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目的 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1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结果 试验组的导管堵塞发生率、穿刺部位渗血渗液、局部疼痛红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确切,患者的导管堵塞发生率改善明显,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王文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加味四黄汤治疗各种难愈性皮肤溃疡,每有获效,报道如下:加味四黄汤组成:生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蛇床子、紫草、千里光各50g、花椒15g,久煎浓缩,先熏洗后浸泡或浸透无菌纱布湿敷.1 临床资料例1:姚某,男性,65岁,患右下肢静脉曲张30余年,右下肢外侧皮肤溃烂1年余,于2010年就诊我院.
作者:陆检英;刘群;郎庆波;张业平;马昌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以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排查为研究的主题,通过研究以期为提升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就本院近2年的老年心血管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实践经验.结论 有效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对于提升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规避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迎春;胡秋珍;赵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测定浙江、安徽、河北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方法 用乙醇除去干扰物质后采用水浸提法提取多糖,以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 多糖含量高的为浙江白术,其次为安徽白术,再次为河北白术.结论 浙江、安徽、河北三产地白术原药材中多糖含量有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张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分析其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对人群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包括深入人群访谈进行定性研究和填写调查表进行定量研究.选取江西省4个城市的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深入访谈60人.结果 所进行调查的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医师数量不足,仅38.89%,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公共卫生医师7名,仅占6 8%,50.4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未接受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相关培训和指导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工作对接欠佳.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力量欠缺,二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同省份和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合理可行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其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之目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作者:陈显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降低肠梗阻的病死率,提高外科治疗肠梗阻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外科医师对肠梗阻的认识及认知.方法 选取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因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9例好转出院,其余的7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鉴于目前医患矛盾及其紧张,而胃肠外科中尤以肠梗阻病情为风险及难以把握,所以严格把握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早期积极手术干预应该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郭令飞;葛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腹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80例腹泻病患儿,对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直接涂片,然后进行格兰染色的镜检,对患儿的粪便按照微生物学的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胶体金法对粪进行使轮状病毒的抗原检测,综合以上检测的结果,分析小儿腹泻的原因.结果 在0~3岁的患儿中,非感染性因素在导致小儿腹泻的影响因素中占大多数,有119例,占66.1%,感染性有61例,占33.9%,在3~6岁的患儿中,感染性因素在导致腹泻的影响因素中大多数,有109例,占60.6%,非感染性有71例,占39.4%.结论 非感染是导致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正确分析腹泻的原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极其重要.
作者:梅雪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已成为治愈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危险性、刨伤、疼痛及预后等常是患者担心手术的主要因素,手术患者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入手术室后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很重要.
作者:高秀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在外壳手术麻醉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活的300例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患者,按照随机分布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150例观察组与15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麻醉患者息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培予观察组麻醉患者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前的的血压、心率变化,分析人性化服务对麻醉的效果.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手术前1d,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律均为明显差异(P>0 05).而在麻醉前,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律进行测量、记录,发现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血压、心律分别为(120.87±8.61) mmHg、(89.55±6.56)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5.11±4.59)mmHg、(103.58±6.37)次/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麻醉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紧张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代桂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医护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医学者们不仅关注患者身体的康复,还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这种人文与人性的关怀模式正日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心外科手术大,创伤大,术后必需经过重症监护室的观察治疗才能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在重症监护室期间亲人是无法陪伴的,因手术本身、心理恐惧、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会不自觉感到孤独、焦虑、无助、委屈等不良心理反应,如果不加以干预,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转归.
作者:王志梅;李小琴;刘晓莉;孙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于1980年始用于临床,是常规X线血管造影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早应用DSA的部位是头颈部.早在1983年,已有相关的临床报告.我国开始引进DSA设备是在198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并是在1985年初,从1986年开始国内陆续有文献报道.
作者:覃明安;卢炳丰;方烂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纠纷逐渐增多,近几年杀医案、伤医案频发,医患之间不断被恶性事件纠缠,一线人员的压力越来越重,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护安全,有效化解纠纷,本文通过笔者在保健病房工作20年的工作经验做以总结.
作者:孟霞;刘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肾镜取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应安全性.方法 收集尿路结石患者2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ESWL治疗,实验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临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输尿管镜下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的优点,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高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弱势人群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效果.方法 对某市2010年4月~2014年4月结核病网络报告疫情和弱势人群结核病防治项目季报表进行病例登记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某市共登记3549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中,涂阳肺结核1820例,涂阴肺结核1729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例中,20~40岁年龄组高达54.97%(974/1772),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活动性肺结核督导管理率达到98.03%(3479/3549).未转出病例的痰菌阴转率和成功治疗率均显著高于转出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项目总体经费使用率达到93.9%.结论 项目实施4年以来,某市管理和治愈了大量肺结核患者,但由于弱势人群流动性较大,因此管治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东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病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极其复杂,糖尿病引发的葡萄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缺乏,降糖药物的应用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及有效的治疗.
作者:王德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37~74%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受到大脑皮层、脑干神经核、皮质延髓束、吞咽中枢等影响,其需要口、咽部、食管等协调完成.而吞咽障碍主要特征是不能安全的将食物由口送到胃,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误吸、误咽,轻者导致营养不良,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大量脑卒中患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则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致使脑卒中预后不良.因此,早期全面的康复干预,做好脑卒中吞咽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近况作以下概述.
作者:鲁付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职业倦怠是在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的厌恶和冷淡,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所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1-2].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患者需求的提升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护理行业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护士群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她们不仅面临工作、学习的压力,同时面临来至婚姻,家庭,孩子等多重挑战.据大量文献报道,目前我国护士职业压力问题尤为突出,工作高度倦怠者高占59.1%[3],这一严重现象,不仅损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工作、生活质量,进而导致人才流失,阻碍了优质护理进程,更加阻碍了医院内涵发展建设的步伐.这一严重现象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干预,提前预防,为护士的身心健康,保障患者就医安全,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进而为提升医院内涵做出实际举措.就目前一线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倦怠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为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吴秀;李晓琴;刘晓莉;孙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在本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科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治疗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仅用曲美他嗪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总体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81.0%;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相关数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姚留昌;段生辉;雷云龙;赵美伟;黄德长;李希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分析益妇止血丸临床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选取我院治疗的7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周期法与性激素的止血方法,以常规的治疗方法调整患者的月经周期;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益妇止血丸的药物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临床效果和止血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组是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生不良反应、出血时间与止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益妇止血丸的药物治疗,有助于加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
作者:谢春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产前阶段选择应用地塞米松对于预防早产儿出现RDS(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早产儿184例病史资料,将产前未给予孕妇地塞米松的100例分为对照组,将产前曾给予孕妇地塞米松的84例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早产儿CPAP应用率以及应用时间,早产儿RDS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81.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孕妇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可预防早产儿出现RDS,并且能使早产儿病死率下降,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