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红
目的通过观察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其常见并发症的种类、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观察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经过。结果各种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和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较为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模式,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护理,能有效防治并发症,使患者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
作者:蒋波;邵云娣;蒋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在改善癌痛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住院的中、重度终末期癌痛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26例,根据焦虑和抑郁状况分为焦虑组(72例)和抑郁组(54例)。对两组患者施行自制式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干预,10d后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状态和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126例患者经干预后有58例转为非焦虑和非抑郁状态,两组患者经干预后心理障碍好转率分别为54.2%和35.2%,干预前疼痛评分分别为6.49±0.21和7.27±0.28,干预后评分分别为3.09±0.33和4.74±0.2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干预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对合并心理障碍的癌痛患者的效果明显,焦虑状态的患者心理障碍和疼痛评分好于抑郁状态的患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绪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
作者:王丽丽;袁玲;丁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预见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比较两组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低体温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导致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因素,预见性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曹婕;刘炜;魏国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9例临床资料,归纳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MP感染临床表现在肺部、肺外及肺部合并肺外的比例分别为60.47%、19.38%、20.16%,低龄患儿以肺部症状为主,占68.6%,高龄患儿仅55.12%表现为肺部症状,而仅有肺外表现的患儿占26.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MP-IgM检测结果阳性,给予大环内酯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w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8w后复查MP-IgM,104例转阴,12周阳性患儿复查,21例转阴。结论 MP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因此出现疑似症状时应考虑有MP感染的可能性,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陈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方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又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可有效的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作者:李迎新;李桂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药物不良反应在药理学中主要是指在使用某种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身体或心理上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或者变态反应等与治疗无关的反应。其中副作用是可以预见但不能避免的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是无法预期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1]。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常见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各个科室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合理的利用可以达到良好地抗菌抗感染的作用,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抗生素一旦被滥用或者误用,其毒副反应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2]。抗生素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通过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覃芳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护理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O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并回波平面扩散序列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在我院检查并经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的5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 resonance dif 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检查。应用磁共振扫描仪自身的软件图像进行3D后处理和局部DWI处理,读出弥散受限病灶ADC值。将WB-DWI影像与常规MRI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10名健康志愿者图像均无异常发现。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传统磁共振诊断符合率为82%,字2=8.21,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在WB-DWI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在对图像的ADC值计算后发现,ADC值与肿瘤恶性程度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发现比传统MRI敏感,并且无辐射,无需造影剂,对于肿瘤筛查和治疗肿瘤前后的疗效评估和随访观察有一定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普及。
作者:阮晓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干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CHF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28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美托洛尔+依那普利)28例,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受试者进行ACE基因分型,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中ACE DD基因型患者LVEDD、LVEDV明显低于ID型、I 型及对照组,而LVEF明显增高,<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更好,但是不同ACE基因型间治疗效果有差异。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为治疗骨不连的动物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实验模型。方法测量兔股骨中段的直径和矢状径,用于指导模型的制备。制备股骨骨折不连模型,骨折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术后12w经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骨不连情况。结果经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均表明骨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无骨性连接,断端硬化,髓腔封闭。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兔股骨骨折不连模型,具有骨不连的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是一种实用且可靠的骨不连动物模型。
作者:张凤鸣;YAN Shi;ZHANG Wan-dong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讨论分析期原因,并给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和调节血糖的方法。结果针对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快速调整机体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治疗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受体具有多态性,且分布较广,除存在于骨骼、肾和肠道等组织细胞表面外,还广泛存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因此,除初认识到的钙磷调节作用以外,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在慢性丙型肝炎(CHC)肝损伤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对肝脏炎症活动与肝纤维化进程造成影响。在治疗方面,维生素D亦可能影响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近的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率低,可能与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有关。在未来,维生素D能否作为一个可靠的无创性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而补充维生素D能否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武;冉慧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泌尿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安全可靠痛苦小,是治疗泌尿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哈尔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对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行分流手术干预的效果,从而找出一个较为合适的分流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流手术距首次发现脑室扩大的时间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I(<6个月)、Ⅱ(6个月~1年)、Ⅲ(>1年),均行手术干预,比较手术干预的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出现GOS评分或ADL评分的增加即为有效,反之则为没有改善。106例患者有效率为70.8%,并发症发生率9.4%,三组分流术后有效率分别为83.7%、71.0%和46.2%,三组经组间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创伤后正常颅压脑积水距分流手术时间越短,术后有效率越高。
作者:叶曦;刘佰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风险管理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中。方法选取我院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数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文章主要回顾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溶栓治疗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这三种介入治疗手段目前仍未有统一治疗标准,仍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峰泉;李焕祥;刘武军;马彦寿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围术期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50例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其恢复速度的加快,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观察要点与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力衰竭复发率与死亡率,有益于患者预后。结论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项剑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阴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较为复杂的系统,它受年龄、月经、雌性激素、抗菌药物等许多方面影响,无论内在因素或是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其微生态变化。临床上常见的许多妇女阴道是否感染以及感染后的发展结局不仅取决于病原微生物,也取决于阴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非培养法检测阴道微生态的进展。
作者:黄林;苏志芳;韦艳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重点探索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脏彩超诊断,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E峰值和E/A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朱婕;靳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