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ubMed收录牙釉质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姚丽芸

关键词:PubMed, 牙釉质, 文献计量学
摘要:目的 通过计量学分析,研究牙釉质的发展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牙釉质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对PubMed收录的牙釉质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牙釉质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结论 通过计量学分析,明确牙釉质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科研人员指明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初探

    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年来,由初的指定一个示范病区扩大到现在的五个示范病区,通过采取增加示范病房的护士,政变排班模式,护士分组分管患者,加强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后,取得了病房干净整洁、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等良好的效果.为能使此项工程活动在我院顺利深入的开展,努力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现作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和熙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发挥存量管理、零库存优势 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零库存是存量管理的极致,与存量管理目标一致并有机统一,同时又各具优势,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施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对提高医院整体综合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亚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临床上优质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胃肠功能障碍、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实施效果良好,一方面,能够全面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苏效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新鲜距腓前韧带断裂

    目的 探讨新鲜距腓前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10年3月~2012年7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新鲜距腓前韧带断裂共9例,随访12~24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手术治疗断裂的距腓前韧带后石膏外翻外旋位固定3w后功能锻炼,AOFAS踝-后足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例.结论 早期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断裂的患者可取的长期满意疗效.

    作者:刘晓潭;王宏伟;柳计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题库建设及应用

    利用Blackboard考核管理模块创建设完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网络试题库,在此基础上发布和使用上课前的预习题库、上课结束后的复习题库、以及阶段性的测试题库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探讨了BB平台的网络教学使用优点.

    作者:朱蕙霞;翟旭光;吴娟娟;孙晴;金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实践

    目的 对托烷司琼药物在全身麻醉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预防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将我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对照组,在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但不给予其他药物;一组在术前给予托烷司琼药物,一组在术后给予托烷司琼,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治疗方面的差异.结果 给予托烷司琼的两组患者,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给予托烷司琼的患者组,其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给予托烷司琼的患者组,P<0.05.结论 托烷司琼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全麻术后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且在术前给药比在术后给药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支具保护等康复适应性康复锻炼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3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用到的康复指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确保手术成功,从而解除膝关节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锦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影响.方法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61例,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78例和无缺血预适应(NIP)组83例,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坏死标志物,QTd,AMI主要并发症,院内病死率IP组明显低于NIP组,LVEF高于N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再梗死和h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减少梗死面积,减少心律失常,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

    作者:夏世杰;方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腺症,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前后临床改善情况,比较消融治疗局限型和弥漫型子宫腺肌症效果. 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1、4、8、12月随访疼痛、月经量、以及子宫大小较之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则局限性与弥漫型改善结果治疗前症状评分与治疗后的辐照功率、消融率等差异不显著(P>0 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消融对于子宫腺肌病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的疼痛、月经量、子宫大小等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左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使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54例MHD患者,均在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0g,2~3次/w,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肌肉痉挛度食欲不良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可安全、有效地降低透析相关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发生强,明显改善患者的食欲.

    作者:潘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刍议97例子宫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的护理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均进行子宫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引产处理,并在处置前、中、后给予所有产妇相应临床护理.观察分析分娩情况.结果 本研究97例产妇中有81例实现自然分娩,16例进行剖宫产,自然分娩率速到83.5%.结论 护理人员要在双球囊放置前、中、后分别采取合适的方法以确保产妇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余燕;涂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2例老年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60岁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手术47例,姑息性手术15例,并发症1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2%,死亡1例,病死率1.6%.结论 老年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特点是晚期,合并病多,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切除肿瘤,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掌握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吴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模式探讨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CU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ICU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实行护士长负责制,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系统学习检验标本正确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依据监测级别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治疗情况不同,制定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标本采集质量保障流程,形成制度,持续改进,严格执行.结果 进过实行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控制,与未实施前比较,保障了ICU标本采集的分析前质量,提高了标本采集合格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对检验标本采集的防控意识.结论 在ICU采用适宜技术实行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模式,与流程护理路径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是高效科学的有效管理模式.

