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荣华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9例临床资料,归纳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MP感染临床表现在肺部、肺外及肺部合并肺外的比例分别为60.47%、19.38%、20.16%,低龄患儿以肺部症状为主,占68.6%,高龄患儿仅55.12%表现为肺部症状,而仅有肺外表现的患儿占26.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MP-IgM检测结果阳性,给予大环内酯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w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8w后复查MP-IgM,104例转阴,12周阳性患儿复查,21例转阴。结论 MP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因此出现疑似症状时应考虑有MP感染的可能性,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陈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通心络联合用于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通心络给予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MMSE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MMSE评分均与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是研究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均与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治疗后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通心络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吕朋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4.5%,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产妇产后抑郁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产后抑郁症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6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产后抑郁的因素以及提出护理对策。结果两组在健康知识掌握、分娩、生理、新生儿、情感支持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进行护理,避免产妇抑郁情绪的复发。
作者:张晓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比讨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与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每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69.57%(32/46),明显低于研究组的89.13%(4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性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相较于常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效率更高、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MSCT腹部空腔脏器周围的积液对空腔脏器穿孔责任脏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经手术证实135例腹腔空腔脏器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全腹资料,分析腹腔内异常积气的多寡、部位,腹腔内积液的多寡、部位,重点分析空腔脏器周围积液与责任穿孔脏器的关系。结果135例腹腔脏器穿孔患者中,86例责任脏器周围有积液,占62.96%。结论用腹腔内空腔脏器周围的优先积液提示穿孔的责任脏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光毕;郭静清;柳婉妤;陈宝光;李祖坤;黄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AP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现近年来AP的诊治新进展综述如下。1胰腺炎的诊断1.1实验室诊断指标淀粉酶仍是诊断AP的经典指标,近年来强调血清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变化仅作参考。脂肪酶对胰腺炎诊断性能高于淀粉酶,因此脂肪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AP早期诊断中的佳指标。当发生AP时尿中的胰蛋白酶原-2浓度升高,有研究表明其对诊断AP特异性及灵敏度同样高于淀粉酶,是早期诊断AP的指标[1]。
作者:耿绪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口泰溶液对川崎病口腔护理的疗效,探讨其对川崎病患儿口腔舒适度、口腔内定植细菌及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就诊的44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口泰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护理2h、12h的咽拭子细菌培养定性结果,观察口腔护理7d的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结果实验组口腔护理2h、12h的细菌培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泰溶液能够有效改善川崎病患儿口臭、口腔溃疡等不适症状,降低口腔内细菌培养率,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蔡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卵巢囊肿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妇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全海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NSTEMI)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选取62例UA和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病情分级,及时给予药物、介入治疗,观察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明显升高,规范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明显改善。结论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可作为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海尔尼沙·肉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取符合纳入标准肝病住院患者248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纳入对照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2014年1月~10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07例纳入优质组,对比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优质组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指导、合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优质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及自主出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病住院患者优质护理,有助于增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主要回顾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溶栓治疗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这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目前仍未有统一治疗标准,仍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峰泉;李焕祥;刘武军;马彦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尖锐湿疣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5-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50%,复发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50%,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光动力能够提高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洲;吕蓉;陶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O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并回波平面扩散序列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在我院检查并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dif 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自身的软件图像进行3D后处理和局部DWI处理,读出弥散受限病灶ADC值。将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10名健康志愿者图像均无异常发现。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传统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82%,字2=8.21,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在WB-DWI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在对图像的ADC值计算后发现,ADC值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发现比传统MRI敏感,并且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对于肿瘤筛查和治疗肿瘤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普及。
作者:阮晓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社区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连华锋;王晓京;杜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当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快速的心肺复苏和有效的护理能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而且组织和分工的严密可以大大减少人为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在黄金时间4~6 min内给予患者有效的救助。除此之外,复苏方法的正确与否,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紧紧相关,因此,急救都是要争分夺秒的。
作者: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安全可靠痛苦小,是治疗泌尿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哈尔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同时使用芬太尼及异丙酚给接受人流的妇女实施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分析。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人流妇女84例,将这些需接受人流的妇女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接受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麻醉,同时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为妇女进行护理。对比两个手术组妇女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舒张情况、麻醉有效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为需要接受流产的妇女实施麻醉处理时,选用芬太尼、异丙酚双药联合方案麻醉效果卓著,因此应于基层医院中推广普及。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法对骨科收治的98例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结果98例骨科术后患者在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后,疼痛减轻,情绪稳定,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平均为2.26分;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3d疼痛消失。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