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计虹
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目前我院专业学位的招生人数已大于科学学位,为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近3年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形成了我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合理的复试形式,透明、严谨的复试过程以及快捷有效的复试办法,未出现任何投诉现象,现将我院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蒋永新;李高峰;沈丽达;李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阐述中药注射剂的历史由来、定义和发展状况,尤其是近年来临床用药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不良反应的增多,在几次大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国家加强了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发布了几个规定、制度,属于高危药品管理C级,不良反应监测也加大了力度.综合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分析中药注射剂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临床用药方面的错误.后报告了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提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严格遵照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合理用药,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作者:易伟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对于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和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高于正常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应糖尿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圆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应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管擦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所需的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3.26±1.1)d,住院时间为(20.2±3.8)d,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7)d;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4.5±1.4)d,住院时间为(25 7±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8±4.2)d,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中,应用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全身麻醉,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2±3.6)min,与对照组的(9.3±4.1)min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5±6.5)ml,与对照组的(23.2±5.8)ml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的术后月经量为(141.2±30.8)ml,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的术后月经量为(252.6±45.7)ml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治疗过程中损伤小,后期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见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西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鲜距腓前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10年3月~2012年7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新鲜距腓前韧带断裂共9例,随访12~24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手术治疗断裂的距腓前韧带后石膏外翻外旋位固定3w后功能锻炼,AOFAS踝-后足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例.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断裂的患者可取的长期满意疗效.
作者:刘晓潭;王宏伟;柳计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疼痛是机体处于受损状态时发出的警告,疼痛类型非常多,例如:癌性疼痛、慢性疼痛等,若未得到有效缓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阿片受体-阿片肽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目前已在临床得到证实.基于此,本综述主要对阿片受体-阿片肽的免疫镇痛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疼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昼琳;於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疼痛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成为了影响患者矫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正畸治疗中疼痛的机制、控制作一综述.
作者:朗么磋;袁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及瘢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面部外伤及种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面部外伤及神经损伤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联合瘢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神经损伤的修复情况以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160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10~1Sd内揭除伤口覆盖物时,伤口已较为平整,瘢痕细微,呈线状,且五官无移位变形.面神经颞支功能、颧支功能、颊支功能修复效果显著,下颌缘修复效果不甚明显.术后随访3~6个月间,1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瘢痕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淡化.结论 应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及瘢痕康复技术综合治疗面部外伤可有效的缝合伤口、预防瘢痕增生等并发症,同时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组织.
作者:陈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就护理实际效果与护理标准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调查,从中找出差距和问题,研究质量改进措施,后由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改进.结论 在手术宣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延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根管程度对牙体牙髓患者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牙体牙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研究组应用适充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充治疗,比较两组的各牙位质量、疼痛发生情况以及填充次数.结果 研究组的各牙位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疼痛发生率6.25%明显比对照组25.00%低(P<0.05);研究组的一次性填充成功率75.00%明显比对照组52.08%高(P<0.05).结论 牙体牙髓患者应用适充治疗可有效提高牙位质量,并可有效降低疼痛发生率,从而可有效减少根管填充次数.
作者:张桂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行膀胱镜检,探讨镜检对肿瘤复发及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Ta、T1期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214例,术后随访行膀胱镜检5年,分析随访期内肿瘤复发及进展特点.结果 ①214例患者首次膀胱镜检阳性者37例(17.2%),其中单发肿瘤阳性者15例(10.2%),多发肿瘤阳性者22例(32.3%),Ta期肿瘤首次镜检阳性者27例(17.1%),T1期首次镜检阳性者10例(17.5%);②首次膀胱镜检阳性患者肿瘤复发21例(56.7%),首次膀胱镜检阴性患者肿瘤复发52例(29.4%),进展例数分别为12例(32.4%)、17例(9.6%);③术后首次行膀胱镜检阴性与阳性患者肿瘤的复发平均时间分别为36.7个月、28.6个月.低分级尿路上皮癌术后行膀胱镜检阴性与阳性患者肿瘤复发平均时间分别为34.9个月、25.2个月.高分级尿路上皮癌术后行膀胱镜检阴性及阳性患者肿瘤复发平均时间分别为25.5个月、21.7个月.PUNLMP患者的肿瘤无进展,首次膀胱镜检阴性的患者中,低分级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肿瘤平均进展时间分别为33.1个月、24.4个月,首次膀胱镜检阳性的患者中,低分级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肿瘤平均进展时间分别为30.1个月、25.4个月.结论 膀胱镜检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及进展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春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普通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鼻咽癌患者使用调强放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肖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和分析76例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比较和分析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在掌骨骨折中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A组:采用克氏针固定,40例B组,采用微型接骨板回定36例.分别观36例,分别观察手指屈伸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经过4~~12个月(平均8 2个月)的随访A组:优16例,良16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80%;B组:优20例,良14例,中2例,优良率94.4%.结论 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均可作为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如能注意适应征和规范操作,就能扬长避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骏;兰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和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HE4)和CA125在血清内的含量并比较分析,研究二者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卵巢癌组HE4阳性(12/18)例,阳性率为66.7%,盆腔良性疾患组HE4阳性(6/58例),阳性率为10.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S),卵巢癌组CA125阳性(14/18例),阳性率77.7%,盆腔良性疾患组CA125阳性(20/58例),阳性率为34 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CA125测定有2例为阳性,阳性率4%.结论 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的特异性较高于糖原抗原CA125,若将这两个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会提高卵巢癌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孟秀春;崔永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身体尤为重要,人们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体位的潜在危害性要有充分认识,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患者安全[1].因此,掌握标准手术体位的安置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是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及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已有不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方法,如利用治疗性疫苗或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等,联合聚乙二醇-IFN、RBV组成“三联”治疗,达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目的.此外,在治疗策略方面也得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其中利巴韦林联合乙二醇干扰素是当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策略,应答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法的提出标志着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入了新水平.目前利用聚乙二醇-1FN、RBV以及治疗性疫苗组成“三联”治疗的手段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作者:金靖;陈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AO微型钢板在手部骨折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科氏针石膏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4.6±1.9)w,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8.3±2.6)w,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2.0%,对照组优良率64.0%,研究组优良率显著优于时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促进关节恢复,且无明显术后感染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林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对2013年1月~2014年5月对我院发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8例患者术中抢救配合进行分析.体会到:结果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不一,病情危急,急救方法采用综合处理措施:①迅速增建1~2条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补液、输血等纠正或改善休克;②迅速以纱垫填塞宫腔压迫止血;③热盐水纱布子宫按摩;④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⑤子宫切除术.5例均如期治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采用综合处理措施止血迅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切除子宫的盲目性,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严密的组织管理,术前充分的评估,抢救准备,术中巡回护士积极主动配合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抢救是取得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发芬;陈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及甲胎蛋白(AFP)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重型肝炎患者52例作为肝炎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肝炎组按照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的PAB及AFP水平.结果 肝炎组的PAB及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死亡组显著低于存活组(P<0 05);PAB与AFP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 PAB与AFP水平可作为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预后判断指标,其水平与死亡率呈负相关性.
作者:张国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