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红
自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以来,AEFI(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社会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客观评价AEFI发生情况,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现将2013年黄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我市2013年全年个案数据,黄石市AEFI监测网络报告系统覆盖全市的四个城区及下辖的一市一县,监测对象为接种NIP(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疫苗和非NIP疫苗的所有人群.
作者:黄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选择2013年1月~5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选择2013年6月~10月于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进行加强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效果.结果 护理人员在实施加强管理后的知识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加强管理前的评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静脉穿刺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门诊输液实施加强管理,对提高医护人员业务能力,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娄开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痔疮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施行PPH手术的132例Ⅲ、Ⅳ期内痔、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结果 PPH术后通过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13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做好PPH手术的一般护理,加强病情观察以及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映;潘莉;隗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究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4年5月于本院出生的90例患有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患儿的血氧浓度、肺动脉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统计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息儿经治疗后血氧浓度、肺动脉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等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儿,总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治愈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仲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试论切开复位手法和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法进行治疗,随后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1年半的随访时间内,使用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来进行手术后的功能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切开复位手术疗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92.2%,而使用手法复位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效率为91.1%由此可见,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切开复位手法的治疗效果和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相等,因此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梦娟;马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18例,通过模拟不同经口、咽入路入路手术,对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经口咽入路处理显露于斜坡下1/3~C2椎体下缘范围;经软、硬腭切开入路处理使纵向显露范围增加,且能显露于斜坡中部至C2/C3间隙范围;经上颌骨截骨入路使纵向显露提高,且能显露至斜坡上1/3及蝶窦.结论 临床采取经口、咽入路进行颅颈交界区病变处理能较好显露病变,且临床创伤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术式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有较好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彭耀金;聂团文;邓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7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概率为8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1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且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疗程造成负面影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希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的3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治愈5例,好转8例,原有症状加重和/或出现新的症状12例,死亡5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动态头颅CT显示梗死灶内出血,分别采取相应治疗措施,22例好转出院,3例无变化(自动出院),5例死亡;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1例死亡,1例好转出院.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病变主要原因是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塞部位、面积大小、出血量、类型等.
作者:邸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消化内镜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发展速度十分快,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均已建立起内镜室,对内镜的相关操作、消毒等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消化内镜应用于儿科中的时间尚短,对此,国内的研究较少,技术与经验相对落后于国外.本文针对儿科消化内镜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出应用的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望为日后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帮助.
作者:王一;张俐;孙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形态不规则,生理解剖及受力状况难以理解,有的医生对本病认识不深、预后分析不足,因而忽略对跟骨骨折的整复,加之历年来没有可靠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故本病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而且后遗症较多.本文通过对29例34个骨折跟骨的X线片测量,发现20个跟骨断端错位塌陷明显,Boehler's角较小,但未获得有效复位.从生理及生物力学角度对预后进行了分析,认为这20个跟骨预后较差.提出凡有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塌陷且结节关节角较小者,治疗应首先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不适宜用保守治疗.
作者:赵宇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肝手术后胆漏症状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肝后手术胆漏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8例患者采用综合的手术治疗,对照组14例患者给予单纯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4%,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1.43%,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肝手术后胆漏患者给予通畅引流,梗阻解除的综合手术治疗,可使其得到显著治疗,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作者:郭利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并分析国内有关姑息照护文献的相关情况.方法 在CBM中分别以“姑息护理/姑息照顾/姑息照护”为关键词,对2005~2014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使用万方、维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字库(CNKI)补充查找.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CBM中检索到相关记录152条,在万方、维普、和CNKI中分别检索到8条、153条和140条相关记录,共检索到文献453篇.将所有文献查阅统计后,除去重复的或一稿多投的251篇,无法查到原文的文献23篇,终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共有179篇.结论 姑息照护正成为护理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研究方法的不完善,适用对象的范围狭窄,研究人群局限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作者:赵江;孙志岭;钱鑫;谷利斌;高海霞;焦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何首乌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应用何首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4例,分析何首乌在临床立用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肝损害(70.45%)与皮肤过敏(40.91%)为主要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与发热症状.结论 何首乌在抗炎、镇痛、抗衰老、抗诱变与抗衰老方面效果显著,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
作者: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针对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西门子C型臂Siremobil Compact L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故障维修案例,分析故障现象、处理过程及针对此故障提出的一些措施,提高机器的使用率.
作者:张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足月妊娠产妇中,采用助产士全程陪护的临床效果,以及在降低产后出血率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牧治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助产士全程陪护方案.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自然分娩章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产妇中应用助产士全程陪护方案,能够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情况,同时缩短了分娩时间,提高了顺产率和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对高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0例.将他们根据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5.0%)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2 5%)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5 0%,72 5%),组间对比结果的差异性较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高龄患者的术后护理当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疗效显著,干预对进行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已手术的65例子宫腺肌症的彩超声像图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5例子宫腺肌症中,均经手术病例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90.8%(59/65),其中误诊6例:子宫肌瘤4例,占6.1%(4/65);子宫肥大症2例,占3.1%(2/65).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二维图像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依据,从而提高子宫腺肌症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雷;聂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24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给予研究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记录并分析两组凝血指标、不良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比对照组长,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偏瘫、语言障碍及视力障碍不良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呕吐、头晕、皮疹以及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抑制病情进展,并且用药安全系数较高.
作者:何雄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60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3%,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邰新华;李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调查呼吸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新来源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呼吸科先后工作过的62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来源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及电话调查并分析原因.结果 60名护士均承受着不同方面的各种压力,针对各方面压力提出应对措施.结论 只有护士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自我调节疏导,加上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才能运用各种应对机制来缓解工作压力.
作者:万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