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在癌痛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王丽丽;袁玲;丁艳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路径, 癌痛患者, 心理障碍,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在改善癌痛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住院的中、重度终末期癌痛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26例,根据焦虑和抑郁状况分为焦虑组(72例)和抑郁组(54例)。对两组患者施行自制式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干预,10d后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状态和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126例患者经干预后有58例转为非焦虑和非抑郁状态,两组患者经干预后心理障碍好转率分别为54.2%和35.2%,干预前疼痛评分分别为6.49±0.21和7.27±0.28,干预后评分分别为3.09±0.33和4.74±0.2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干预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对合并心理障碍的癌痛患者的效果明显,焦虑状态的患者心理障碍和疼痛评分好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绪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办法进行总结。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必要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被给予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仅有1例并发造口周围感染,且50%的患者术后3个月可规律性排便。结论给予临床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必要的心理引导、并发症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大大改善患者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凤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冠心病护理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分析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宫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与斑马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研究宫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与斑马导丝疏通术方案应用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疗活动中的安全性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46例患者行输卵管碘油造影剂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联合诊断为输卵管阻塞作为研究对象,共78条输卵管阻塞(14例为单侧阻塞,32例双侧阻塞),然后对这些患者均给予宫腹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斑马导丝疏通术进行干预处理。结果这些患者在宫腹腔镜+斑马导丝疏通+再次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干预方案背景下,30例患者54条输卵管得以疏通,其输卵管总通畅率为65.22%(30/46)。结论通过本研究报告结果得知,所选病例患者应用的宫腹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斑马导丝疏通术干预方案后,30例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65.22%(30/46),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曹雪霏;崔超美;李雪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股骨头坏死骨修复不全的研究进展

    详细阐述股骨头坏死后骨修复不全的修复过程及引起骨修复不全的因素。从股骨头坏死后的病理过程,引起股骨头坏死骨修复不全的力学结构,新生血管,骨原细胞系三方面进行阐述。得出结论股骨头坏死后的骨修复过程影响着股骨头坏死的转归,明确骨坏死后的修复过程以及无效性骨修复的原因对早期干预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乐怡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探究

    目的研究同时使用芬太尼及异丙酚给接受人流的妇女实施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分析。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人流妇女84例,将这些需接受人流的妇女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接受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麻醉,同时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为妇女进行护理。对比两个手术组妇女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为需要接受流产的妇女实施麻醉处理时,选用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方案麻醉效果卓著,因此应于基层医院中推广普及。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比较

    目的对比讨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与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每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69.57%(32/4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89.13%(4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相较于常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效率更高、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连华锋;王晓京;杜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使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Ⅱ、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比较两组各项数据指标。结果使用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Ⅱ型与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适合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认为PFNA内固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范围广、疗效好的特点,是现阶段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

    作者:孙柏青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连续性静脉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腹膜透析或CVVHDF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更好的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5月的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行CVVHDF治疗的病例12例,另收集2005年12月~2008年11月的12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并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抗病毒、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达肾功能衰竭期进入透析治疗,对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的透析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②CVVHDF组在平均透析时间、肾功能部分恢复时间、肾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少尿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优于腹透组。③在平均住院费用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VVHDF的透析方式治疗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功能衰竭优于传统的腹膜透析方式。

    作者:张学敏;甘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38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例,观察组产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81.2%,泌乳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妇,而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妇,几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泌乳量,值得产科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朱蓓;吴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安全包括护理主体的安全和护理对象的安全。前者是指护士在执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安全氛围不到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1]。后者是指护理活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机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影响。安全氛围已成为当代健康和安全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石[2]。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人们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给医疗护理行为的严肃性、规范性、专业性、合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但是目前我国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系统,基层医院的住院设施、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较薄弱[4]。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让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护理,已成为进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兔股骨骨不连模型的建立

    目的为治疗骨不连的动物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实验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中段的直径和矢状径,用于指导模型的制备。制备股骨骨折不连模型,骨折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术后12w经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骨不连情况。结果经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均表明骨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无骨性连接,断端硬化,髓腔封闭。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兔股骨骨折不连模型,具有骨不连的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是一种实用且可靠的骨不连动物模型。

    作者:张凤鸣;YAN Shi;ZHANG Wan-dong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尖锐湿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5-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50%,复发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50%,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能够提高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洲;吕蓉;陶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标本存放对胰岛素和C肽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胰岛素和C肽结果的影响,以期建立实验室标本存放标准。方法30例标本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其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置于室温(21℃)、4℃和-20℃,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的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血清置-20℃温度24h和1w,4℃温度4h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0.05);血清置室温温度(21℃)1h,置4℃温度12h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标本经室温保存2、3h,4℃保存72h与-20℃保存4w(672h)后,胰岛素和C肽水平显著下降(<0.01)。结论标本冷冻是准确检测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金标准,而室温下保存可能降低分析物的检测水平。血浆样品储存在4℃,应在静脉穿刺后4h内进行分析。

    作者:马冬梅;柳江燕;达泽蛟;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患者60例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60例经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总结其护理措施,观察术后病灶的消失程度及疗效。结果60例经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种植成功率100%,术后病灶均有明显缩小或消失,恢复良好出院;平均随访6个月发现,生存率100%,其中无瘤生存率83.33%(53/60)。结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靶区辐射剂量高及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做好人员放射性防护及患者饮食指导,可有效的提高预后疗效。

    作者:张淑华;谷枫;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脑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院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比较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患者发生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GSK-3β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GSK-3β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WISTAR大鼠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破血填精法在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大鼠血肿周围组织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和受试药各组大鼠在给药1d和3d后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系统体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给药第3、7、14d,与模型组比较,受试药高剂量和中剂量均明显增加了损伤脑区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数量(<0.05或<0.01,<0.05)。结论破血填精法方剂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高脑出血血肿周围损伤组织中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作者:程远;赵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89SrCl2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89SrCl2对老年患者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的患者静脉注射89SrCl2148Mbq(4mci),观察其止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结果39例患者接受89SrCl2治疗后,止痛的总有效率可达94.9%,无效5.1%,骨转移灶明显减少。76.19%患者PSA水平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有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89SrCl2对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止痛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焦奋哲;任新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价值分析

    目的重点探索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彩超诊断,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E峰值和E/A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朱婕;靳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