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李雪玲;鲍彬;王燕
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名、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分期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论述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发现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优势明显。但在规范疾病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仍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吕泊林;王海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10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核心表(QOL-C30)评分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护理安全包括护理主体的安全和护理对象的安全。前者是指护士在执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安全氛围不到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危害[1]。后者是指护理活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机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两者密切相关,互为影响。安全氛围已成为当代健康和安全管理思想的重要基石[2]。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人们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给医疗护理行为的严肃性、规范性、专业性、合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但是目前我国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系统,基层医院的住院设施、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较薄弱[4]。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让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护理,已成为进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综述。
作者:吕宝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观察要点与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力衰竭复发率与死亡率,有益于患者预后。结论通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护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项剑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629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13例采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416例采用平片修补术。结果术中和术后发生了多种并发症,其中急性尿潴留55例,阴囊水肿、阴囊积液40例,疼痛和异物感27例,膀胱损伤4例,复发3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无张力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通过临床医师的努力而减少的。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69例肾病患者,同时对上述患者做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测定。将进行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测定组作为实验组,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测定组作为对照组。对其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24h pro)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Upro/Ucr与对照组24h pr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pro/Ucr和24h pro的相关性均较好。结论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张树苗;陈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GSK-3β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WISTAR大鼠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破血填精法在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大鼠血肿周围组织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和受试药各组大鼠在给药1d和3d后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系统体征,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给药第3、7、14d,与模型组比较,受试药高剂量和中剂量均明显增加了损伤脑区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数量(<0.05或<0.01,<0.05)。结论破血填精法方剂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高脑出血血肿周围损伤组织中GSK-3β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作者:程远;赵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中子刀腔内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开展术后的针对性护理,随访1年,观察并分析患者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与肿瘤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与针对性护理,治疗的总有效率达73.50%(75/8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2.456,<0.05);患者的吞咽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子刀腔内治疗食管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其症状,而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秋云;孙成慧;刘妍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新生期,新生期各种负性刺激将对大脑结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大脑的基本功能,这种影响持续到成年后。在新生期,母体与新生儿的接触密切。在调节新生期大脑发育方面,母婴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大量试验研究证实不同母婴分离方式将对心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不仅需要提高新生儿科诊疗技术,还要尽量避免因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新生期母婴分离对成年后行为、负面情绪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作以综述。
作者:戈瑶;董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5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接受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单独服用雷贝拉唑的为对照组,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比照。结果通过对患者溃疡面愈合情况的观察,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远优于仅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症状的表现,结果表明该两种药物治疗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少,说明其安全性比较高。结论联合康复新液与雷贝拉唑共同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其效果远优于单独使用雷贝拉唑治疗,此外联合治疗同样具有较高安全性,适合老年患者的临床使用,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雒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主动护理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94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2例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102例给予主动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及术后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3%(15/92)、5.9%(6/102),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2=5.443,<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6%(76/92)、95.1%(97/102),具有统计学意义(2=9.409,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主动性运动可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地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涂素华;邹倩;陈茂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8例和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和皮肤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用药干预、饮食干预、自身生活干预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27.5±5.4)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39.3±3.7)d,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费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接诊的116例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的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结果116例昏迷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15例,占12.9%,其余111例患者均恢复意识转入相关科进行后续治疗。结论由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通常都较为紧急,临床上缺乏表现特征,诊断和治疗缺少判断依据。由此,应该重视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情的正确认识和诊断,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促进患者恢复意识。
作者:王国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肉瘤患者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毒副作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骨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序号,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24例;两组均采用HD-MTX-CF-R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毒副作用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疲劳、消化道症状、骨髓拟制、发热、皮肤黏膜损伤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vs 95.83、66.67%vs 91.67%、58.33%vs 87.50%、4.17%vs 25.00%、4.17%vs 25.00%)。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轻骨肉瘤患者大剂量MTX化疗中毒副作用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潘伟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胸壁畸形,约占前胸壁畸形的90%以上,在我国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为4:1[1],常常成家族性发病,属伴性显性遗传。手术室治疗漏斗胸的唯一方法,微创改良NUSS手术作为治疗漏斗胸的新术式,在全世界广泛开展应用[2]。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应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儿245例,均康复出院,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浆硫化氢(H2S)浓度与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9月~2014年9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65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做为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浆H2S浓度;比较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浆H2S浓度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2S浓度与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gA肾病患者血浆中H2S浓度、血清白蛋白和肾小球率过率均显著性降低(均P<0.05),而血肌酐水平和24h尿蛋白量均显著性升高(均P<0.05)。病程、血肌酐水平、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和24h尿蛋白定量均与血浆H2S水平的有显著负相关性(均<0.05)。而血清白蛋白、肾小球率过率与血浆H2S水平的有显著正相关性(均<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的血浆H2S浓度低下,血浆H2S浓度的降低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作者:陈晶晶;谭华清;吴银锋;石梅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处女膜闭锁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10例先天性处女膜闭锁患者,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并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后护理,观察术后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卧床时间均不超过6d,平均卧床时间为4.2d。住院时间均不超过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2.3d。而且切口愈合状况好,均达到甲级愈合。结论采用优质的术后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大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在当今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水平的提高是医院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开展良性行业竞争的前提,关系到医院的生存、稳定和发展。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克服现存问题,提高总体效益。
作者:赵敬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输卵管绝育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症状评分(SCL-90)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反应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强迫症、恐怖、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护理应用于输卵管绝育术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实现佳手术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作者:闵翠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100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予以紫外线消毒、隔离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措施,两组均护理4w,护理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依从率分别为90.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4.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患儿迅速康复,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开健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