焦虑和非抑郁状态,两组患者经干预后心理障碍好转率分别为54.2%和35.2%,干预前疼痛评分分别为6.49±0.21和7.27±0.28,干预后评分分别为3.09±0.33和4.74±0.2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干预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对合并心理障碍的癌痛患者的效果明显,焦虑状态的患者心理障碍和疼痛评分好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绪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
作者:王丽丽;袁玲;丁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危害[1]。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X线或者超声的引导,通过股动脉穿刺插管到肝动脉的方法,经过导管灌注各种抗癌药物的治疗方式[2]。目前该方法已经成为肝癌中晚期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首选疗法。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微创、痛苦小,延期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更能增进患者积极治疗的决心。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直接影响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恢复,因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
作者:王晓婷;李茹;南希;陈黎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消化道穿孔患者的X线和CT临床检查方法,讨论两种检查结果的影像表现。方法2010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100例患者均依次实施X线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并对两种临床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消化道穿孔时,可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其中,CT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以为治疗提供诊断信息,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成都市第一精神病防治医院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在ABO血型中的分布。方法采集住院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EDTA-K2抗凝血,用微柱凝胶法法进行ABO正反定性测定。结果①患者的性别分布院819例患者中,男女患者(417/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5,P>0.05)。②患者的年龄分布院在各年龄段患者中,以41~50岁多(226例),与其他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2=21.9,P<0.01)。③患者在ABO血型中的分布院患者在ABO血型分布(男女)中均为O型>A型>B型>AB型(290/263/211/57)。结论本院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以41~50岁年龄段为高发病期,ABO血型分布规律为O型>A型>B型>AB型。
作者:哈旭;马莉;马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比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腹膜透析或CVVHDF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更好的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5月的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行CVVHDF治疗的病例12例,另收集2005年12月~2008年11月的12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并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抗病毒、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达肾功能衰竭期进入透析治疗,对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的透析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②CVVHDF组在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优于腹透组。③在平均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VVHDF的透析方式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功能衰竭优于传统的腹膜透析方式。
作者:张学敏;甘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SCC-Ag,VEGF、TK-1、IGF-I 联合凝血功能的检测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鳞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53例,纳入宫颈鳞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46例,纳入瘤样变组;健康体检的人员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C-Ag、VEGF、TK-1、IGF-I 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瘤样变组、宫颈鳞癌组血清SCC-Ag、VEGF、TK-1、IGF-I、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5),宫颈鳞癌组血清SCC-Ag、VEGF、TK-1、IGF-I、FIB水平均明显高于瘤样变组(<0.05)。宫颈鳞癌组中Ia期患者血清VEGF、TK-1、IGF-I、FIB水平均明显高于瘤样变组(<0.05),但SCC-Ag与瘤样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Ib期患者血清SCC-Ag、VEGF、TK-1、IGF-I、FIB水平均明显高于Ia期(<0.05),Ⅱa期患者血清SCC-Ag、VEGF、TK-1、IGF-I、FIB水平均明显高于Ib期(<0.05).结论联合检测SCC-Ag、VEGF、TK-1、IGF-I 和凝血功能指标可提高宫颈鳞癌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指导腹腔镜宫颈鳞癌根治术的实施,及评估其预后。
作者:张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降压药在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在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选取我院2013年1月~6月的收治的3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仅给予降压药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无统计学意义(>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态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降压药能够提高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胚胎组织,在人类属于少见疾病,是能被治愈的,即使发生远处转移也可被治愈。包括: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阴道超声、hCG和化疗药物的发展,使绝大部分滋养细胞肿瘤能够被治愈,且能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孙健(综述);刘志杰(审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对精神病患者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将72例符合ICD-10重性精神病诊断的患者分为哌罗匹隆治疗和氯丙嗪治疗,在入组时和治疗第16w时检查ECG,并对有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罗匹隆组ECG异常发生率为22.0%,氯丙嗪组发生率为59.1%,有显著性差异(P<0.01),哌罗匹隆组ECG异常的其它各项指标均低于氯丙嗪组,两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多。结论哌罗匹隆对ECG影响小,异常发生率低于氯丙嗪。
作者:金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为高血压病的有效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方法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随机选取某社区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上述两组间患者在接受不同措施后的效果情况。进一步对相关指标如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率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其中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靠。结果在对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实验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百分比值分别为94%与82%,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遵医行为方面,实验组患者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遵医人数占各自组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88%和70%,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的控制水平上,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28.5±2.1)mmHg和(81.2±1.5)mmHg,而对照组两组血压值分别为(143.8±2.9)mmHg和(90.3±2.6)mmHg。实验组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比重的提高,同时对于血压的控制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蒲明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主要回顾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溶栓治疗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这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目前仍未有统一治疗标准,仍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峰泉;李焕祥;刘武军;马彦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关注以及重视使得我国的医保政策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广和应用。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医院的财政收入中,以医保来进行结算的人越来越多,这就给医院的财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阐述了现行的医保结算方式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促进医院财务管理与医保结算合拍方面的几点建议,旨在为提高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义。
作者:许亚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200名孕妇,了解她们的文化家庭背景,对怀孕后的心理担忧等情况。经过调查然后有针对行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孕妇的各种情况调查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后,减少了产妇分娩的恐惧感,产妇在产后能尽快的康复。结论产妇极容易患产后抑郁症,在各个阶段医护人员和家人应积极给予心里疏导和支持,让孕妇正确认识妊娠和产后将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让产妇减轻心理负担,促进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罗庆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