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护理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郭慧玲

关键词:优质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分析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比较

    目的对比讨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与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每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69.57%(32/4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89.13%(4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相较于常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效率更高、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硬胶囊剂充填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文从中药硬胶囊剂工艺角度、充填机设备角度探讨了中药胶囊剂充填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梁海伟;刘岩;陈胜林;范庆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楚雄彝族自治州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血站如何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证血站持续发展、无偿献血工作长期稳定运行、保证血液质量和血液供应。方法对楚雄州无偿献血群体进行分析,针对群体特征,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结果2005年至今楚雄州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结论楚雄州献血人数仅占人口总数的0.62%,与全国的平均献血人数0.84%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国外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献血人数4.54%相比差距甚远,还需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巩固献血主体,拓展农村血源,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

    作者:陈绍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妇幼医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患者是否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进行分组(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现先兆流产迹象后,给予常规的保胎治疗;而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从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用药指导及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干预组保胎成功率为98.00%、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住院时间为(4.2±2.1)d、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6.00%;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70.00%、并发症发生率为76.00%;住院时间为(10.2±2.3)d、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46.00;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先兆流产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及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丰富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提高保胎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口泰溶液在川崎病患儿口腔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口泰溶液对川崎病口腔护理的疗效,探讨其对川崎病患儿口腔舒适度、口腔内定植细菌及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就诊的44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口泰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护理2h、12h的咽拭子细菌培养定性结果,观察口腔护理7d的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结果实验组口腔护理2h、12h的细菌培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泰溶液能够有效改善川崎病患儿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降低口腔内细菌培养率,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蔡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临床上当产妇在产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产后24h出血量达到或者超过500ml即可确诊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医院妇产科常见重症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通常是受子宫因素、软产道因素、胎盘因素以及产程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就会造成产妇休克性死亡。因此,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分娩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54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风险管理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中。方法选取我院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数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PICC置管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采取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56层螺旋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于减少辐射剂量的对比分析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探讨减少冠状动脉CTA有效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将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组(A组)与回顾性检查组(B组)2组,每组患者50例纳入研究,比较两组获取有效图像质量的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低69.7%。结论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可以显著减少有效辐射剂量。

    作者:郭静清;李祖坤;宋光毕;陈宝光;陈红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健康教育模式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新健康教育模式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ESD治疗的52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新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观察入院时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ESD患者进行新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情绪,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宏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在情感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的运用

    目的本文通过心理护理在情感障碍护理临床路径中的运用,充分了解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掌握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适当心理健康教育和完整的心理护理。在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过程中,对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取到十分重要的意义。终可获得一个合理的、稳定的、可行的情感障碍临床护理路径,这将充分发挥了心理护理在医疗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江芳;瞿春红;郭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睑黄瘤的护理体会

    睑黄瘤是由于脂质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发生在眼睑上,初起如米粒大,微微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边界不规则,甚至可布满整个眼睑[1]。此类患者在我院眼科门诊中较为常见,过去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自我院引进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并将其用于睑黄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因其有着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疤痕以及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被患者广泛接受。现总结经我科室治疗的189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霍平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和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被发现。目前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获得了重要共识,但仍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等作一综述。

    作者:孙桂茂;董凤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8例新生儿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8例新生儿输血的特点与护理经验,旨在指导新生儿安全输血护理工作,以提高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护理要点包括:做好输血前的信息核对,健康宣教,标本采集和送检。输血中正确选择输血仪器,计算输血量,控制好输血速度,加强病情观察。输血后做好输血记录的保存和输血相关医疗废物的处理。经治疗和护理,8例输血的新生儿输血工作顺利完成,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不良反应。

    作者:揭海霞;刘明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浅析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75例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经鼻面罩通气,通气前后查血气。结果治疗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aO2及SaO2均明显上升,PaCO2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 BiPAP呼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合理护理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姜淑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45例胆结石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护理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创伤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创伤后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不断研究,发现在其生物膜形成后,对药物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对于伤后感染来说治疗显得很棘手,因此如何消除生物膜在抗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定义、特性及目前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进而为创伤后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作者:欧东;刘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肿痛安胶囊局部应用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局部使用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溃疡性口腔炎患儿42例,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其中22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即静点抗生素、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口腔护理等)基础上,予肿痛安胶囊调敷局部应用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疼痛减轻能进食时间、疼痛流涎症状消失时间及溃疡痊愈出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肿痛安胶囊局部应用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疗效确切,配合精心护理,能达到高效快速的理想治疗效果。

    作者:周春红;张晓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GSK-3β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GSK-3β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WISTAR大鼠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破血填精法在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大鼠血肿周围组织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和受试药各组大鼠在给药1d和3d后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系统体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给药第3、7、14d,与模型组比较,受试药高剂量和中剂量均明显增加了损伤脑区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数量(<0.05或<0.01,<0.05)。结论破血填精法方剂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高脑出血血肿周围损伤组织中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作者:程远;赵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65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脑血栓患者3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干预护理。对两组脑血栓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脑血栓患者于相应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更为良好,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总有效率91.52%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临床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并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唐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