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对策研究

郎滢滢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 探析运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和护理,48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后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运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蒙医传统方法治疗“毛盖伊力度”后遗神经痛

    “毛盖伊力度”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以疼痛、瘙痒、皮疹为主要症状的常见、多发病,各个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是以老年人多见.部分中老年患者在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让人难以忍受.根据蒙医学理论对于本病后遗症——神经痛的不同病机,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从外治内,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蒙医学通过针刺法刺激患者病痛部位,刺激传递到相应的对脏腑进行调理其精气,调整脏腑气血的运行,从而协调人体阴阳,激发神经末梢的调节作用,达到行气活血,扶正祛邪,改善患者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及其周围的感觉神经功能的目的 .此疗法将人体的内外、表里之间整体统一起来进行调理,使气血无阻畅通,彻底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

    作者:嘎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网络背景下完善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相关对策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院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医院来说,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促进医院各项医疗和科研实现网络化的管理,使医院研究能够得到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而且,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各类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网络背景下完善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探寻了相关的处理对策.

    作者:袁应化;刘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敦煌市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职能弱化的分析与思考

    乡镇卫生院承担着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是我国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新农合保障制度的推进,我市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有了新的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强化,而基本医疗职能却在逐步弱化,为寻找症结,我们对全市11个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业务收入等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杨瑜;贺凤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验分析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的诊断与鉴别

    目的 分析探讨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诊断与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所选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的方法来诊断和鉴别主动脉夹层.结果 经过CT技术扫描,1例患者为升主动脉夹层分离,其二维超声显示撕裂的内膜的反射走向和主动脉不一致.4例患者为主动脉壁增厚.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都有升主动脉增宽大干40mm,撕裂的内腹反射活动方向与主动脉前壁不一致,呈不同步运动.8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DeBakeyⅠ型有2例,DeBakey Ⅱ型有1例,DeBakeyⅢ型有5例(其中2例为壁间血肿).7例均可以清晰地显示破口位置、真假腔、内膜片以及病变累及范围等,2例壁间血肿可见新月形的壁间血肿影.结论 CT技术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方面的诊断与鉴科具有安全、无创、快捷有效等优点,并且该诊断方法可对危重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与鉴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健;王泽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光疗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治疗的评估

    目的 研究探讨光疗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持续光疗,观察组采用间歇光疗,观察光疗后两组新生儿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均出现好转,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67%,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接光疗法和持续光疗法均对于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会双;李丽;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科子宫切除60例临床分析

    为了研究分析产料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期以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减少子宫切除并发症的发生频率,提高产科质量,并探讨手术方式.本人分析了我院近十年间的60例子宫切除情况及并发症.在分娩的18653例中,共有子宫切除60例,子宫切除率为0.03%,且全部因分娩后大量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据首位.胎盘因素以及剖腹产因素是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想要有效地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率,就要减少胎盘因素的发生,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蒋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癌免疫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是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同时死亡率亦居高不下.本文从单克隆抗体治疗、免疫过继细胞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三方面对如何应用免疫生物治疗乳腺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目的 在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促进研究进展.

    作者:闫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利培酮片和富马酸喹硫平片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利培酮片、富马酸喹硫平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07月~2014年0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信封封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培酮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富马酸喹酮片治疗,用药2个月后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 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82 5%、2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片和富马酸喹硫平片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46例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布洛芬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6例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存在动脉导管未闭情况.患儿均采用布洛芬悬浊液10mg/kg口服,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调查.结果 46例患儿经过治疗后有37例患儿治疗痊愈,占比例的80 4%;有9例患儿治疗失败,占比例的19.6%.46例患儿中有19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一过性少尿症状,占比例的41.3%,所有患儿均发生在第一次给药后,但患儿生命体征均无改变.结论 口服布洛芬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罗红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保健门诊中家长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与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健康需求调查.结果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结论 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保健知识宣传,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孙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手术室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手术室安全管理抓的好,要求严格,制度落实,措施有力,人员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就可以确保安全无事故,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结果,轻者影响手术成功,重者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1-2],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裴巧梅;张宝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析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对1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果进行分析,特产妇按照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例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中,再次进行剖宫产的有150例,其中由产妇及其家人自行选择的剖宫产有142例,后由阴道试产改成进行剖宫产的为8例,选择阴道试产的有46例,实际进行阴道分娩的有38例,其阴道分娩试产的成功率为82.6%.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住院时间与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数据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可以优先考虑阴道分娩方式,这样能够减少因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同时因为住院时间较短而减少产妇的经济负担,阴道分娩对提高胎儿自身抵抗力更有好处,故该分娩方式在各方面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大力推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试验组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井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术后愈合率、感染率以及其并发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具有研究意义.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彤正;鲁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胎儿罕见畸形引产手术及护理1例报道

    患者熊某某孕3产1,现怀孕5个月,有流产史,产前检查结果为畸胎要求流产,流产手术放出腹腔及胸腔内大量积液,色清亮,逐渐娩出腹部、胸部至头部,头部娩出困难,再次将脑内大量积水放出,后娩出整个胎儿(见图2),检查胎儿无硬性骨组织结构,全身皮肤水肿,呈橡皮肿,无正常皮肤结构,脐带细索状,质脆水肿,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行钳刮术再清宫腔,失血约200ml,于上午11点30分返回病房,手术经过顺利,后经护理后康复出院.

    作者:汤汉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性化管理在优抚精神病房的实践体会

    民政优抚精神病医院,收治对象是长期住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础病的退伍精神患者,医养结合是医院的主要服务模式.如何变革管理模式,应用人性化管理,旨在推动优抚医院护理事业发展,提高优抚患者住院生活质量以及为优抚患者服务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刘玉祥;刘萍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腹症是以起病急骤、腹痛明显为主要特征,井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或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腹痛剧烈、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急腹症范围很广.可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有的急腹症必须施行急诊手术治疗,而有的却禁忌手术.因此,一旦诊断延误,极易导致治疗错误或不及时而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宋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喜炎平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喜炎平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副作用小,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理想药物.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与规范护理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临床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欠佳,持院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与规范的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树花;于清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性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7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性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给予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29%明显优于对照组59.2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能明显减轻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及同期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由86例肝癌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和由86例正常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两组所有成员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经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后实验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CD3、CD4/CD8的值与对照组在比较上,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

    作者:李学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