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琼
2004年6月25日,某部驻地附近一家公司发生了一起 53例食物中毒事件,经医院抢救治疗全部康复.经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确认为一起因误食桐油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雷臣;马恒太;田卫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为了解本地新生儿 HBV、 HIV、 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ELSIA)对 1413例脐血进行 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雷明容;廖俐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病例介绍 例 1:患者女, 35岁,反复发作性腰痛及双下肢疼痛 2年并进行性加重 2月,加重期出现下肢畏寒麻木等.入院前 CT扫描检查提示 L4~5椎间盘突出.住院后临床检查发现: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 300(+),左 600(+);拇背伸试验右(+),左(-).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突出的 L4~5椎间盘,术后第三天腰及双下肢疼痛复发并加重,术后 10天作腰椎穿刺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和蛋白含量测定、碘水脊髓腔造影检查,发现 T11~12段硬膜下造影剂梗阻,考虑椎管内肿瘤行椎管探查,术中证实为髓内肿瘤并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神经纤维瘤.术后恢复好.
作者:郑汉江;汤龙飞;雷光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笔者遇到3例 X线酷似恶性肿瘤,而手术证实为骨结核病人.另1例 X线酷似骨结核,而实则为转移癌病人.现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髂骨结核误诊骨肿瘤2例
作者:李永信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30岁.空腹口服敌敌畏 80 ml, 1小时入院.查体: P64次 /分, R20次 /分, BP 100/60 mmHg.神志不清,颜面发绀,口吐白沫,瞳孔针尖样大小,两肺满布湿口罗音.立即肌注阿托品 20 mg,用清水反复洗胃至清亮,阿托品用至 300 mg后达阿托品化量.第二天患者神志清醒,给予静脉输液 3000 ml,加高渗葡萄糖 100 ml、维生素 C、能量合剂等药,输液后 2小时,患者突然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全身大汗,用大量阿托品、呼吸兴奋剂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吴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 1:杜某,男, 1岁半, 2000年 7月 3日初诊,患儿因烦躁不安、消瘦、盗汗、食欲不振、口干、时有低热咳嗽,曾在几家医院儿科医师诊断为小儿佝偻病,曾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 B12、口服维生素 D浓缩剂、各种钙类等,治疗 2个月余,效果欠佳,故请中医诊治.诊见面恍神差、烦躁不安、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灼津虚劳所致.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味:方药青蒿 6 g、鳖甲 6 g打碎另包先煎半小时,生地 6 g、知母 5 g、丹皮 5 g、鸡内金 6 g、淮山 6 g、太子参 6 g、神曲 5 g、浙贝 5 g、生石膏 10 g先煎半小时,加甘草 3 g, 5剂每日 1剂,服完 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复诊时去生石膏,经服半个月后诸症消失,食欲正常,体重增加.
作者:唐金来;钟天芳;黄作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如何从事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出以下见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包括孕期、产前、产时和产后 4个阶段. 1 孕期健康教育
作者:赵淑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我们将脐血与健康成人外周血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L)以及CD34+细胞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袁碧和;马明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根据中西医结合实践,探讨常见皮肤病寻常性痤疮的中西医结合路径.1 病机与病理的中西医结合 古代对痤疮的认识,外为风湿寒热之邪乘肌虚内侵,内因肺热胃热蕴积循经薰于头面,病机血热郁滞.现代中医以素体阳热偏盛立论,青春期营血渐热,过食肥甘辛辣,或受风热拂郁,肺胃蕴热薰蒸,致血热雍于头面胸背,气血郁滞而发病.西医学认为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虽有遗传、心理等因素影响,但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作者:杜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可伴有或不伴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降低.过去进行的临床试验大多数是涉及 LVEF降低的 CHF患者,不能将其结果推广至 LVEF正常的 CHF患者.
作者:谢扬;饶邦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于 2003年 5月以来,使用α-细辛脑注射液(桂林西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佐治小儿肺炎 1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根据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于我院住院患儿中选择 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20例,男 76例,女 44例,年龄 3个月~5岁,就诊时间病程 1~7天,均因发热、咳嗽、气促住院,周围血象 WBC>10× 109/L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88例.对照组 80例,男 53例,女 27例,年龄 3个月~5岁,就诊时病程 1~7天,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52例,两组治疗前起病时间及症状、体征基本相似,经 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丁铁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 1:男,71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 20年,再发 1月,加重伴上腹痛 1周入院.体检: T39.6℃, P 140次 /分, R 40次 /分, Bp 160/90 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桶状胸,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
作者:杨永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1年以来用自拟排石汤为主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均经 B超和腹部 X线平片确诊,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 50例,男 26例、女 24例.年龄 15~20岁 6例, 21~30岁 12例, 31~40岁 16例, 41~50岁 9例, 50岁以上 7例.对照组 22例,男 12例、女 10例, 14~20岁 3例, 21~30岁 5例, 31~40岁 7例, 41~50岁 5例, 50岁以上 2例.两组病人中,肾结石 18例(双肾结石 9例),输尿管结石 16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 34例,膀胱结石 4例.结石大小 0.2cm× 0.3 cm~1.0 cm×1.1 cm,并肾盂积水 16例,输尿管积水 13例.
作者:范榕森;龙天贵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采用中西医结合改进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8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治疗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符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作者:李万有;白献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自1869年 Goujon[1]首先发现红骨髓具有成骨能力以来,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ing BM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开始为大家所关注. 20世纪 60年代以来,骨髓移植在骨科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者:程昀;邓忠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 1:男, 42岁.上腹痛 11小时,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及背部胀痛.曾有上腹隐痛史. T37.8℃,腹平坦,上腹及右下腹肌紧张(非板样硬),压痛、反跳痛,以右侧腹明显.腹部 X线检查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并穿孔、继发性腹膜炎.急症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
作者:王振国;任继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总结我院 2002年 1月~2004年 6月,应用二维超声诊断脐带绕颈 354例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对照诊断.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兆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 27岁,已婚,因经量增多 4月,药物流产 1+月,阴道大流血 6天于 1996年 4月 18日入院.入院前 4月,患者经量明显增多, 1+月前,因早孕在外院服“含珠停”,药物流产经过正常.入院前 15天月经复潮,经量、经期同用药前.
作者:蒲雪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多种潜能,如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相容能力、创新能力、医患沟通及交际能力,因此,对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应该有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尤其是心理素质能力的训练.我们在临床带教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王兴勇;张明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1 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近时有的医生为求速效,剂量常有加大,目前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其实,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可与之俱增.但既达到大作用浓度后,若再增加浓度,则不能再增加治疗作用,甚或出现相反的结果.而且疗程过长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尤其是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时.
作者:黄凤婷;曾翠梅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