    作者:赵建伟;李亚争;刘灿;赵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脑脊液中MMP-2、MMP-9、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脑膜瘤患者围手术期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的42例脑膜瘤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病理科诊断为脑膜瘤患者,依据WHO脑肿瘤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级)和高级别组(Ⅱ-Ⅲ级),选取同期1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行腰椎穿刺分别采集患者术前24h、术后24h、术后72h和术后120h脑脊液.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MMP-2、MMP-9、H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脑膜瘤患者术前CSF中MMP-2、MMP-9、HGF水平显著增高(P<0 05),其中高级别组CSF中MMP-2、MMP-9、HGF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5);CSF中MMP-2、MMP-9、HGF的水平在手术后24h内明显降低.结论 脑膜瘤患者脑脊液中MMP-2、MMP-9、HGF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在脑膜瘤免疫和侵袭中起主导或决定性作用;脑膜瘤患者脑脊液中MMP-2、MMP-9、HGF的表达在高级别与低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脑膜瘤级别的参考指标,其水平在术后24h内明显降低,可能与载瘤状态解除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胡俊峰;王建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检查评估剖宫产子宫恢复情况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起声检查评估剖宫产子宫恢复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生产且进行剖宫产的病例240例.对患者分别行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观察并对比两种超声方法对剖宫产病例子宫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 根据声像图可将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愈合欠佳或不良、宫腔积血及宫旁血肿.并且腹部超声显示,240例患者子宫复旧97.92%、子宫愈合良好64.17%、宫内存在积液或残留物36.25%;引导超产则分别为97.50%、49.17%、60.00%;其中在子宫愈合及宫内积液或残留方面两种超声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检查剖宫产子宫恢复情况可动态观察子宫切口及宫腔积液的情况,并且引导超声的评估效果优于腹部超声,对于产后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检测及预防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创伤性肝破裂6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手术治疗的60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治愈52例,死亡8例,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合并伤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 完善术前准备以及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等均为提高创伤性肝破裂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推进医院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的研究

    医院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用社会化的方式推进,它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对各种资源和组织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障和规范,形成推动医院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合力.本文通过对医院志愿服务社会化内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推进医院志愿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和思考.

    作者:任毅;林伟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肺结核咯血临床诊治病例分析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肺结核咯血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新疆巴楚县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及转归资料.结果 本组59例患者经过规范抗结核治疗及略血的对症处理,52例患者咯血量逐渐减少至停止,4例患者给予介入止血治疗,治愈出院,3例大咯血并严重并发症患者抢救性治疗效果不佳及时转院.结论 肺结核患者发生咯血是常见的症状,但基层农牧民往往不重视初期的诊治,基层医院应做好肺结核预防宣传工作,可根据患者咯血情况给予对症药物治疗,降低肺结核咯血量,减少患者发生生命危险的几率.

    作者:苗玉林;钟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彩色四维超声对妊娠中晚期胎儿泌尿系畸形的诊断价值探索

    目的 对彩色四维超声诊断妊娠中晚期胎儿泌尿畸形的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中晚期胎儿泌尿系畸形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四维超声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检查80例患者当中有50例诊断为肾积水,占62.5%;18例诊断为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占22.5%;8例诊断为肾缺如,占10%;2例诊断为多囊肾,占2 5%,其中婴儿型和成人型各1例;其余2例分别诊断为异位肾和肾囊肿,各占1.3%.结论 在诊断妊娠中晚期胎儿泌尿系畸形上,彩色四维超声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可把症状早期诊断出来,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寒地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危妊娠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针对高寒地区常住及流动人口的高危妊娠发病率进行对比,提出有关措施以降低发病率.方法 收集2007~2012年期间高寒地区产妇的有关资格,分析研究高危妊娠的发病情况.结果 6年中共发生高危妊娠病例5429例,平均发病率31.56%,不同人口呈现出不同发病率(P<0.05),其中常住人口发病率在29.24%,流动人口发病率在45.05%;其病因主要是根据人口类别存在一定区别,涉及异常胎位、子宫疤痕、妊高征、早产等.结论 可通过在产前对孕妇提高检查率,使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所处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对孕产妇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实现高危妊娠发病率的明显降低.

    作者:韩娟;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